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及答案(全册)(完美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及答案(全册)(完美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过关试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2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7分)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挡....”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到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遗愿)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得十米跳台跳水冠.军的(雄姿/英姿),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我们心潮彭湃....,__①__,....,豪情万丈__②__,__③__,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1)文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阻遏.(è)锐不可挡B.歼.灭(qiān)心潮彭湃C.击溃.(kuì)豪情万丈D.冠.军(guān)震耳欲聋(2)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遗嘱鼓励英姿B.遗愿奖励雄姿C.遗愿奖励英姿D.遗嘱奖励英姿(3)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追思与缅怀②光荣与梦想③决心与信念B.①光荣与梦想②决心与信念③追思与缅怀C.①追思与缅怀②决心与信念③光荣与梦想D.①光荣与梦想②追思与缅怀③决心与信念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B.恒大队锐不可当....,尤其是那几位年轻中国小将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

C.长沙以“湘江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为契机,提质大河西生态文明建设,让自然景观惟妙惟肖....。

D.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搭配不当,应该删去“的钢铁之躯”。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用词不当,应将“出现”改为“呈现”。

)C.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把“及其他语文工作者”去掉。

)D.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C.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平桥村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新闻的“六要素”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B.导语一般以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

C.《“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女子十米跳台跳水冠军吕伟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通讯,主要报道的是我国核潜艇首次成功潜入深海的情况。

6.名著阅读。

(6分)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

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

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拽不到任何同志,结果没有能出席。

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__》,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作品。

(2分)(2)选段中的“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3)下列哪一本书不属于选段中提到的“三本书”?()(2分)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阶级斗争》D.《社会主义史》7.文道中学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活动。

(7分)活动一:访英雄(4分)根据下面材料,以小记者的身份,向英雄机长刘传健提两个问题。

川航3U8633航班飞行途中,风挡玻璃突然爆裂。

机长刘传健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其实那时候我真没把握,我当时心里也是喊‘完了,完了’。

”然而,他临危不乱,凭借手动和目视操纵飞机安全备降,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活动二:学英雄(3分)下面是“我也可以成为英雄”主题班会主持人的结束语,请将它续写完整。

同学们,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英雄细胞,学英雄不是要你做力所不能及的事……二、阅读探究(38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6分)________________武永明中国甘肃网4月22日讯据《兰州晨报》报道,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1954年7月出生于我省通渭县,197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曾任中科院寒旱所所长,现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的姚檀栋,当地时间4月19日在瑞典王宫获颁有“地理学诺贝尔奖”美誉的2017年度维加奖。

这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

在颁奖仪式上,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主席斯滕·哈格贝里宣读了姚檀栋的获奖成就。

随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姚檀栋颁发了维加奖奖章,并向姚檀栋院士表示祝贺。

姚檀栋院士是国际上公认的冰冻圈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

过去20年中,姚檀栋领导的科研项目与美国、法国、德国、瑞士、荷兰、冰岛、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日本等几十个国家的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由他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不但凝聚了国际上从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的科技精英,也取得了重要科学发现......。

姚檀栋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冰芯记录、冰川变化实地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不同方法的综合集成研究发现,现在是过去 2 000年来最温暖的时段,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和印度季风与西风交互作用是造成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及其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成立于1877年。

维加奖设立于1881年,是著名地理学家和北冰洋航道开拓者阿道夫·艾瑞克·诺登舍尔德设立的。

维加奖每3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杰出的地学科学家进行海选之后评选出一名获奖者,由瑞典国王颁奖,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以表彰对全球地理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8.本文是一则消息,请为之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25个字)(4分)9.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这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重要科学发现”具体指什么?(4分) 由他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不但凝聚了国际上从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的科技精英,也取得了重要科学发现......。

11.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4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2分)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将对天宫“太空加油”中国首单“太空快递”发出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着中国首艘太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升空,约596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天舟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

此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的收官之战,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胜利完成“三步走”(载人飞行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和空间站阶段)战略中的“第二步”任务,意味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零窗口”送“快递小哥”入轨天舟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

它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总长10.6米,舱体最大直径 3.35米,太阳帆板展开后最大宽度14.9米,起飞重量约13吨,是目前中国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航天器。

“天舟一号块头虽大,却有一颗细腻的‘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副主任张健说,天舟一号的货架采用基于蜂窝板、碳纤维立梁的梁板结构,让其整体结构变得又轻又强壮。

据悉,天舟一号的物资上行能力约6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能力。

本次发射首次采取“零窗口”发射模式,按照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20日19时41分,让火箭准时点火升空。

负责此次运送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也不简单,它是为中国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采用绿色环保的液氧煤油推进剂。

这是它首次成功将天舟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遥一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

将开展3次对接3次“加油”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天宫二号“送货”,开展俗称“太空加油”的推进剂补加实验。

期间,天舟一号将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3次自主交会对接、3次推进剂在轨补加,以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

在天舟一号之前,掌握了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的国家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其中,实现在轨加注应用的只有俄罗斯。

按计划,天舟一号入轨两天后,将与天宫二号进行首次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然后进行推进剂补加实验。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雷剑说,此次“太空加油”采用无增压气体损耗的气体回用法,通过两个航天器的燃料储箱之间产生的压力差,将推进剂从天舟一号自动输送到天宫二号上。

这种方法的气体资源利用率高但过程复杂,分为29个步骤,每步都需要精细控制,整个补加过程要持续几天。

首次补加推进剂之后,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组合体会进行约两个月的在轨飞行。

随后,天舟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从另一侧与天宫二号进行绕飞交会对接,并进行推进剂补加。

在完成绕飞实验后,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再次分离,两个飞行器独立飞行3个月。

在这3个月的末期,两个航天器将用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实现最后一次对接,验证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并进行推进剂补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