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昆山先进经验有感
创优三个环境制造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人以占全国近万分之一的土地,万分之
五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XX.X%的GDP,2%的合同外资,XX.X%的
到帐外资,2%的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在全省率先
实现全面小康。
昆山的发展令人惊叹,今年元月8日省委发出了
学习昆山经验的号召,最近又随县委考察团到实地进行了学习,
在赴常州考察学习中,县委王书记为了帮助我们理清学习思路,
提出了“八个为什么”,带着8个问题,结合考察学习,联系海
海实际,我做了认真的思考。
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
下我粗浅的体会和心得。
先进,自有其先行独特之处,典范,肯定有值得我们效仿的
经验。
关键是学什么、怎么学?鲁迅先生在回答学生提出如何向
他学习写文章时,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这句话很明
了的告诉我们学习昆山经验,决不可照搬照抄昆山经验,而应学
习昆山精神,依据滨海现状,围绕以工兴县战略,围绕两个聚集,借鉴昆山的发展的思路和发展的理念,从而从三方面以它山之石
为我攻玉。
一、学习昆山艰苦创业,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打造具有磁场效应的推动发展的硬环境。
一是要不甘落后,不畏艰苦,坚定一定能打造好硬环境的信念。
在考察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昆山建设两区时,并不是财政上
就有充足建设资金,而是在他们认准了“不栽梧桐树就引不来金
凤凰”的理念后,凭着一股艰苦创业的精神,远大的志向,敢为
人先,敢想敢闯的豪情,负重奋进、创新思路闯出来的。
是艰苦
创业成就了昆山的小康大业,把目前的滨海与当初的昆山相比,
也许相差并不很大,所以我们学习昆山首先必须借鉴昆山人艰苦
建设两区,建设硬环境构造招商引资大森林引鸟、建设软环境构
造适宜鸟儿生长的生态环境,建设人环境构造人与鸟的和谐相处
护鸟的成功经验。
确立只有艰苦创业,克服筑巢的暂时困难,才
能解脱永远困难的思想,以一腔豪情建设好我们招商引资的硬件
环境。
二是借鉴昆山发展轨迹,建大建优招商引资的卖方市场。
昆
山目前有数百上千的台资企业、日韩企业,是这些外资企业把昆
山推到全国百强县第一的位次,而数百上千的外资企业花落昆山,又是昆山人自力更生率先建成了全国一流的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可以说昆山的成功之路,就是两区建设之路,腾飞之路就是软环
境建设之路。
硬环境是直观的,软环境是感观的,所以要吸引客商,首先必须要有让客商眼睛一亮,让客商眼球定格的硬件环境。
市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当产品供大于求时便形成买方市场,买
方(即顾客)必然会货比三家,当供不应求时,便形成卖方市场,买方才会没有选择的抢购。
在优惠政策渐趋一致,全世界都在招
商引资的形势下,客商无疑就成为买方市场,到那里投资有了货
比三家充分选择的空间,招商引资谁能成为赢家,首先比拼的是
硬件环境。
所以鉴于滨海的实际,我们必须要有加快建设具有磁
场效应载体,否则招商引资将越来越难,就将更加落后的危机感,必须尽快建好载体才能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在建设思路上,要把
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设施齐全,功能配套的综合型开发区,南区
以轻工制造为主,北区以机械制造为主,能承接各类非化工企业
的国家级,可成长为高新区的开发区。
把化工园区建设成为独具
特色,唯我其谁的省级化工园区,把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成为补充
两个园区功能,服务两个园区中的骨干企业与大企业联姻,就地
转化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的配套小区。
三是抢抓政策机遇,创造政策机遇,打破硬环境建设中的制
约瓶颈。
一方面要抓住省委振兴苏北的机遇,争取园区建设用地
政策,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以调整村庄布局为契机,制造用地
政策,抓住可争取的关系机遇,通过感情的沟通,在违规不违法
的情况下,争取放宽用地政策。
再一方面,要在县乡财政困难的
情况下创造和制定建设硬件环境的融资政策、税收政策,调整税
收分配比例,给乡予乡镇建设工业小区的资金来源。
第四方面,
就是要借鉴昆山的做法,在政府不能贷款、不能融资的情况下,
创造概念,采取公司运作的方式,通过成立以政府为后台老板的
路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司,以企业的名义贷款,集股,解决
