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5;单项选择题:20;不定项选择题:10;简答题:35;案例分析:201、国际商法概念及渊源p2概念:调整国际商事交易和商事组织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渊源:(一)国际公约1、实体法规则的国际公约2、冲突法规则的国际公约(二)国际贸易惯例(三)国内相关法律(冲突时,以国际公约为准,再是国内法,最后是国际惯例,国际惯例没有绝对的法律约束力)2、大陆法和英美法的渊源p4、p7大陆法的渊源:1、法律(1)宪法(2)法典(3)条例;2、习惯;3、判例;4、学理(代表国家----法国、德国,最主要的是成文法)英美法:(1)判例法――主要渊源(2)成文法――重要渊源(3)习惯法――传统上的渊源,现作用不大。
因为普通法就是在吸收习惯的基础上形成的,普通法之外仍通行的习惯已经不多。
代表国家----英国、美国3、要约与承诺的相关规定p86、p90(1)要约:是指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提出的表示愿意以一定的条件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即订约提议。
条件:1、要约人要表明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2、要约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肯定;3、要约必须传递给受要约人或其代理人才生效;4、必须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受要约人发出。
生效时间:到达生效约束力:(1)对要约人的约束力:撤回、撤销(2)对受要约人的约束力一般对受要约人没有拘束力。
对要约人:英美法可随时撤销更改;德国法除非表明不受约束;法国法可撤销但须赔偿;公约承若之前可撤销。
下列情况下要约不得撤销:(1)要约中规定了承诺期间或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2)受要约人有理由相信该项要约是不可撤销的,而且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
撤回:是指在要约生效之前,要约人使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撤回通知必须先于或至少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处,才发生撤回的效力。
(不可撤销要约是可以撤回)撤销:指要约人要约生效后,将该项要约取消,使要约的效力归于消灭的意思表示。
邀请要约: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而作出的意思表示。
是订立合同的准备行为。
邀请要约与要约的区别:(1)要约一旦为对方接受,合同即告成立;邀请要约被对方接受合同并未成立,必须经发出邀请要约的一方确认,合同才告成立。
(2)要约具有法律的强制约束力,要约邀请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3)要约要求文字内容明确肯定,要约邀请不具有这样的要求要约的失效:1、要约因期限已过而失效2、要约因被要约人撤回或撤销而失效3、被受要约人拒绝而失效4、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反要约)(2)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
一旦生效,合同即告成立。
条件: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2、承诺必须砸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3、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4、承诺的传递方式需符合要约所提出的要求。
(注: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为新要约。
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为实质性变更。
非实质性变更的,除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的以外,该承诺有效,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
)期限:1、要约明确规定有效期2、要约未规定有效期的(①对话方式要约,未即时承诺时,要约即失效;②非对话方式要约,受要约人于合理期限内未予承诺时,要约即告失效。
)迟到的承诺:超过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
在期限内发出承诺,按常情能及时到达,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
承诺的方式和生效时间:(1)英美法采用“投邮主义”——承诺经投邮即生效(2)大陆法采用“到达主义”——到达权利范围内生效。
(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大陆法系--到达主义;英美法系--投邮主义)承诺的撤回:是承诺人阻止承诺发生效力的一种意思表示。
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英美法:发出后不能撤回;德国法:撤回通知提前或同时到达才可撤。
)4、英美法的对价和法国法的约因p92以有无对价或约因作为区别有诉权的合同与无强制执行力的约定或社交性的协议对价:合同标的物是互为有偿、当事人之间是相互给付有效对价条件:1、对价必须合法;2、对价必须是待履行的对价或已履行的对价,而不是过去的对价;3、对价必须具有某种价值,但不要求充足;4、已经存在的对价或法律上的义务不能作为对价;5、对价必须来自受允诺人。
“不得自食其言”原则对价例外:1、债权人签字并加盖印鉴,无需对价;2、债权人提供了某种特殊对价,可以改变原合同约束力;3、受“不得自食其言”原则制约;4、若债务是按比例还的,只还比例部分就可。
约因:指订约当事人产生该项债务所追求的最接近与最直接的目的。
是签订合同最直接、最接近的目的。
5、欺诈和胁迫的相关规定p106欺诈:指以他人发生错误为目的的故意行为。
法国法合同无效;德国法撤销合同;英美法称欺诈为“欺骗性的不正确说明”胁迫:以使人发生恐怖为目的的一种故意行为。
德国法:胁迫撤销,乘人穷困无效;法国法胁迫无效。
受第三人胁迫的课撤销。
英美法:除普通法的胁迫还有衡平法的“不正当影响”:适用于滥用特殊关系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从中谋取利益的场合,可撤销。
受第三人胁迫的在相对人知道吼才可撤销。
中国法:损害国家利益无效、只损害他人利益变更或撤销。
6、预期违约和根本违约p121(1)预期违约:指一方当事人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到来之前,就表示他届时将不履行合同。
