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工程系2010年5月目录第一部分课程设计概述 (1)1.1 课程基本信息 (1)1.2 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 (1)1.3 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1)1.4 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 (1)1.5 参考教材 (2)第二部分基本要求、资料清单及提交成果 (2)2.1 规划设计要求 (2)2.2 提供的基础资料清单 (2)2.3 完成的主要成果 (2)2.3.1 表格部分 (2)2.3.2 文字部分 (3)2.3.3 图件部分 (3)第三部分规划设计步骤(仅供参考) (4)3.1 属性库处理 (4)3.1.1 统一字段 (4)3.1.2 赋规划码、用途码 (5)3.2 规划上图 (7)3.2.1 重点建设项目上图 (7)3.2.2 城镇建设用地上图 (9)3.2.3 农村居民点上图 (9)3.2.4 风景名胜旅游用地区上图 (10)3.2.5 生态环境建设用地区上图 (10)第一部分课程设计概述1.1 课程基本信息实习名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课程设计课程英文名称:Subject Design For Land Use Planing课程编号:0108067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实习总周数和学分:总周数:3;总学分: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先修课程:土地利用规划学开课教研室:资源工程系1.2 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设计是土地利用规划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过程。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的土地利用规划课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土地规划,能结合某具体乡(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土地资源的合理调整、分配和规划管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规划水平。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为:(1)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能够利用这些原理方法完成一个具体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能利用规划的原理对土地利用问题作出合理解释。
1.3 实习的内容与要求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掌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为此,要求学生在《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学习的同时,完成一个以乡(镇)行政区为单位的土地规划课程设计。
为使每位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土地规划设计的能力,特提出下列课程设计内容和考核评审办法。
课程设计分组(一般每5人一组)进行,根据学生人数情况安排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期间,要求遵守正常的作息时间。
教师辅导期间,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完成课程设计要求的有关工作,也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1.4 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本课程设计采取课设成果考核方式,成绩评定:课程设计过程表现成绩占总成绩的50%,成果报告的水平成绩占总成绩的50%。
1.5 参考教材(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校内用)(2)王万茂,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2010.07.31。
(4)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20091111。
第二部分基本要求、资料清单及提交成果2.1 规划设计要求根据某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某某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某某乡(镇)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分解表、编制某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2 提供的基础资料清单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2. 某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3. 某某乡(镇)土地利用指标分解表4. 某某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MapGIS文件格式的电子档)5. 某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图片格式)6.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200911117.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2010-07-318. MapGIS 6.7软件及规划系统库9. 土地规划分类(见下图1、2、3)2.3 完成的主要成果2.3.1 表格部分(具体见规划文本)1. 规划期内主要用地指标控制表(注:上图后的统计面积不得超过该表中2020年的约束指标值)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3.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情况表4.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表5. 土地整治规划表6.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7. 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8. 