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组合工序模中的正装式复合模一般用固定挡料销定距,而对于倒装复合模,也可用固 定挡料销,但需在凹模上开设让位孔,若挡料销让位孔离凹模型腔太近时,则要用钩形固 定挡料销或活动挡料销,以免削弱凹模强度。
组合工序的级进模,其定距方式有首次挡料加固定挡料和侧刃定距两种方式,若跳步 步数较少(1〜2步)且板料较厚时,可用始用挡料销加固定挡料定距,跳步步数较多时,则 用侧刃定距。由于侧刃定距方便且容易实现自动化送料,所以在现在生产的级进模中应用 愈来愈广泛。 若定距尺寸要求较高,即可在以上两种方式中增加导正销, 以提高定距精度。
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 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1)工艺分析。 合理的冲压工艺,既能保证冲件的质量,使冲压工艺顺利进行,提高模具寿命,降低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给模具的设计、制造与修理带来方便。所以必须对指定的冲压 件图样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在此基础上,拟订各种可能的不同工艺方案。
(2)制订冲压工艺。 制订冲压工艺方案时,应做如下工作:
1备料。确定板料、条料的规格、要求,并计算出材料利用率。
2确定工序性质、数目、先后顺序、工序的组合形式。
3确定辅助工序及规范。
4确定操作及定位方法。
5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
2.模具的总体设计
1)模具类型及导向方式的确定
(1)单工序模。
1冲件形状简单且精度低时,可不用导向,即采用敞开模。
(2)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 计要求及内容。
(3)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2)冲件图样分析 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主要是从冲 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 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 设计、计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2.2
1.设计准备
1)阅读产品零件图
(1)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若板料较厚,用弹压卸料板难以卸料时,宜选用固定卸料装置卸料。一般在零件形状 简单、要求不高时,采用固定卸料方式,此方式可简化模具结构,但是因为工作部位封闭, 送料只能靠手感,操作不便,安全性较差。
4)定距方式的确定 单工序模具且单排排样,一般用挡料销定位即可,若用双排排样需调头送料时,有时
要联合使用挡料销和始用挡料销。
3)压料、卸料装置的选择 在选用压料、卸料装置的形式时,应考虑操作方式,即板料送进和定位是手动操作还
是自动化操作(要求学生设计手动操作),还需考虑出料方式是上出料, 还是下出料。压料、 卸料装置根据冲件平整度要求或料的厚薄来确定,对于冲件平整度要求高、且料薄的情况 宜用弹压卸料板,这样既可压料又可卸料,且卸料板随上模上下运动,直观性强,操作方 便,弹压卸料板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卸料装置。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2.1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 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 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5)排样图上的尺寸、公差要完整。
3)排样图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1)一般是先从排样的角度考虑并计算材料的利用率,对于复杂的零件通常是用厚纸 片剪成3〜5个样件,排出各种可能的方案。
(2)其次从模具尺寸的大小、结构的难易程度、凹模强度、模具寿命、材料利用率等 诸方面综合考虑,选择一种合理的排样方案。
(3)查出搭边,计算步距和料宽,根据标准板(带)料的规格确定料宽和公差。
2冲件精度较高、 批量较小且所用材料厚而凸模强度较大时, 可采用固定导板导向, 即采用固定导板模。
3冲件形状复杂、精度较高且为中、大批生产时,用导柱、导套导向,此种形式生 产中常用(导柱导套有滑动式和滚动式两种, 一般都用滑动式, 只有冲件精度很高时才用滚 动式)。
4冲件孔小,凸模多且强度弱时采用弹压导板导向。
3.画排样图并计算材料利用率 画排样图是极为重要且技术性很强的设计工作,排样图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材料 的利用率、零件质量、生产率、成本以及模具的结构与寿命等。
1)排样图的内容
排样图的内容包括排样方法、 零件的冲裁过程(模具类型)、定距方式(用侧刃定距时侧 刃的形状、位置外材料利用率、步距、搭边、料宽及其公差,对有弯曲、卷边工序的零件 还要考虑材料的纤维方向。
工艺分析主要是分析冲件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分析冲件的工艺性;根据成形规 律,确定所用冲压工艺方法;根据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的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 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冲件的工艺性质、工序数量、工序的组合和先后顺序。 在几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中,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卡。
(4)将选定的排样方案画成排样图,按模具类型和冲裁顺序打上适当的剖切线,标上 尺寸和公差。
4.工艺计算
1)计算压力中心 从排样图上找出冲切条料的线段(即模具的受力部分),按公式计算压力中心。
2)画排样图的注意事项
(1)能从排样图的剖切线上看出是单工序模还是级进模或复合模。
(2)级进模的排样要反映冲压顺序。
(3)级进模的排样图要考虑凹模强度,凹模洞口之间的壁厚小于5mm时,要留空步。
(4)级进模的排样图要能看到定距方式,一般未反映的为始用挡料加固定挡料,侧刃 定距时要画出侧刃冲切条料的位置。
(2)组合工序模。
组合工序模均有导向,其选择方式与单工序模的③、④两项相同。
2)滑动式模架选择 无导向和用固定导板导向的模具都设有标准模架,需查阅手册参照标准规格设计,用
导柱、导套导向和弹压导板导向的模具一般都有标准模架,随导柱位置的不同有对角导柱 模架、后侧导柱模架、中间导柱模架和四角导柱模架等,可根据需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