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学原理第3章 税收原则

税收学原理第3章 税收原则

2019/1/26
7
3.1.2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理论
• 社会正义原则 要通过政府征税来矫正社会财富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 和贫富两极分化,从而达到用税收政策实行社会改革和缓 和阶级矛盾的目的。 (1)普遍原则 一切享受政府提供利益的国民,都应当向政府履行纳 税义务,任何人均不得因社会地位或身份特殊而减税或免 税。每个社会成员均应分担税收负担。 (2)平等原则 政府按照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大小来征税,使税收负担 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
2019/1/26
31
税收与超额负担
• 税收超额负担或 税收额外损失, 它指的是政府征 税导致纳税人的 福利损失大于政 府所取得的税收 收入的部分,具 体可以用消费者 剩余和生产者剩 余的净损失来衡 量。
2019/1/26
16
2019/1/26
税收弹性系数
• 税收弹性系数的大小,具体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税收收入对 经济变化的灵敏程度: 当ET>1时,表明税收富有弹性,不仅税收收入随经 济的发展而增加,而且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也呈 现出上升的趋势; 当ET=1时,表明税收收入与经济是同步增长的,此 时税收具有单位弹性; 当0<ET<l时,表明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 的增长速度,这时税收收入的绝对量有可能还是在增加, 但税收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却在下降; 当ET=O时,表明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没有反应。
2019/1/26
28
支付能力原则 • 在解决税收负担的公平分配时,支付能力原则没 有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有机地联系起来,而 仅仅只是从税收自身来孤立地考虑问题。 • 从实践的角度看,支付能力原则具有相当的可行 性,而且也较受益原则更具可操作性,目前已在 世界各国广泛使用。 • 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都不能单独解决税收公 平问题。公平税收制度的设计有赖于两个原则的 配合使用,现实税制应是受益税和支付能力税的 立体结合。
23
3.3.3 支付能力原则 • 支付能力原则要求按照纳税人的支付能力或者负 担能力来分担税收,支付能力大者多纳税,支付 能力小者少纳税,支付能力相同者负担相同的税 收,支付能力不同者负担不同的税收。 • 支付能力原则的运用,必须解决如何测度支付能 力或负担能力的标准问题。
2019/1/26
24
支付能力原则
2019/1/26
25
支付能力原则 • 主观说:政府征税使纳税人的货币收入和满足程 度减小,即纳税人牺牲了效用,因而对纳税人支 付能力的衡量,应以每个人因纳税而感受的效用 牺牲程度为标准。如果政府征税使每个纳税人的 效用牺牲程度相同或均等,那么税收便达到了公 平,否则就不公平。
2019/1/26
26
17
2019/1/26
税收弹性系数
• 好的税收制度应当使税收收入富有弹性,以便无需通过经 常调整税基、变动税率或者开征新的税种,就可以使得财 政收入能与日益增加的国民收入同步或更快地增长,从而 保证不断增长的财政支出的需要。
2019/1/26
18
我国1979年—2008年间税收弹性系数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税收弹性 0.31 0.53 1.34 1.26 0.9 1.06 4.6 0.18 0.14 年份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税收弹性 1.09 0.35 0.36 0.43 0.93 0.56 0.68 0.85 1.75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税收弹性 2.45 1.67 2.05 1.57 1.05 1.17 1.27 1.43 2.75
4
2019/1/26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
• 便利原则 各种赋税征收的日期和方法,必须给予纳税者最大便 利。 • 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一切赋税的征收要有所安排,设法从人民那里的征收, 尽可能等于最终国家得到的收入。 • 亚当·斯密从纳税人的立场出发将税收原则提到理论高度, 它适应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当时各 国税收制度的典范,为税收实践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 贡献,这也奠定了其税收原则理论在税收学说史中的地位。 • 从总体上看,斯密的税收原则仅仅是一套单纯的财政准则, 而不是完整的税收原则体系。
2019/1/26
8
3.1.2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理论
• 税务行政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体现的是关于税务行政管理的要 (1)确实原则 税收法律要简明确实,纳税的数额、时间、地点和方 法均应事先明确下来,不得随意变更,以避免征纳过程中 发生曲解和误解。 (2)便利原则 政府征税手续要简便,在纳税时间、地点和具体的方 式等方面应尽量给纳税人以便利。 (3)省费原则 税收的征收管理费用应力求节省,同时也应减少纳税 人因纳税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2019/1/26
6
3.1.2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理论
