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
作者:宋艳红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9年第09期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能够使语文教学更具针对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希望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
高中学习非常紧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深入理解文章。

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灵活,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以下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利用情境创设进行教学
语文具有很多意象,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想象,在脑海里勾画场景。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满足学生的想象,将文章内容情境生动、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疲劳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情景创设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利用提问的方法来进行情境的创设,因为问题不仅能够带动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巾帼英雄吗?”学生纷纷进行回答,“巾帼”代指女性,“巾帼英雄”就是女性英雄。

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了“谁说女子不如男”,提问学生“这段戏文大家知道唱得是哪一个女英雄吗?”学生进行了回答。

通过这样的授课形式,学生大大加深了对木兰诗的理解,充分理解课文。

教师要引导学生查找木兰替父从军的缘由,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女子不能从军”反映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全诗,概括出诗歌的情节,将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浓缩,第一部分替父从军,人在征途(1~3);第二部分征战前线,十年铁马(4);第三部分功成名就,辞官归乡(5~6);第四部分赞美木兰,讴歌事迹(7)。

通过这样,学生能够清晰地全面掌握诗文内容。

提问学生通过对诗文的归纳,木兰的可敬与可爱之处在哪?进一步深化诗歌,使木兰形象更加鲜活立体。

又比如,在学习《小狗包弟》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平常与宠物狗有过接触吗?”,学生针对教师问题进行回答,有的学生回答接触过,特别喜欢宠物狗;有的学生回答害怕狗,没有接触过。

这样来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共鸣,提问学生“通过预习《小狗包弟》,结合自身与宠物狗的接触,你有何感想?”很多同学回答,作者十分残忍;有的学生认为,作者很自私。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深入提问“如果你生活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