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训释义1.引言1.1背景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府,能够给人们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教授专业知识,使人们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大学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与骨干,进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立了许许多多的大学,每个大学都以其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学风校风在众多大学中显示出独有的气质。
而校训作为一个大学的“灵魂”则将一所大学的所有特质都融入了几个字词之间,因此通过研究一所大学的校训我们可以从侧面对这所大学形成一个更深层面的认识与了解。
由于我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比较感兴趣,所以对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及其校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1.2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简介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培养军事政治干部而创办的学校,其全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校址在延安。
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36年6月1日,将创办于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1937年1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并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毛泽东任抗大的教育委员会主席兼政治委员,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
抗大总校有十四个大队。
此外抗大还有八所分校。
1945年10月,抗大总校在副校长何长工带领下迁往东北,并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政大学”。
各个分校则组建了华北、华东、西南等军政大学。
抗大的学生来源最初是驻校轮训红军的各级部队干部,后来抗大开始大量招收培训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抗日知识青年,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培养了大量军事骨干力量。
1.3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训严格管理学员,加强学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的优良传统,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中。
抗大的教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亲自为抗大规定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
2.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训提出的历程2.1抗大校训提出的历史背景抗大的前身为1931年于江西瑞金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3年扩建为红军大学。
当时正值国民党对红军的根据地进行围剿的时期,而日本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全境后加紧实施侵华计划,对我国华北地区虎视眈眈。
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
红大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与红军干部团和陕北红军学校合并,在陕北瓦窑堡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不久改称“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周昆任校长,袁国平任政治委员。
当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的计划,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保安县举行开学典礼,正式宣告成立。
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2.2抗大校训的提出过程抗大正式成立后,1937年1月20日开始公开招收学生,这一期一共设置了四个大队,招收了一千三百多名学员,加上甘肃庆阳的抗大步校一千四百多人,这一期的学员一共两千七百余人。
抗大开学后,学员在敌人的封锁下的及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一边自己动手挖窑洞、开荒种地,一边学习着军事理论知识、技能训练以及政治课,师生一手拿锄,一手拿枪,一边学习,一边生产。
有感于抗大师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鼓励战士们艰苦奋斗,毛泽东在1937年4月时为抗大题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并贴在了抗大的校门上。
1937年5月的中共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亲自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
并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正式确定为了抗大的校训。
1938年3月和6月以及1939年5月,毛泽东三次重申题词内容,使之成为以后各时期,很多院校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校训。
自此,这非同寻常的八个字与抗日军政大学、八路军新四军一起在我国的抗日救亡的历史中熠熠生辉,至今为广大民众和熟知。
3.“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字校训的内涵与意义3.1团结毛泽东非常重视团结,他将团结融入了党的一切工作中,从他的名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可见一斑。
人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进步,团结就是胜利。
正所谓“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团结,才能成功。
这一点在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以及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正如一首军歌唱的:“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文明,是当时战士的一种信仰,在艰苦的年代里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大到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小到战士们一次次地为了保全大家而牺牲自己,整个抗日战争处处都体现着这种精神的传承。
