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适能力》复习题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一、填空题1.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标准。
2.威廉·葛雷斯顿把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常态适应行为阶段、紧急应变行为阶段、不良反应行为阶段;精神神经病行为阶段和精神病行为阶段。
3.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4.朱永新把心理健康标准归纳为:认知健康适应、情感饱满适度、意志坚强可控、个性和谐统一、人际关系和谐、杜绝心理异常。
5.智力反映出一个人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六大要素: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6.个体的健康应该是身心健康的有机统一。
7.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心理常态、心理失调、心理病态。
8.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揭示了人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
9.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个生命系统中共同起着作用。
P310.心理健康的个体,其心理发展水平与年龄、社会角色地位一致。
二、判断题1.个体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可互为因果。
√2.“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悲伤胃”的说法是说明了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问题是互为因果的。
√3.个体的心理健康是静态的。
×4.人格具有不稳定性。
×5.心理活动的内在的一致性原则即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内容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6.能够积极适应社会者,为心理健康,否则为心理不健康。
√7.人际关系好的人心理通常是非常健康的。
×8.心理健康并是绝对的、静止的平衡状态。
(是动态的平衡)9.心理健康判断有文化标准。
√10.出现心理疾病的症状为心理不健康,反之则为心理健康。
√三、名词解释1.健康。
P32.心理健康。
P103.心理健康内外兼顾。
(??)(心理健康需要内外兼顾,对外,要人际关系好,行为符合规范;对内,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心里机能正常。
)4.心理健康的动态连续变化。
P55.心理健康标准的统计学常态分布。
P8四、列举题1.对于个体而言,健康的内容包括哪些?P32.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哪三个等级?P63.威廉·葛雷斯顿把心理健康的行为特征分为哪七大项?P74.威廉·葛雷斯顿把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划分为哪五个阶段?P75.区分心理异常与正常的心理学原则有哪三条?P 7-86.心理异常与正常的评判依据有哪些?P8-107.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什么?P108.霍达归纳的六项心理健康的标准。
P12五、简答题1.对于个体而言,健康的内容包括哪些?P32.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哪三个等级?P63.区分心理异常与正常的心理学原则有哪些?P7-84.霍达归纳的六项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P125.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归纳法出的五项心理健康标准有哪些?P136.刘华山教授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P187.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归纳法出的五项心理健康标准有哪些?P13六、论述题1.论述心理异常与正常的评判依据。
P8-102.论述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标准。
P22-263.论述正确理解和运用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标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P27-294.试述西方学者的心理健康观。
P10-135.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13-17七、案例分析题1、有一位在单位比较优秀的同志,在竞岗面试前由于情绪过度紧张,一进考场,原先思考的东西,全抛在脑后,想说的话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不用说,她自己非常沮丧,心情沉重。
从此,她就对竞聘产生了特别的恐惧心理,被忧虑、焦躁的情绪困扰,以至于想调离或提前退休。
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她决心调整自己的认知,设法控制、消除这种有害的紧张。
基本过程与内容如下:(1)诱发事件是考试。
(2)自己对竞岗面试产生的一些不合理信念。
(3)由不合理信念导致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
(4)与不合理信念展开辩论。
(5)放弃了关于考试的种种不合理信念之后,她开始用更为理性的态度去看待竞岗,情绪与行为随之产生明显变化。
(1)案例中心理咨询师采用什么方法缓解焦虑?P33(2)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焦虑?P302、孔子经常鼓励弟子通过多学习了解自己和认识世界,主张“人太庙,每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多闻阙疑,多见阙殆”,“多闻择其善而从之”。
他人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知人”是很重要的。
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君子要有自知之明,但君子通过“知人”也使自己可“立人”。
(1)这段文字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怎样的心理健康观?P17(2)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与西方有何异同?P17-18第二章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一、填空题1.心理问题划分为四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2.演化论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向来就受到“威胁”的训练,以害怕响应威胁是生存之道。