建设资金问题。
要像昆山之路,在一无所有的时候追求有,有了
以后追求多,追求大、追求强,逐步而且快速地将工业小区变成
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高新产业园。
实现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的升级和飞跃。
二、学习昆山解放思想,一以贯之,不断创新的创新精神,
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保障发展的软环境。
硬件环境是吸引客商的前提,创优软环境则是留住客商,让
企业成长,并实现以商引商的重要条件。
硬件环境建设是有形、
有限的,软环境建设则是无形、无止境的,如果说难,软环境建
设比硬环境建设更难,软环境建设无处不在,隐没在人的主观意识,表现在具体行为,体现在各个层面。
昆山的软环境,接受了
成千上万投资者的评判,也得到了肯定和嘉许。
昆山之所以成为
先进的昆山,和昆山在同一起跑线的周边县市之所以没有成为先
进的昆山,最大的差距是软环境的差距,所以加快滨海发展,我
们要在落实县委聚焦招商引资、聚焦工业突破战略,还要聚焦软
环境建设。
力争把滨海建设成为硬环境,让客商有梦中都向往的
感觉,软环境让客商上帝般被人尊敬的感觉,人的环境让客商有
一股到家的亲情,不忍离别的感觉。
其一要营造全民敬商,共谋发展的氛围。
通过在党员干部中
和新闻媒体上开展大讨论,使广大党员干部以至百万人民群众充
分认识到抓服务就是抓发展,环境就是生产力,要利用报纸、电
台广泛宣传亲商爱商,高效快捷服务客商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做法,通过评选最佳服务窗口,最佳服务标兵等形式,激发全民敬商、
助商的热情,使服务客商成为每一个滨海人的责任意识,自觉意识。
在硬环境不硬的客观条件下,以优质的软环境辅助。
其二要营造政府带动,部门主动,真心为建设软环境献计献
策的氛围。
政府要舍得牺牲眼前利益,部门要舍得局部利益,干
部要牺牲个人利益。
如果一切为了各自的利益,或者怕费神,就
不可能真心出主意,就会找出违规、违法的借口,就不可能去利
用好政策,更创造不出政策。
真心出注意就能变通出企业用地,
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变通来项目环评。
部门要转换思维,要把自己
的权力看成是服务对象所给予的,当环保部门认识到没有企业的
污染就没有本部门存在的必要,土管部门认识到没有企业用地就
不存在管理,权力就无处行使时候,就会为客商着想,真心为企
业服务。
要学会用乘法算式,服务环境不好,管理范围内只有一
个企业,一年收XXX元,明年还是XXX元,服务环境好,吸引更多企业,一个收XXX元,XXX个就是XXX元,服务好了,企业大了收XXX元也比当初收XXX元更容易。
其三要真正营造出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服务者是
主人的氛围。
要在全县喊响“为客商服务无时限,为客商服务无
范围”的口号,只要客商需要,无论在什么时间都立即提供服务,只要客商需要,只要不公然违法,什么困难都要帮客商解决。
要
建立客商与政府,与部门沟通的渠道,专门设立客商投诉中心,
对客商的投诉,落实专门领导处理,确保更加快捷。
同时设立客
商服务热线,并尽量扩大服务内涵,为客商提供产生、生活全方
位的服务。
政府及政府部门要将与企业的关系建设成母子关系,
时刻心疼企业,象母亲一样呵护企业成长,让企业遇到烦脑时有
地方倾诉,遇到困难像母亲一样宁愿苦了自己也帮他解决,让企
业健康长大后回报养育之恩。
各类出台的优惠政策和承诺,要坚
决做到一诺千金,要做到一以贯之,绝不说“这是以前,这是前任”这样令客商无法接受的话。
昆山领导班子换了一任又一任,
但昆山为企业优质服务的软环境,不仅一直没变,而且越来越好。
引资者是功臣,是功臣就要为他请功,就要给他们更大的立功空间。
服务者是主人,主人就应当分享到收获的果实,要通过建立
科学的综合的考核办法,对优秀的服务部门和服务者进行嘉奖,
树立优质服务有功的软环境建设导向。
三、学习昆山争先创优,务实拼搏,永不满足的求实精神,
打造具有轴承效应,一切都能为了发展的人文环境。
昆山人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总是力求比别人醒得早、赶得快、干得实,以创造性的业绩形成昆山的原创风格,体现昆山的首创精神,翻开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历史,昆山创造了无数个省内、国内第一。
最近我们在与招商和服务人员座谈中,感觉他们中有人已感到
“默驴技穷”,身心疲惫,这除了反映其本身缺乏创新、创先意识,和务实拼搏精神,也说明我们滨海整体人文环境上的落后,
昆山之路证明,只有思想的领先,才能实现发展的率先。
对照先进,我们差距很大,这种差距表现在经济发展上,根本却在思想
观念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认识,在探索中更新观念,在争
先创优中转换思维,创造像轴承那样,每一颗弹珠都围绕轮子转,人人都为了和围绕加快发展的的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