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浅析
语文教学是高中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每个教育者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传递给学生的最佳时机。

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高中的语文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性的培养。

新课改不但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更是激发了无数教育者的创新思维,他们让高中语文教学变得更加充满生命力。

新课改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目标就是实现人性化教学,让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学生真正的从教育者的教育中得到正确的知识和思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

人教版语文教材所凸显的就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即知识和思想的结合。

能够充分的将这本教材用好,是每个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以下是笔者所实践过的高效率的教学方式。

一、建立和谐的、开放的课堂教育平台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自信课堂氛围
课堂互动环节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方式,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首先课堂的主人公是学生,老师只是起组织作用,学生作为主体可以任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并充分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性的加强可以从侧面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授课过程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对
话过程,教师要从与学生的交流中去肯定学生、鼓励学生。

而教师哪怕一个鼓励的眼神,一种肯定的手势,对学生来说就是爱的传递,从而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提升。

苏格拉底也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必须有机会去体验他们自己的决策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渴望被人重视,渴望成功。

因此,教学中应当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自信起来,教师通过课堂互动环节建立起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方式将会使学生十分
收益。

2.理论教学简单化,以学生读懂、消化为目的
理论教学是初中课堂上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过去的相当长时间里,更多的教师使用生硬的、专业性十分强的、难以理解的语言向学生们传授语文理论知识,包括语文的基本知识等,但这并没有达到实际效果,学生们没有真正理解和学到更多知识。

因此,在理论教学中,要以学生听懂、消化为目的,不能局限于形式和语言的束缚,要行文并茂的向他们传授。

下面是一个例子:
第三单元的诗词五首中,有一篇是曹操的《观沧海》。

对于这首诗,在过去的老师中,大都是不给学生们任何提前复习的机会,而是直接带领学生读一遍,然后挨个词的翻译,最后要求学生背过就算完了,但这绝对不会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老师们的专业术语不会带给学生任何的感触。

任何老师都应该明白,任何一首诗都是一个情境,都是一个诗人精神的写照。

讲《观沧海》这首诗要先给学
生们深入的介绍作者及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心境。

了解了具体情况后,在给学生们讲解这首诗的意思,并让学生们自己总结这首诗的主题或没人写一篇读后感。

前面我也说了,任何一首诗都是一个意境,那为什们不让同学们来表演呢?让他们用动作和语言来演绎这首诗呢?
二、以教材为基础,加强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培养
1.在与学生的热情交流当中传递语文理念
一直以来,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深入学生内心,把握学生真实心理,给学生精神上的帮助和安慰。

语文课堂是一个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课堂,与学生有好沟通很有利于语文教学。

主动和学生谈心,用真挚的话语感动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达到让他们培养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目的。

在近几年中,有一个男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是初二带的他,这个学生在初中时是一个成绩优异、性格开朗的学生,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初中,但是到了初一时,就放松了学习的心情,并在其它同学的诱导下,迷上了电子游戏,之后学业就荒废了。

他在刚进我班的时候,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特殊,只是成绩非常不好,平常不太爱言语。

一个学生向我提起了他,我才知道当时的他存在很大问题。

我首先主动找他说了一些心里话,当时没有说太多别的,只是鼓励他要好好学习,要对的起自己,之后就听到老师对他有了一些不错的反映。

后来,我经常和他交流,渐渐熟了,我就给他讲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要孝顺,要好好学习,对自己的家人,对自己
负责,他听了进去,并认真去做了,他的成绩迅速提升上来。

尤其是他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2.学生生活“语文化”
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正如新的《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样“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其生命力。

学生每天回家的路上,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话题。

正如教育家吕叔湘所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

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

基于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生活教育,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师的灵活运用下,让多媒体技术成为语文教学的有利工具。

多媒体是一种十分便捷的教学工具,其各种特性都给教师、学生一种立体式学习的感觉。

在新的教育科技中,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借助多媒体工具及科技,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
度展开。

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

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

多媒体教学节约了语文教师查资料的大量时间,使学生获得知识变得更加便利。

语文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只有我们时刻保持创新,时刻将每一分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去,我们就会创造出一片美丽的蓝天。

参考文献:
[1]羊巨波.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施[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6,(02).
[2]毋小利.人教版、沪教版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的对比分析[j].教育导刊,2008,(11).
[3]周方.谈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启发性与趣味性[j].语文学刊,2008,(02) .
[4]张永祥.语文教材“学本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及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