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行为汇总1.公司职能部门没有制订明确的部门工作职责、人员分工及岗位职责,没有制订或完善部门工作流程及相关制度,导致本部门出现人员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组织管理混乱的。
2.公司职能部门制订的相关制度、规定脱离销售、市场、公司实际,操作指导不当或存在或可能发生重大舞弊现象的,影响业务正常运作的。
3.财务部门没有建立本企业相关会计核算制度和业务运作流程、工作规范或工作指引,没有建立内控制度(如审核制度、工作指引、工作授权程序等),导致公司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无章可循,会计核算混乱,财务监督流于形式的。
4.驻外销售机构没有制订相应的监控、管理制度,致使员工工作散漫、人心涣散的。
5.驻外销售机构与其他业务单位协调工作不力,出现重大问题影响公司声誉,对公司产品的经营行为造成影响的。
6.违反国家/集团现行政策及制度开展业务工作,给公司造成损害的。
7.不遵守、不执行或折扣执行集团公司制定的各项政策和内控制度,影响公司业务运作,或给公司造成损失的。
如出现以下行为:(一)未严格根据订购单内容收货、付款程序。
(二)未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审核。
(三)发货的审批手续不全即发货。
(四)物资出厂监督不力,不按规定查验相关单据。
(五)不遵守公司产品退/换货规定,接受破损产品、不成整体产品、已打开包装产品、已经使用过的产品、已过期产品及其它不符合退/换货要求的产品的。
(六)未严格执行公司物流及仓储管理规定,因对仓库监督失误,提货单管理使用手续不严,造成产品发出、货款无法收回,或未逐笔跟踪产品发运、到货、应收账款记录、货款清收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
(七)不遵守公司保密协议,恶意或过失泄露公司机密或商业秘密,给公司权益或利益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
(八)人员离任或调任时,没有按公司规定进行工作移交,或移交工作程序、内容不全或移交流于形式,造成移交后接替人员无法进行工作,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九)其它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
8.集团各机构或部门抵触违背公司文件精神,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欺上瞒下,或自作主张,搞先斩后奏或斩而不奏的。
9.销售机构负责区域出现低于公司规定厂价的价格销售公司产品的冲货行为(有通路政策时,以政策为准),主要表现为:(一)不能劝阻和制止客户以正常利润补贴公司产品冲货者;(二)私自将公司批准的终端促销费用挪用至批发渠道冲货者;(三)私自虚报一线销售人员,将其工资用于补贴冲货者;(四)擅自使用临时人员代替正常岗位专职人员,克扣其工资,用以补贴冲货者;(五)擅自将会议费用补贴冲货者;(六)利用职权给予不该享受扣率;(七)其它方式或行为进行冲货者。
10.利用公司的时间、材料、假日或有关经验参与任何形式的非公司附带销售活动的。
11.财务人员因工作疏勿或业务不熟悉等原因,主管的工作出现重大违反集团公司财务制度及国家财税法规、会计制度,给公司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12.没有严格执行财务审批制度,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人为越权限超标准、超范围、批准、核销费用的;13.办事处违背公司提取备用金制度,超标准,超预算使用备用金或从货款中提供备用金用于它途的。
未按货款汇解规定执行,或违反银行结款管理规定而造成损失的,出现坐支货款,公款私存私借,白条抵库等现象的。
14.财务负责人任用本部会计人员没有实行回避制度,任用亲属担任本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或出纳工作,并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管理职权不清等行为的。
15.部门内部文件、档案等管理不善,造成资料不全或遗失的。
文件、档案、资料传递不及时或未传递,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
16.合同制订或管理不善,出现以下情况,不能有效保障公司权益,或给公司造成不良后果的:(一)不按规定签订合同、协议,或签订合同、协议滞后于营销行为;(二)合同要素(如公章、合同有效期等)不全;(三)合同内容不完整、不清晰或内容模棱两可,责、权、利不明确;(四)合同内容对公司不利,不能很好地维护和保障公司利益的;(五)合同应续签未续签,或续签不及时。
(六)遗失合同的。
(七)其它。
17.账款或所管备用金遗失或被盗后,未立即报告公司及警方的。
18.赠品管理中,帐实不符,差异较大,管理混乱的,赠品未按公司要求存放的。
19.办事处、经营部业务代表无健全的销售(促销赠品)台帐的。
20.预算编制严重失实,预算执行严重超支,或有异常偏差的。
21.相关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没有对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贯彻,导致相关人员因没有了解相关制度而违反公司制度,或由此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22.主管会计工作出现重大问题没有及时向上司汇报,给公司造成损失的;23.由于财务监管不力,使公司各项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且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或有严重隐患的;24.对于公司重大的会计政策的变更,没有取得集团公司的授权而私自进行变更,给公司造成损失的;25.取得的会计原始凭证不符合相关财务制度或内控制度,且没有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并据此进行会计处理,给公司造成实际损失或潜在损失的,如:(一)取得的费用原始凭证出现费用项目与费用申报项目不一致;(二)取得的原始凭证没有盖有规定的公章或各项专用章等,导致原始凭证不符合国家会计、财税制度的;(三)取得的原始凭证项目不完整,且已经造成会计处理不能按国家相关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导致公司损失的;(四)取得虚假的会计原始凭证;(五)取得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导致会计处理出现偏差的;(六)会计原始凭证出现涂改、挖补,没有按要求进行重开或者更正,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或造成会计信息误解,没有作出处理措施的,该凭证不予报销;(七)其它不符合国家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凭证。