救济:1、等合同规定履行期到时再采取行动 2、立即停止履行,提起违约之诉(2)根本违约: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失,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
救济:1、买方可以要求卖方交付替代的货物;2、买方可以撤销合同,并可以请求赔偿。
7、违约的种类、违约救济之损害赔偿、解除合同p117-129违约的形式:(1)大陆法德国:给付不能:自此不能、事后不能延迟给付:当事人主观有错、当事人主观无过错法国:不履行债务或延迟履行债务(2)英国法违反条件:违反主要条款为根本违约,能解除合同,要求赔偿违反担保:违反次要条款为非根本性违约,不能解除合同,可以要求赔偿违反中间性条款:能否解除合同必须视违约性质及其后果严重性而定(3)美国法:轻微违约、重大违约公约把违约分为:根本违约合同、非根本违约合同损害赔偿成立:大陆法:依过错责任,必须有损害的事实,必须有归于债务人的原因,发生的原因与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英美法:无过错责任。
赔偿方法:回复原状、金钱赔偿。
德国法:回复原状为原则,金钱赔偿为例外;法国法:金钱赔偿为原则,回复原状为例外;英美法:金钱赔偿。
责任范围:约定、法定。
1、完全赔偿原则(德法);2、合理预见原则(英美);3、减轻损失原则(英美)。
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履行期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义务;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解除合同的后果:法、德、美解除合同是使合同效力溯及既往的消灭,未履行的债务当然不再履行,及时已经履行的债务因缺乏法律上的原因而发生恢复原状的问题;英国在解除合同是尚未履行的不再履行,至于已经履行的债务原则上不产生返还的问题。
8、合同落空与不可抗力P134-136(1)合同落空:是指在合同成立后,并非由于当事人自身的过失,而是由于事后发生的意外情况使当事人在订约时所谋求的商业目标受到挫折。
(英美法的术语)按合同落空处理情况:1、标的物的灭失2、非法行为3、情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4、政府实行封锁禁运与出口许可制度(2)不可抗力:(1)它们是在签订合同以后发生的(2)它们不是由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造成的(3)它们是双方当事人所不能控制的,即这种事故是无法预见的、无法避免的与无法预防的。
不可抗力后免责。
原因:1、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的2、社会原因引起的后果:1、解除合同2、延迟履行(当事人延迟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么不能免除责任)9、合同终止的原因P137(1)清偿:债权人履行债的内容(2)提存:债务人在履行债务时,由于债权人受领迟延,债务人有权把应付的金钱或其他物品寄存法定的提存所,从而使债的关系归于消灭的一种行为。
(3)抵消:两个人彼此互负债务,而且债务的种类相同,同时均已届清偿期,因此,双方都可以以其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等额的范围内归于消灭。
(4)免除:债权人免除债务人的债务,亦即债权人放弃其债权。
(5)混同:债权与债务同属于一个人,即同一个人既是债权人同时又是债务人。
10、公约的生效时间和适用范围P146(案例)1988年8月1日生效适用范围:a项规定: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营业地处于不同的国家,而且这些国家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该公约就适用于他们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即该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处于不同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
对此,中国是赞同的。
但是中国认为该公约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双方的营业地分处于不同的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b项规定:只要双方当事人的营业地处在于不同的国家,即使他们的营业地所在国不是公约的缔约国,但是如果根据国际私法的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的法律,则该公约亦将适用于这些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11、特定化货物 187《公约》规定,卖方要把货物交付给承运人以便运交买方,但是货物并未打上标志,或未以填写装运单据的方式或以其他方式,将货物确定在该合同项下,则卖方必须向买方发出具体注明此项货物的发货通知。
这项规定实质是把货物特定化。
(之前风险不转移,之后风险转移)卖方采取下列办法将获取特定化:①在货物上标明买方的姓名和地址;②在提单上载明以买方为收货人或载明货物运到目的地时应通知某一买方。
③向买方发出一份具体指明货情况的发货通知。
12、卖方的品质担保与权利担保及相关规定P190 (案例)《公约》规定: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相符,并须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除双方当事人另有协议外,卖方所交的货物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否则即认为其货物与合同不符:(1)货物应适用于同一规格货品通常使用的用途――商销性的要求(2)货物应适用于订立合同时买方曾明示或默示地通知卖方的任何特定用途,除非情况表明买方并不依赖卖方的技能和判断力,或者这种依赖对卖方来说是不合理的――符合特定用途的要求(3)货物的质量应与卖方向买方提供的货物的样品或样式相同――符合样品或式样的要求(4)货物应按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进容器或包装,如无此种通用方式,则应当根据足以保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进容器或包装――符合包装的要求权利担保义务的规定:(1)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权利或请求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