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学徒试点的探索,宁职院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重新编排,形成以企业精选项目作为学生的工作任务,以机床各部件装配与调试为核心,将机床主轴系统、进给系统、工作台、床身等部件的装调试与企业实际整合起来,突出学生的技能训练。
关键词现代学徒;机床机械部件装配与调试;企业精选项目;课程设计与实施
现代学徒制采用校企联合的新式思路,培育实用人才。
自从推广以来,现代学徒制获得了显著成效,正被广泛采纳。
在高职院校内,《数控机床部件装配与调试》课程是设备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多而复杂,需要多门课程的支撑,有些模块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脱节,教学重知识轻实践,导致培养的人才不完全适应企业需求,对于本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1 现代学徒制下,本课程的改革思路
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课程设计思路:在课程各教学模块之前,通过引入具体的实践项目,营造一个基于典型的项目生产过程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经验和策略,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1]。
本课程的设计项目以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将机床各机械零件的结构特点与装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机串起来,授课过程中注意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结合海天精工的生产实际,以数控机床为项目载体进行教学更贴近实际。
2 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内容改革实践
构建“一条主线、两套体系、五个教学模块”的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配与调试体系。
一条主线是以企业真实项目的装配与调试作为课程载体,将学生所需掌握的技能和相关基础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两套体系是指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五个教学模块是指根据典型机床的产品部件,安排企业实践和校内理论教学相融合,通过多层次实践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巩固所学基础知识。
选择数控车床和海天卧式加工中心作为课程载体的典型零件。
一方面数控车床是比较典型的加工设备,有利于将各种机床典型机械零件的装配与调试和技能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卧式加工中心是国内最大的注塑机生产企业海天集团的典型产品,海天集团是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方便学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
以下为每个项目要实现的目标:
3 现代学徒制下项目课程实施
3.1 组建“双导师”的教学团队
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教师[2]。
现代学徒制下,企业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派遣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与职业院校教师共同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共同实施项目课程的教学,保证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程建立了课程组,授课老师由企业的师傅、技术人员、教师组成。
3.2 建立企业课堂
为更好地在企业实施项目课程,海天精工集团根据自身的条件,建立既有生产性又有教育教学功能的课堂,将企业的工作岗位(装调工)转换为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性岗位,以满足项目课程的教学要求,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将企业的生产任务、工作内容与项目课程的工作任务相互衔接,转换成可以学习的工作任务,并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系列学习性工作任务。
3.3 教学评价
现代学徒制下项目课程一般通过教师、师傅“双主体”来实施,在课程评价时,我们建立了“双主体”评价机制,教师侧重于知识方面的评价,师傅侧重于技能、职业养成以及项目完成等方面的评价。
4 信息化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正在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一座新的、无限开放的平台将在这个环境中架起,教育资源将得到沟通。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5 现代学徒制下,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在机制自动化、设备两专业大二部分学生中进行现代学徒制下以项目为课程载体的《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配与调试》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学生能从不同的方面加深對企业工作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增强。
第三,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明显增强,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因为有明确的工作任务、有实物、有示范操作,学生对知识、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容易。
由于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很接近,学生普遍反映对日后要从事的工作有较清晰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和不足有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吴含.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5(4):37-43.
[2] 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