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08-1-18 9:07:55 被阅览数:1396 次来源: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文字〖大中小〗DB62/T1438—2006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玉米秸秆青贮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条件、青贮原料、青贮设施、青贮技术、启用、品质鉴定和饲喂注意事项。

本规范适用于甘肃省玉米种植区各类饲养场及农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0647 饲料工业通用术语;
DB62/T798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
DB62/T799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饲料青贮把新鲜的青绿饲料填入密闭的青贮塔、窖或其它密闭容器内,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而调制成一种多汁、耐贮、可供全年喂用的饲料的调制方法。

3.2 饲料添加剂为满足特殊需要而加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

3.3 日粮
一个个体饲养动物在一昼夜(24h)内所采食的总饲料组分的数量。

4 生产环境条件
4.1 水源、空气质量水源、空气质量、生产技术应符合DB62/T798 和
DB62/T799 的要求。

4.2 环境条件青贮制作环境和原料生产产地环境质量符合DB62/T798 要
求。

5 青贮原料
5.1 全株玉米在果穗达到乳熟期,刈割全株用来专做青贮饲料的玉米。

5.2 收获籽实后的玉米秸秆收获玉米果实后的玉米秸秆,应在玉米秸秆上多
保留绿色叶片时青贮最佳。

6 青贮设施
6.1 青贮窖(壕)
6.1.1
窖址。

青贮窖(壕)址应选在地势高,干燥,土质坚硬,排水良好,避风向阳,距畜舍较近,四周有一定空地的地段。

切忌在低洼处或树荫下建窖,并避开交通要道、路口、粪场、垃圾堆等。

6.1.1 窖(壕)形式。

青贮窖(壕)的底部应高于地下水位1m 以上。

依据地
下水位状况确定窖(壕)的形式。

地下水位低采用地下式,地下水位高可采
用半地下式或地上式。

6.1.2 窖形与大小。

根据地形、畜群种类、数量和原料情况确定窖形与大小。

6.1.2.1 窖形。

根据容积确定青贮窖形状。

容积较大选长方形窖,容积小选圆柱形窖。

6.1.3.2
窖的大小。

长方形窖宽度一般以 2.5m〜3.0m为宜,深度以3.0m为宜,长度以原料多少而
定,但不宜超过25.0m。

且上口宽稍大于下底宽。

圆柱形窖直径以 2.0m为宜,深度以3.0m
为宜。

窖壁应平滑。

长方形窖的宽度,圆柱形窖的直径应小于或等于窖的深度。

6.1.3 容量。

计算公式:
圆柱形窖的容量(t)=n X半径2 (m2)^深(m)x青贮玉米秸秆0.5t〜0.6 t /m3 长方形窖的容量(t)=长(m)x宽(m)^深(m)x青贮玉米秸秆0.5t〜0.6 t /m3
6.1.4 建筑结构。

根据经济条件和土质状况选择砖水泥结构,石块水泥结构,砼结构或土质结构。

6.1.5 质量要求。

6.1.6.1
青贮窖(壕)应在青贮前1d〜2d (天)准备好。

若用旧窖(壕),应进行清理修补。

窖壁应光滑平直,不透气,不透水,四角呈弧形,窖底呈锅底状。

6.1.6.2
用土坯制成的地上式或半地下式青贮窖,地上部分窖壁外侧与地面所成之直角三角形内回填土石踏实,其斜边与地面成45°角,且不宜过高。

6.2 青贮塔为砼结构永久性塔形建筑物,塔顶圆形,上部有顶,内壁用水泥
抹光,在塔身上、中、
下间隔2m开0.6m X 0.6m窗口,装时关闭,取空时敞开,原料由顶部装入。

一般高度12m〜
14m,直径3.5m〜6m。

适用于大型奶牛场。

6.3 地面堆贮
地面堆贮利用高燥、平坦的地方,屋内亦可。

一般堆高1.5m〜2.0m,堆宽1.5m〜2.0m , 堆长3.0m〜5.0m。

贮量有限,保存时间不宜过长,适于小规模畜群。

7 青贮技术
7.1 原料准备
7.1.1 清选。

剔出带有泥土的玉米根和腐烂变质的玉米秸秆。

7.1.2 切碎。

用机械切碎,切碎长度不应超过2cm。

7.1.3 调整湿度。

含水量应在65%〜75%之间,用手握紧切碎的玉米秸秆,指缝有液体渗出而不滴下为宜。

7.1.3.1
玉米秸秆含水量不足时,可在切碎玉米秸秆中喷洒适量的水,或与水分多的青贮原料混贮。

若3/4的叶片干枯,青贮时每100kg需加水5kg〜10kg。

7.1.3.1 原料含水量过大,可适当晾晒或加入一些粉碎的干料,如麸皮、
草粉等。

7.1.4
添加剂使用。

为了提高青贮玉米秸秆的营养或改善适口性,可在原料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添加剂。

