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岛的《回答》讲解稿

北岛的《回答》讲解稿

回答(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北岛《回答》讲解稿
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8月2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湖州。

他是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当代影响最大的中国诗人之一。

北岛的诗歌创作始于文革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

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

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

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回答》作于1976年清明前后,是他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作“以孤篇压倒当代”。

全诗共7节。

诗的第1、2节,是对人类生存世界的黑暗体验并由此产生质疑。

在诗中所描绘的世界里,卑鄙者以卑鄙的手段可以在世上畅行,高尚者的高尚品行却使其自身走向墓地。

“镀金的天空”喻示着以辉煌的表象掩盖了一个时代真正的黑暗,人性被扭曲成“弯曲的倒影”四处凋落。

诗人在世界的混乱与无序中,保持着清醒的痛感,对置身其中的世界提出了疑问。

从第3节开始,“我”作为抒情主体,出现在一片死寂、冰凉、规则混乱和缺乏公正的世界,以一种理性的声音,开始对世俗世界审判、否定和挑战,对一切习以为常的规则表示质疑:“我不相信!”在6、7节中,这个傲岸的“我”在对这个不义的世界与历史宣战之后,毅然表达了愿以个体的自我来承担属于全部人的一切,特别是人的苦难。

最后对人类与世界的未来新的转机充满信心和期望。

北岛在诗中向世界喊出“我不相信!”传达了一代青年人的心声,它宣告了新的一代人的成熟,典型地体现了朦胧诗中的理性批判精神和对于人性和人道主义的呼唤,以及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等被践踏时的愤慨与反抗。

此外,诗作在抒情结构和意象的选用上,具有“北岛特色”:“审视——怀疑——否定——挑战”的抒情结构,以及意象的拼贴与组合,追求陌生化和距离感,使用密集的意象群和飘忽不定的语义转换,从而产生“朦胧”的诗意和充满弹性与张力的结构。

诗开头两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铺天盖地,从天而降,语携风雷,势不可挡,是开启一个时代的名句,必将流传千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