26.会计核算出现以下问题,且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的:(一)没有按照公司财务制度要求建立会计账册或账册不全的;(二)没有按照公司财务制度和国家会计制度、税务法规进行会计核算的,或采取的核算方法没得到当地会计主管部门、税务主管部门的认同且没有及时更正的;(三)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更变没有按要求经过集团财务部审批,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披露的;(四)会计凭证没有按公司财务制度和国家相关会计制度及规定,进行统一编号或归类管理,造成凭证传递混乱、入账不及时等情况,导致会计核算延误致使当期的会计报表不能完整、全面、真实地反映当期的会计信息的;(五)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数据的内容和要求没有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集团公司规定的;(六)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公司,对未经集团公司授权,使用的会计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数据的要求不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和集团公司规定的;(七)各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数据,没有建立档案,并进行妥善保管的;(八)会计档案建档要求、保管期限、销毁办法等没有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数据等没有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导致会计档案管理混乱,出现损坏、不完整、丢失等情况的;(九)丢失会计凭证的;(十)其他会计核算违规行为。
27.没有及时登记账簿且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28.账表不符且对当期的会计报告产生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公司当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29.会计报表的填制、报送、披露不符合公司制度和国家相关制度的;30.出具虚假会计报表的或伪造报告或报表中的信息、数据或数字等的;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对会计事项进行刻意隐瞒的。
31.设置账外账,如私自设置收没罚支的帐;32.账实不符且经复核后仍不符的,对不符情况没能作出合理解释的;33.总账与明细账不符且经过复核仍不相符的;34.会计在移交工作中,没有履行相关职责或移交资料未进行完善的归档、保管的;35.移交人员在没有完成移交工作而离开,财务负责人没有采取措施,导致该移交工作存在重大管理隐患的;36.离职离任工作中,移交人对遗留问题没有作出全面披露,没有对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遗留的事项给接替人员造成误解或理解不全而作出错误的处理的;37.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帐目混乱,管理不善,给公司造成损失的。
38.无正当理由将自己的工作交给第三者完成的。
39.恶意销毁或伪造公司文件、档案、资料的。
40.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幕后交易,为个人或小集体谋取私利,损害公司利益的。
41.未经公司正式书面同意,以任何理由或名义向客户借款、借货的。
42.刻意刁难、勒索所管理和服务的对象的。
43.伪造合同、协议,套取陈列费、赞助费、店庆费、人员管理费、堆头费、DM费、POP费、场地费等费用,挪作它用或私自侵占的。
44.为了个人得到好处或荣誉,收取经销商或他人任何形式的贿赂或礼品以换取特许或让步的。
45.在购买促销品或低值易耗品过程中:(一)随意提高购价,虚报损耗,从中谋利的;(二)舍近求远,以次充好,收受贿赂的;(三)盲目购进,不结合市场实际,造成浪费的;(四)物帐不符,物票不符,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五)多开发票,伪造票据套取物品、费用的。
46.将赠品、试用品、样品变相售卖或送给不相关的第三者,套取现金或补充客户利润或达到其它目的的。
47.在赠品核销中以假乱真,虚假销售,虚假票据,多报赠品使用量的。
48.商品赠送,产品报损,试用品报损不真实,走过场,从中渔利的。
49.将费用拆零,分解申报的。
50.销售人员(一线业务员)、导购、促销人员更换、减少或人员指标不合理,未及时向公司通报,并继续造工资的。
51.用甲客户的名义出货给乙客户,变相造假,转移视线的。
52.未按公司规定的程序,未经审批,套取或变相套取公司政策,擅自承诺暗箱操作给予经销商不合理支持的。
53.为了局部利益或谋取私利而损害公司利益,内部人员相互勾结,假公济私,或财务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弄虚作假,提供便利条件的。
54.销售业务人员隐瞒截留货款,携款携货潜逃的。
55.虚假营销活动或促销活动套取或变相套取公司政策或费用的,订货会议、大型促销活动政策及费用不真实、不合理的。
56.市场监察过程中发现的陈列与费用不实,形象柜维护不力,投入产出不真实、不合理或严重超预算的。
57.虚报交际费,利用交际费科目套取现金或招待不属于招待范围人员的。
58.贪污、侵占费用,破坏公司的财产有以下行为者:(一)业务代表虚报、克扣、截留一线销售人员、导购、临时促销人员工资的;(二)客户虚报、克扣、截留一线销售人员、导购、临时促销人员工资的,业务代表知情不报的。
(三)多报、虚报销售费用,并占为己有的;(四)侵占、破坏、损坏公司的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的。
59.相关票据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损坏公司利益的。
60.因个人私怨对其他员工或部门进行恶意中伤和投诉的。
61.挪用或变相挪用货款及专项用款作备用金的。
62.财务负责人利用工作之便,私自或参与挪用公款的;63.财务负责人明知是不符合公司规定的各项开支,给予报销人报销各项不符合公司财务制度的各项开支的;64.财务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私自或参与取得虚假发票报销、虚报业务发生套取现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