添加剂必须与原料混匀。

喂牛、羊的青贮玉米秸秆可加尿素,也可加入食盐。

尿素的添
加量为玉米秸秆总重量的0.3%〜0.5%,食盐的添加量为玉米秸秆总重量的0.10%〜0.15%。

7.2 装填
7.2.1 在不影响籽实产量的前提下青贮用玉米秸秆应提前收获,做到边收边运,边运边铡,边铡边贮。

7.2.2 装贮前应在底部铺垫15cm〜20cm厚的秸秆。

7.2.3 土窖或未上水泥面的砖窖,在窖底及窖壁铺衬一层塑料薄膜。

7.2.4
将铡碎的玉米秸秆逐层装入窖内,每装20cm 厚时可用人踩踏、石夯、履带式拖拉机压等方法将原料压实,特别注意将窖壁四周压实。

7.2.5原料装至高出窖口30cm〜40cm,使其呈中间高周边低,圆形窖为馒头状,长方形窖呈弧形屋脊状。

7.2.6圆柱形窖或小型容积窖应在1d (天)内装完。

在装填过程中避
免雨水进入窖内。

7.3 密封
密封前,在原料上面铺一层厚20cm〜30cm的秸秆,或用塑料薄膜将玉米秸秆完全盖严。

在秸秆或塑料薄膜上从周围开始自下而上压一层厚40〜60cm 的湿土,打实拍光。

7.4 检查
为防止雨水渗入窖内,青贮窖四周距窖口50cm处挖20cm x 20cm的排水沟。

贮后经常
检查,发现下沉或有裂缝,及时修整,填平封严。

地面堆贮注意防鼠,发现有破洞,及时修补。

8 启用
8.1 启用时间封口贮存45d(天)后,便可启封。

8.2 启用方法
8.2.1 圆形窖、青贮塔自上而下剥掉覆土,揭去塑料薄膜或去掉秸秆,分层取喂,取面要平整,每次取料厚度不小于5cm,取后及时盖好薄膜或秸秆,防止料面暴露,产生二次发酵。

8.2.2
长方形窖4〜6月份应自北端启用, 1 1 〜3月份应自南端开始启用。

用8.2.1方法剥去覆盖物
后,从青贮料横断面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取到底,以此为起点向里每次取用,直至用完。

8.2.2 地面堆贮玉米秸秆,应首先利用,其次再启封青贮窖(壕)、青贮塔。

8.3 注意事项青贮窖启封后,应连续使用直到用完。

切忌取取停停,以防霉
变。

开窖后加强管理,防
止暴晒、雨淋、结冰及混入泥土。

严禁掏洞取料。

每次应取足畜群一天用量。

取出后不宜放置过久,以防变质。

9 品质鉴定
9.1 上等青贮玉米秸秆
颜色呈绿色或黄绿色,具有浓郁酒香味,质地柔软,疏松稍湿润,pH值为4.0〜4.5。

9.2 中等青贮玉米秸秆颜色呈黄褐色或暗褐色,稍有酒味,柔软稍干,pH
值为 4.5〜5.0。

9.3 劣等青贮玉米秸秆颜色呈黑褐色,干松散或结成粘块,有臭味,pH 值
大于 5.0。

禁止饲用。

10 饲喂注意事项
10.1 只有上等或中等的青贮玉米秸秆才能饲喂家畜,劣等青贮玉米秸秆不能饲喂家畜。

10.2 初喂青贮玉米秸秆时,数量应由少到多或与精料及其它习惯性饲料混合饲喂。

如家畜出现拉稀,可酌减喂量或暂停数日后再喂。

10.3 质地不好或冰冻的青贮玉米秸秆不能饲喂怀孕家畜。

10.4
青贮饲料的喂量一般不应超过日粮总量的1/2 ,奶牛及肉牛的喂量可达日粮总量的3/4。

根据饲喂实践,各种家畜青贮玉米秸秆用量如下:乳牛15
kg〜20kg/ d(天)・n(头),肉用牛8 kg〜12kg/d(天)・n(头),役牛10 kg〜15kg/
d(天)・n(头),犊牛3 kg〜5kg/ d(天)•(头),马5 kg〜10kg/ d (天)•(头), 羊 1.5
kg 〜2.5kg/d(天)• n(只)。

10.5 饲喂奶牛应在挤奶后进行,切忌在挤奶房内堆放青贮玉米秸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