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心理学论文

犯罪心理学论文

浅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李政彤,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沈阳, )摘要: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暴力型犯罪是指以强暴手段侵害他人人身和公民财产等权利的行为。

目前,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正日益突出。

文章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

暴力犯罪是普通刑事犯罪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在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同时,他们自身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对于这些处于花季年龄的少年,人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使其远离犯罪。

关键词: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社会因素,法制宣传.........前言: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诸多便捷之外更使得犯罪的手段及类型愈加多样化,各国犯罪人年龄也逐年降低。

未成年人犯罪,特别是暴力犯罪的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巨大“毒瘤”。

尽管我国公安机关近几年实施各种预防手段,打击未成年人犯罪,但效果甚微。

正文:会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又为医疗事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当今社会医疗保健体系完整,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了极大的保障,于是,人的生理发育自然早于从前。

第二性征的提前出现与触手可及的大量信息之间产生矛盾。

未成年人身心尚未发育健全,爱冲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他人的教唆和蛊惑,或是模仿,学习接触到的不良知识,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特别是暴力犯罪。

从犯罪主体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

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从犯罪手段来说,未成年人罪犯作案的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

所谓凶残化是指未成年人在作案时,不计后果、惨无人道,在犯罪过程中,对被害人没有丝毫同情怜悯之心,有的残害被害人肢体,有的为消灭证据而灭口。

所谓智能化:一是指未成年人在犯罪中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

例如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在代步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

二是实施高科技犯罪。

未成年人越来越多地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犯罪,例如网络犯罪等。

从犯罪类型来说,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并且暴力犯罪日益突出,不断向着严重化的方向发展。

根据公安部相关统计数字,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比例大致如下:抢劫占46.3%;抢夺占23%;盗窃占6.6%;强奸占4.8%。

在随社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说,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

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

久而久之,就使得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两极性:即不进行犯罪的意志力薄弱,而实施犯罪的意志力坚强。

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组织的雏形。

这种团伙如果被不法人员掌握和控制或随着团伙骨干成员年龄的增长,将会演化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的专业化犯罪集团,对社会危害性具有倍增效应。

从犯罪特征上看,未成年人犯罪主体心理和行为上具有明显特征:从心理的角度看,分动机特征,认识特征,情感特征,个性特征四方面,在这四个方面中,动机特征具有如下几种特性:情绪性,偶发性,盲动性,报复性,模仿性。

从行为方式上看,又分为激情式和预谋式两种。

其中,激情式暴力犯罪的行为特点有:发案快,犯意固执,手段简单,行为疯狂;预谋式暴力犯罪的行为特征是:预谋性,隐蔽性,残忍性。

而且,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说,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

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

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组织的雏形。

这种团伙如果被不法人员掌握和控制或随着团伙骨干成员年龄的增长,将会演化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的专业化犯罪集团,对社会危害性具有倍增效应。

因此,基于杜绝这种潜在的隐患,保护未成年人正常成长,早有先人探索过未成年人犯罪的复杂成因。

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曾经指出:走上暴力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在于经受不住个人状况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诱惑,学习和接受了社会上那些消极的行为模式。

我个人认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以下三点:1.个人原因: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未成年人接触了不良信息,又缺乏自制力,往往容易走上歧途。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薄弱、感性强,又具有强烈的模仿性,极易受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于文学、影视作品中塑造的“黑帮老大”、“古惑仔”等艺术形象,不能正确辨别,反而认为是“讲义气”、“够英雄”,在生活中也进行模仿。

同时,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易于接受教育改造,但另一方面,其犯罪行为也存在较大的反复性,体现在近年来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的不断增加。

2.渴望友情、乐于合群,是未成年人的一种心理需求,是独立意识的外在表现。

未成年人在父母面前封闭自我,而更爱与年龄相仿、趣味相投的伙伴在一起,形成群体。

由于未成年人经验少、能力差,结伙作案可以相互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孤独感,因此未成年人犯罪多以团伙形式出现。

3.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从而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多具突发性、暴力性。

一方面体现在犯罪动机简单、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刺激和诱发,或出于一时冲动而突然犯罪;另一方面体现在未成年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多实施抢劫、强奸、故意伤害等暴力性犯罪,而且犯罪手段残忍、性质恶劣。

4.未成年人抵制诱惑的能力弱,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其犯罪绝大部分为满足物质欲望性犯罪。

因此有偷窃、抢劫等侵犯财产性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对物质享受产生了贪得无厌的欲求,从而导致了犯罪的连续性。

