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现城市河道长效管理有效途径

实现城市河道长效管理有效途径

实现城市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
【摘要】本文就城市河道管理分析了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讨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额有效途径。

【关键词】城市河道管理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河道的管理工作中,虽然政府部门三令五申的强调河道治理的重要性,水务机关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在现实中,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公众对河道依法管理的意识仍然淡薄,管理效果差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推进,河道的运输、灌溉功能逐渐消退,人们对河道的依赖性降低,对河道的保护意识已一点点淡化,表现在对河道的保护意识淡薄,对违法的严重性认识不够,侵占河道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执法者来说,法律赋予的权力没有充分的使用,没有对河道实施有效管理,河道管理执法软弱缺位,难以有效有效遏制涉及河道的违法行为。

2、河道滥采乱挖,导致事故时有发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采砂、取土、淘金、弃置砂石或者淤泥的,必须报经河道主管机关批准。

”但在现实中,凡在河道内采砂者,能够按照法规规定主动请求河道主管机关批准的确很少,而是想挖就挖,想采就采,河道主管机关想管管不住,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又难以追究。

究其原因:一是砂石资源供求矛盾突出。

近几年来,公路
等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开发、新型节能砖的生产对河道砂石的需求量逐年增长,而现有河道的砂石资源极为缺乏,为争夺有限的资源,有条件的采,无条件的也采,有证的采,无证的也采,为河道采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是在依法管理上阻力重重。

有的村将河砂资源直接作价卖给了采砂业主,有的打着修建村级公路的旗号强行在河道内滥采乱挖,有的严重阻碍执法,认为河砂是自然资源,采点砂犯不了法,曾几次发生河道执法车辆被扣的情况。

三是河道执法难以到位。

就河道执法而言,对违法行为的处理,依照法定程序,从调查取证到结案,一般需要3-6 个月。

在违法事实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得当,程序合法的前提下,违法当事人如果不自觉履行,执法主体机关又没有强制措施,唯一合法有效的途径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申请法院执行后,往往又因担心违法行为人上访,或是其他原因而被搁浅。

因此,长此以来,河道执法一直难以到位。

3、近几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工业用地十分紧缺,所以在大量的建设项目中,就存在侵占水域的现象发生;老百姓在河道边违法建房。

究其原因:一是河道管理监管不力,对违章建筑没有实施有效处罚;二是在老百姓宅基地审批上,有的将河道管理范围(护堤地)批给老百姓建房,善自在河道内违法建设,从个人违法行为到部门等群体性的违法行为。

二、实现城市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
1、河道管理专业化
( 1) 建立健全河道管理机构。

为实现河道长效管理目标和任务, 应健全、调整和规范河道管理单位, 明确河道管理单位性质, 实行定员定岗, 建立和完善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市、区( 县) 、街道( 乡镇) 三级河道管理体制, 保证河道长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 2) 加强专业化的河道养护队伍建设。

为做好河道长效管理, 除需具有开拓精神、善于决策、精于管理、了解水利特点的河道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河道技术管理队伍外,还需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河道养护队伍。

( 3) 实行管养分离, 实行专业化管理。

全部实行管养分离, 管理与养护修理人员分开, 部门分设, 组建专门的河道管理机构。

河道管理机构负责河道管理工作, 而养护修理任务实行市场化运作, 由河道养护修理企业承担。

2、要以生态化整治为主要目标
城乡的河道源源不断的为城镇景观环境、绿地、池塘和林地提供着充沛的水源,也改善了城乡的小气候,所以有人将城乡的河流比作城乡的血液,它是生态环境的源泉。

它滋养着城乡的每一寸土地,更孕育着巨大经济潜力。

建设生态城市,首先就要修复生态的城镇河道,在修复、恢复或再建生态河道时,修复的不仅仅是一条河道,而是河道流域内相关的基础设施的综合治理与改造;目前河道整治的方法单一,多采取简单的裁弯取直、块石驳岸等,这不仅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态,更割裂了河流与周围环境的有机联系,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化整治要求采用自然生态的修复方式,
如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恢复河道自然生态系统,建造节地型河流绿化带,开辟大型的自然生态公园等。

同时在规划河流形态时,应遵循河流的自然演变规律,保持河道自然的弯曲形态,保持自然河川的主流分叉、宽窄深浅、曲直婉转、深潭和小岛相间的格局。

完善生态景观建设,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主轴,实现“水土交融、城乡交替,河景交汇”。

此外,河道的整治应多采用泥土、卵石或附近的石材等自然材料来代替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以此来改善水质,提高河道的功能性。

3、普及闸门监测及远程操控
目前,市里主要河道的橡胶坝都采用了闸门自动监控系统实现闸门的开启从手动控制向计算机远程操作控制的飞跃,可对闸门开度、橡胶坝坝袋压力、上下游水位、水质流量等数据,实现数据实时采集,进行集中调度,统一管理。

闸门自动监控系统在水闸工程中的广泛运用,提升了水闸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各郊区县的河道管理单位也应普及闸门监测及远程操控系统,实现现代化管理。

4、积极改革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
由于河道岸线长,水事违法案件发生时河道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制止。

河道管理单位应针对出现的问题,对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打破常规管理模式,对业务科室进行调整,重新划分责任段。

使每个科室责任明确,并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

水事违法案件发生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制止,提高了工作效率,维护了河道的
正常水事秩序。

同时各个管理科室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共同维护河道水事秩序,提高河道管理水平。

稳定投入保障机制,充分认识中小型河道管理的重要性,要把工程管理提到管理单位的重要位置来抓,克服重建轻管思想,加大中小型河道管理的投入。

一是随着经济发展,各级政府要在年度预算中按一定比例专项列出中小型河道建设管理的专项经费;二是鼓励企业、工矿等社会团体积极投资中小型河道管理工作。

建立一套对中小型河道管理工作的投入保障机制。

同时,加强资金管理,要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作它用。

三是加强河道的运行管理与维护,条件允许的话做到管护分开,管理单位单独经费,加强河道的管理与巡查,积极宣传,有法可依,有问题必查,加强力度。

运行维护单位积极维护河道,保持原有环境,原有面貌,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周边群众形成保持现有形态的意识,配合河道管理与维护单位对河道进行管理与监督。

5、河道管理与生态环境和景观工程结合
水与人和谐, 人与景融合, 尤其是穿越城区的河道, 应借河道
整治契机, 打造良好的河道绿色景观工程。

目前, 各郊区县对城区河道进行了与景观相结合的有效整治工作, 打造了多处滨水森林
公园,既保护了河道, 又提供了一个居民休闲纳凉的场所, 提高了城市的品味, 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河道管理工作面广、管理难度大、任务艰巨。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广大群众要通力协作,共同努力,确保河道管理工作正常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闻建光,陈艳.关于上海市亭林镇河道长效管理试点工作的探讨[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9(08)
[2] 胡献明,张云飞,陈志强.桐乡市河道保洁与长效管理对策探讨[j]. 浙江水利科技. 2009(04)
[3] 樊静.河道管理浅析[j]. 新疆水利. 2011(02)
[4] 俞芳琴,狄昌盛.南京市浦口区河道长效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