1936年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发动“兵谏”希望联合共产党抗日,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到了共产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号召。
西安事变爆发后,抗大第一期学员200多人纷纷“下山”,担负起“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政治,实现对日抗战”的新任务,抗大教育长罗瑞卿则作为中共处理西安事变工作组成员赴西安调解国共关系。
在继续争取国内和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对日抗战的关键时刻,抗大第一期学员发挥了重大作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延安成为全国人民的抗战中心,抗大也成为了人们心中抗战的精神堡垒。
一批又一批的进步青年从全国各地涌向延安,从抗战全面开始到1938年底,有1.5万名爱国进步青年进入抗大学习,其中还包括东北军张学良部和西北军杨虎城部的进步军官和抗日志士。
可见抗大所宣扬的团结精神具有非常大的凝聚力。
3.2紧张这里的“紧张”意为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
毛泽东将“紧张”作为校训意在提醒抗大学员对待工作和学习要像雷一样迅猛、风一样快速,执行命令、完成任务不拖泥带水。
“紧张”首先要求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今日事,今日毕,不把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来做。
其次它时刻提醒着学生不把拖延的恶习带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尤其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如果养成了拖延的恶习,将来在分秒必争的战斗中就有可能贻误战机甚至丧命。
再次,它还使学员保持紧张的状态从而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紧张”的影响深刻地体现在抗大的发展中。
为了适应抗战形势的发展,抗大没等二期同学毕业离校,第三期就于1937年8月1日正式开学了。
三期开学以后,仍有不少新同学结队前来。
抗大教育长罗瑞卿不仅埋头紧抓教育,对学员的政治路线,政治方向的教育也同样抓的很紧。
由于第四期学员扩充太快,学员中的自由主义和极端民主化倾向有兴起的势头,罗瑞卿发现后立即给学员做了报告强化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融洽了干部与学员之间的关系。
正因为如此,抗大的学员在八个月的时间里就能完成学业奔赴前线,成为抗战前线的骨干力量。
3.3严肃严肃是进行一切工作和学习的前提和必要保证,尤其是在战争年代,严肃的学习、工作态度不可或缺。
毛泽东将“严肃”作为抗大校训合情合理。
严肃是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只有做事严肃认真,才能担负起挽救中华民族的重任。
1937年10月,抗大第三期学员六队队长黄克功,因为爱上了他的同学刘茜而对方不接受他而枪杀了刘茜,这件事情引起了罗瑞卿的高度重视。
黄克强出身贫寒,工作很有干劲又很能打仗,而且是长征的功臣,但是他杀害了从外地投奔延安的有志青年,产生了很坏的政治影响。
罗瑞卿没有因为个人感情而放过黄克强,而是与其他领导严肃地处理了这起案件,将黄克强依法枪决。
这件事情扩大了抗大在知识青年中的良好形象,使得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包括海外归来的有志之士如潮水般涌向抗大。
同时,这件事情还为抗大的学员树立了榜样,强调了校训中“严肃”的重要性。
严肃的工作作风有助于提高学员的纪律意识,从而避免其在以后的工作中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3.4活泼最后这一点乍一看感觉与抗大校训的前三个部分有点儿格格不入,但仔细思考后我们可以体会到毛泽东的用意和其具有的内涵。
活泼体现出了一个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一个活泼的人在工作、学习中散发出的蓬勃气息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感染身边的人;一个活泼的集体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因此活泼是进行长期斗争的必要心理保障。
毛泽东经常以调侃的方式鼓励学员和干部。
一次他来到学员中间,幽默地说:“你们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着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你们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天下大乱你们就下山了!”这不仅是对学员们的肯定与鼓励,更重要的是在学员中传播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活泼”这一校训做了良好的诠释。
艰苦的年代里不丧失活泼的气质才能渡过难关,迎接胜利的曙光。
4.八字校训在当下时代的借鉴意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字校训虽然早在1937年就被提出,但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让人们淡忘。
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对于如今乃至以后的人们仍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能够完全领悟其内涵并真正地将其贯穿在自己的学习、工作中并不容易,但是我们要时刻有这个意识。
一个有团结意识的人,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团结各方力量来达成独自难以实现的目标,创造更大的价值;一个有紧张意识的人不会虚度光阴、蹉跎岁月,做任何事情都会保持很高的效率,这样就可以比其他人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一个办事严肃的人在进行重要的工作时不会出现不应该的错误;一个活泼的人具有的亲和力能够帮助其将他人团结起来,其散发出的精神气质能够感染身边与之共事的人,并且能够使其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对于一个团队或者一个企业而言,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只有具有紧张意识,团队才能高效率地工作,企业才能高效率地运转,才能在一个领域里屹立不倒,才不会被历史的潮流淹没;只有严谨严肃,才不会有违法违规的事情发生,才不会有虚假浮夸的风气产生;而只有拥有了宽松活泼的环境,营造和谐的氛围,才会使一个团队或企业充满活力。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八字校训在抗战时期曾是抗大学员的一种精神支柱,在当下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在将来也同样会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参考文献李志民《革命熔炉》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6年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党中央在延安13年》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时期大事记述》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0年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内容简介:中共中央在陕北大事年表》出版者不详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