2.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环境对个体人格产生原发性影响,既包括对健全人格产生的良好影响,也包括对不良人格,甚至是犯罪人格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其家庭环境大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有的父母均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年迈的祖父母照顾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要么对其过于迁就、袒护,要么对其不闻不问、放任不管;有的父母已经离异,在单亲家庭中缺乏父爱或母爱,甚至遭到继父或继母的虐待;即使在父母均在履行监护职责的健全家庭中,由于父母感情不和、下岗失业、家庭贫困等原因,也对未成年人的本来就不成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很容易使未成年人产生自暴自弃的堕落思想,由此,引发犯罪3.社会原因: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以及分配不公、贫富悬殊、贪污腐化等社会丑恶现象,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心理不成熟、承受能力差的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心理学家指出,犯罪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周围社会环境中人们的言行或直接体验犯罪而学会的。

青少年认识能力低下、富于易感性与冲动性,意志力薄弱,对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在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易于产生反社会心理而最终导致违法犯罪。

还有学校方面,现行的教育体制片面强调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对健全人格的塑造。

在学校里,学生会因其不良行为或仅仅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受到老师的区别对待、排斥讥讽,动不动就把他们当作反面典型“示众”。

久而久之,自卑心理自然引发厌学情绪,最终导致提前结束学业,流入社会。

而处于这种年龄段的青少年,性格、思维、行为可塑性大,性格叛逆,辨别能力、控制能力差,本是学做人、学知识的关键时期,一旦过早地走向社会,极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而走上犯罪道路。

媒体的错误引导更是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重要原因,时下文化市场混乱,表现色情、消极、野蛮、残忍、邪教迷信等影视书刊极为泛滥,这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扭曲的金钱观,血惺的斗杀画面,低级的精神趣味,这与先进文化,传统道德形成极大的反差,对孩子好奇心理、模仿心理、渴求心理形成巨大的冲击,色暴猛于虎,无情地吞噬着孩子的心灵和肉体。

可以说,这三种因素,并非是单独作用的,而是共同影响了未成年人暴力犯罪。

下面是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2006年2月4日,腾冲县荷花乡发生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刚过14岁生日两天的初二学生小虎在与其他两名未成年人无端寻衅他人遭反抗时竟凶残地用铁棍将本村一少年打伤致死。

案发当晚,小虎与同村的小彪(男,16岁)、小豹(男,15岁)在一起玩耍,3人在聊天时都说最近本村的小飞(男,1991年5月18日生)家的小强(男,13岁,小飞的表弟)“有点拽,看着他不顺眼”,便相约“去修理他一下”。

小虎即回家拿了一根长约40厘米、直径约5厘米的铁棍,还买了1公斤酒提上(准备打架后开“庆功会”时饮用)。

22时许,3人在寨子里转了一会后在杨某家找到了看电视的小飞与小强,便凑上前去寻衅,先是小彪打了小强一巴掌,小飞看到表弟无端被打,即站起身去帮表弟,小虎等3人随即围住小飞、小强进行殴打,旁人劝阻不住。

打斗中,小飞拣起一根木柴还击对方,小虎即抽出事先准备好的铁棍迎面猛击小飞头部,将其打翻在地,随后小虎等人一哄而散,小飞经抢救无效后于次日8时死亡,一个正值花季、对未来充满幻想的鲜活生命就此离开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案发后,腾冲县公安局刑侦大队重案中队和荷花派出所迅速查清了案情,小虎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小彪、小豹被处行政拘留。

经过对小虎的深入调查,我们由几个简单的事实,看到了小虎犯罪的“积淀过程”:宣扬武力(暴力)的影视作品毒害了身心健康调查了解到,小虎从9岁时就喜欢看这类影视剧,经常去租借影视碟片回家观看。

在一些脱离生活实际、宣扬武力(暴力)、具有“当代气息”的影视剧中,剧中人物拉帮结伙,动不动手持钢管、砍刀、棍棒等凶器进行斗殴(并且看不到这些人受到法律追究),那些充满暴力和血腥的剧情给小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身怀武功、重“江湖义气”、战无不胜、冷酷无情的剧中人物成为了他心目中的“英雄”和崇拜的“偶像”。

未成年人因缺乏辨别是非能力,极易对剧中人物进行盲目效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类影视剧是在诱导、教唆未成年人逞强斗狠,不计后果。

当问及哪部影视剧留给他的印象最深时,小虎不加思索地便点出了《古惑仔》、《江湖情仇》等一串片名,谈起《古惑仔》中的“老鹰”,小虎还显得有些兴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