• 国民经济原则 政府征税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避免危及税源。 (1)慎选税源的原则 选择税源必须适当,应有利于保护税本,而不能伤害 税本。所得、资本和财产都能够作为政府的税源,但从发 展经济的角度考虑,以所得为税源最好。 (2)慎选税种的原则 税种的选择应当考虑税收负担的转嫁问题,它关系到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税收负担的公平。 政府应尽量选择税收负担难以转嫁或者转嫁方向较为 明确的税种,以解决税收负担的合理分配问题,并且不过 多地影响市场经济活动的效率。
2019/1/26
10
3.1.3 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理论
• 稳定原则 税收结构应当有利于财政政策的运用,以便达到稳定 与增长的目标。 • 明确原则 对税收制度应进行有效而不是专断的管理,应使税收 制度为所有纳税人所理解。 • 省费原则 税收的征收管理费用,应在考虑其它政策目标的基础 上尽可能地节省。 • 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理论与其提出并被广泛接受的现代 财政职能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两者在思想上体现出了高度 的一致性;它也较好地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经济的实际状 况。 2019/1/26
22
受益原则
• 受益原则在实践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受益原则在现实中的应用,受到公共产品和服务所固 有的共同消费性的限制。 受益原则也无法解释政府的转移性支出。 • 税收负担按受益原则进行分配,在总体上是行不通的,这 也意味着按受益原则征税,只能解决税收公平的部分问题, 而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2019/1/26
2019/1/26
21
3.3.2 受益原则
• 受益原则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承担的税收负担,应当与其从 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中的受益程度保持一致。 • 受益原则既考虑到政府为什么要征税,又考虑到政府财政 支出用于哪些项目,从而直接把纳税与受益、税收和政府 财政支出联系起来。 • 受益原则的细化: 一般受益原则:每个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应当与他对政 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相一致。 特定受益原则:受益原则难以普遍实行,只限于某些 特定的场合。 间接替代征收原则:直接衡量纳税人从某种公共产品 和服务中得到多少利益,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所以在许多 场合下,人们都以间接替代的方式来实现受益原则。 2/26
27
支付能力原则 • 绝对均等牺牲标准 不同纳税人牺牲的总效用量应是相等的。 不管纳税人收入的高低及其边际效用的大小, 其牺牲的总效用量都应当是相等的。 • 比例均等牺牲标准 不同纳税人因纳税牺牲的效用量与纳税前的总 效用量之比应当是相等的。 • 边际均等牺牲标准 每个纳税人纳税的最后一个单位货币的边际效 用应当是相等的,因为当不同纳税人边际效用的 牺牲相等时,从全社会来看各纳税人因纳税而受 到牺牲的总量是最小的。
1988
2019/1/26
0.47
1998
1.82
2008
0.98
19
3.3 税收的公平原则
2019/1/26
20
3.3.1 税收公平原则的内涵 • 税收公平原则:政府征税要使不同纳税人承受的 税收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 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横向公平:相同纳税条件下的同类纳税人,应 当缴纳相同的税。 纵向公平:不同纳税条件下的纳税人,应缴纳 不同的税。 • 无论是横向公平,还是纵向公平,都代表着一定 的价值判断。
11
3.2 税收的财政原则
2019/1/26
12
3.2.1 充裕原则 • 税收的财政原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通过税收获 得的财政收入能够充分满足一定时期财政支出的 需要。 • 政府要选择税基宽广、税源充沛、收入确实的税 种作为主体税种。 • 税率也应适当,过高的税率有时非但不能增加税 收收入,反而有可能减少税收收入。 • 还要严格税收征管,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税收减免。 • 充裕原则并不意味着税收收入越多越好,应以社 会福利最大化为标准,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角 度来评判税收收入的规模。
第3章 税收原则
2019/1/26
本章主要内容
• • • • 3.1 税收原则理论的演变 3.2 税收的财政原则 3.3 税收的公平原则 3.4 税收的效率原则
2019/1/26
2
3.1 税收原则理论的演变
2019/1/26
3
3.1.1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
• 亚当·斯密是最早明确、系统地阐述税收原则的经济学家。 • 平等原则 每个国家的国民,都应尽量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 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享有的收入的比例,缴纳赋税,以 维持政府。 • 确实原则 每个国民应当完纳的赋税必须是确定的,不得随意变 更。完纳的日期、方式和数额都应当让一切纳税者及其他 所有人了解得十分清楚。否则,每个纳税者就不免或多或 少为税吏的权力所左右;税吏会借端加重赋税,或以加重 赋税为恐吓,勒索赠物或贿赂。
2019/1/26
29
3.4 税收的效率原则
2019/1/26
30
3.4.1 税收效率原则的内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