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平衡表(重点)9. 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2.3.2 文字部分某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大纲第一篇源潭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目的第二节规划依据第三节规划原则第四节规划任务及期限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第一节源潭镇基本情况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第六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第二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模和范围第三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第七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建设用地结构第八章村土地利用控制第一节落实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第二节乡土地利用调控指标第三节加强村土地利用调控第九章土地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第十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附表附图2.3.3 图件部分提交图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规划图要素(各要素参考乡镇规划制图规范)(1)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
(2)土地利用区及界线(3)地类界线、重要的线状地物或明显地物点。
(4)其它:图名、图廓、图例、方位坐标、面积汇总表、邻区名称界线、规划期限、比例尺、坐标系统、编图单位、编图时间等内容。
第三部分规划设计步骤(仅供参考)注意:(1)空间分析、切割、合并图斑之前之后一定要拓扑错误检查,确保无误。
(2)拓扑之前的文件要备份,以防拓扑后图斑变形无法恢复。
(3)空间分析输入模糊半径时在默认的数字基础上把前几位改为0。
(参考数值:前七位数值改为0)3.1 属性库处理3.1.1 统一字段另存“××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为“XX乡(镇)规划图斑层”,进行以下操作:属性库管理——结构——编辑属性结构——编辑区属性结构在属性库管理中编辑字段名称,字段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是:3.1.2 赋规划码、用途码(1)根据参数赋属性——“是否补划==”N””——赋现保护类别==1;根据参数赋属性——分别根据地类编码==111&&现保护类别!=1,地类编码==112&&现保护类别!=1,地类编码==113&&现保护类别!=1赋现保护类别!=1的所有耕地现保护类别为2(2)耕地根据现保护类别为1,赋规划码、用途码都为1;根据现保护类别为2,赋规划码==2、用途码==3,其他地类全部根据地类编码赋规划码、用途码,具体分类如下:规划码用途码表达式园地12 3 地类编码==121||地类编码==122||地类编码==123 林地13 13 地类编码==131||地类编码==132||地类编码==133 牧草地14 4 地类编码==141||地类编码==142||地类编码==143 其他农用地15 3 地类编码==151||地类编码==152||地类编码==153||地类编码==154||地类编码==155城市211 211 地类编码==211建制镇212 212 地类编码==212农村居民点213 213 地类编码==213采矿用地214 215 地类编码==214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15 215 地类编码==215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水域、滩涂沼泽、自然保留地规划码全部按其三级分类,即规划码等于地类码,用途码按照其二级分类。
例:交通水利用地:地类编码==221 规划码221 用途码22地类编码==222 规划码222 用途码22地类编码==223 规划码223 用途码22地类编码==224 规划码224 用途码22地类编码==225 规划码225 用途码22地类编码==226 规划码226 用途码22地类编码==227 规划码227 用途码22其他建设用地:地类编码==231 规划码231 用途码23地类编码==232 规划码232 用途码23地类编码==233 规划码233 用途码23水域:地类编码==311 规划码311 用途码31地类编码==312 规划码312 用途码31地类编码==321 规划码321 用途码31 (滩涂)自然保留地:地类编码==313 规划码313 用途码32 (冰川及永久积雪)地类编码==331 规划码331 用途码32 (荒草地)地类编码==332 规划码332 用途码32 (盐碱地)地类编码==322 规划码322 用途码32 (沼泽地)地类编码==333 规划码333 用途码32 (沙地)地类编码==334 规划码334 用途码32 (裸地)地类编码==335 规划码335 用途码32 (其他未利用地)注意:检查是否所有图斑都赋规划码、用途码。
是否地类码、规划码、用途码都符合基数分类,是否正确。
知识补充:土地用途区:用途码基本农田保护区 1一般农地区 3林业用地区13牧业用地区 4城镇建设用地区211或212村镇建设用地区213且其他区==213独立工矿区215风景旅游用地区 5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6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7特别的:村镇建设控制区不划在土地用途区中,其表达式为“用途码==213&&其他区==”””注意:修改完成后,另存为“XX乡(镇)规划图斑层1.wp”,以后每另存一次,名字后的数字依次加1,如“XX乡(镇)规划图斑层2.wp”、“XX乡(镇)规划图斑层3.wp”新建规划的文件夹,将3.1之后的新建的文件,复制粘贴在XX乡(镇)规划文件(自行命名)中,工程的名字命名为“XX乡(镇)规划图.mpj”知识补充:提取图斑层使地类图斑层处于编辑状态,R区编辑——根据属性赋参数——输入需要提取的地类图斑的表达式,确定——选中图层,设定为999层(前提是999层无其他图斑内容)——图层——该当前层为999层——管所有层——改层开关,改区R——双击999,使999层处于打开状态——更新Mapgis界面,确定所需图斑被提取到999层上——图层,存当前层,保存区——填写存放路径和名称。
3.2 规划上图注意:所有切割图斑或合并图斑导致颜色发生改变等,先暂时不修改颜色、填充图案等图斑参数,但需要修改图斑的属性,不要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