3.悲观是人自觉言行不满而产生的一种不安情绪,它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指责、自我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害怕的几种心理活动的混合物。
4.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目性相互交织的社会心理,它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
5.猜疑是建立在猜测基础上的,这种猜测往往缺乏事实根据。
6.嫉妒是痛苦的制造者,在各种心理问题中对人的伤害最严重,可称得上是心灵上的恶性肿瘤。
7.完美主义者对计划、秩序、组织有特别的需要。
8.国家的政治体制还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的精神面貌,不同政治制度国家的人常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性格方面的“国籍特征”。
9.有些人对事业追求急功近利,结果常常会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10.务实精神是开拓的基础,若没有它,开拓只是花拳绣腿。
11.报复最倒霉的受害者往往是报复者本人。
二、判断题1.功名心一种竞争意识与行为,是现代社会提倡的健康的意识与行为。
√2.攀比是一把刺向自己心灵深处的利剑,对人对已毫无益处,伤害的只是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3.追求完美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优秀的品质,但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的话,就脱离了现实,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4.科技发展减轻了人们的工作压力。
×5.虚荣心与功利心基本相同的。
×6.心理状态正常说明没有一点心理问题。
×7.报复是人性中一处扭曲的心理死结。
√8.自卑是促成人生常走下坡路,加速自身衰老的催化剂。
√9.正常的恐惧心理会伤害我们应对真正的威胁。
×10.一个家庭的经济地位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三、名词解释1.虚荣心。
P362.悲观。
P393.心理亚健康状态。
P364.报复心理。
P455.自卑心理。
P 40四、列举题1.心理亚健康的各种表现。
P36-482.嫉妒心理的主要特征。
P443.完美主义者有哪些表现?P 49-504.造成心理问题的成因。
P 50-545.科技进步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哪些冲击和挑战?P53五、简答题1.虚荣心与功名心的区别是什么?P372.完美主义者有哪些表现?P493.完美主义者的心理特征有哪些?P504.科技进步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哪些冲击和挑战?P535.急功近利心理是如何形成的?P 54六、论述题1.请论述心理亚健康的各种表现。
P36-482.请论述专业技术人员常见心理问题形成原因有哪些P50-543.为什么说完美主义也是一种心理问题?P49-504.感情与家庭变故是如何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的?P53-545.怎样才能克服躁动心理?P47-48七、案例分析题1、有一个寓言,说的是“疑人偷斧”的故事: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
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的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是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贼非邻居儿子莫属。
可是,不久他在山谷里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那把斧头,再看邻居的儿子,竟然一点都不像偷斧头的人。
(1)故事的主人公有什么心理问题?P38(2)请简述这种心理问题。
P382、小赵是一位性格内向、自尊心极强的青年。
从小学到大学,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进入单位后,他工作认真努力,积极上进,时常加班加点地干活,希望给领导、同事留下好的印象。
事实上大家也都很认可他的努力。
可是每次完成任务之后,他却发现自己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或细节上的疏漏,或考虑上的不周……这些“过失”像电影中的镜头一样在头脑里一遍遍掠过,让他深深自责。
他害怕时间长了以后,大家发现自己的工作其实做的不够完美,越是这样,越发紧张,再接到工作以后,他就想做得再完美一点,加班加点地干,可老是达不到他的要求,弄得他整天焦虑不安,工作效率反而下降了。
(1)案例中小赵有什么样的心理上问题?P49(2)这种心理问题有什么样的表现?它的心理特征是什么?P49第三章塑造健康人格一、填空题1.生物学领域的人格研究关注的是人的特征,认为人格通常表示人的外表、容貌及给人的印象等。
2.人类学研究人格是针对人类个体特征的生存方式以及对与之相关的自然机制的自我认同和对他人的首肯。
3.社会学把人格看成是人的行为遵守规范的表现,其关注点在于人格是决定人在社会中角色和地位的一切特征的综合。
4.沃伦认为,人格包括个人品性的各个方面,如智慧、气质、技能和德行。
5.整合式人格定义最流行的是阿尔波特和吉尔福特。
6.阿尔波特人格定义强调人格的组织性、整合性和可变性。
7.人格的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
8.外界是人赖以生存的条件,也是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这就决定了人格的自然型、生物性。
9.在众多研究健康人格的学者中,马斯洛是最深入最系统的一位。
10.人格是一个人的存在方式,是个人生物遗传素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11.人格的本质是个体实现自我存在意义的模式,它不仅具有道德的含义,而且代表着个体的生存价值。
二、判断题1.霍夫曼认为,人格是各种与生俱来的属性,是冲动、倾向、需要与本能和由经验获得的属性与倾向的总和。
×2.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人格完全相同的人,这句话是说明了人格的稳定性。
×3.人格中的气质是先天的,是体质和遗传的自然表现,很难改变,无好坏之分。
√4.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它一般不可能改变,没有好坏之分。
×5.人格是一个人的存在方式,是个人生物遗传素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6.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或改变的速度。
√7.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
√8.人格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生活道路和生存意义,甚至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