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原理》教学方案课程名称:税收学原理课程号:0030578编写日期:2007年4月导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对的税收理论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要求了解西方学者关于税收一些理论;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税收理论;了解本书的研究方法;理解和掌握中国现代的税收理论体系。
三、教学实数:1个课时四、教学重点:1. 马克思、恩格斯的税收理论2. 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五、教学难点1.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自学并讨论。
七、主要参考书目: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2.黄甫生刘凤健主编:《政治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3.孙翊刚主编:《中国财政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4.扬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5.陈永良编著:《外国税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八、作业:1. 如何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税收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税收的基本术语。
二、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税收的概念;重点掌握税收“三性”的基本特征;对税收的基本术语有所了解。
三、教学时数:2个课时四、教学重点1.税收的概念及解析2.税收“三性”的基本特征3.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比较五、教学难点1.税收概念的解析2.对税收“三性”基本特征的认识六、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提问。
七、主要参考书目: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2.扬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3.陈永良编著:《外国税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八、作业1.什么是税收?怎样理论税收的概念?2.怎样评析作为税收概念的“税收价格”?3.什么是税收的“三性”特征?怎样认识税收的“三性”特征?认识税收“三性”特征的重要意义何在?第二章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税收是怎样起源的及其发展的过程,了解新中国税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二、教学要求了解税收的产生的原因;了解中国税收的发展历程;了解西方国家税收的发展过程。
三、教学时数:2个课时四、教学重点1.税收产生的基础条件2.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建立和发展五、教学难点1.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
2.一九九四年的税收改革。
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七、主要参考书目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2.黄甫生刘凤健主编:《政治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3.孙翊刚主编:《中国财政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4.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5.陈永良编著:《外国税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八、作业1.怎样认识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的?2.我国封建社会税收经历了哪些重大改革?试述重大改革的主要内容。
3.简述新中国税制建立和历次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税收的本质和课税的理论依据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税收的本质及其课税的依据。
二、教学要求了解国家的本质和国家的职能;理解并掌握税收的本质;理解课税的理论依据。
三、教学时数:3个课时四、教学重点:1.国家本质和国家职能2.税收的本质3.课税的理论依据五、教学难点:1.税收与国家的关系2.课税的理论依据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七、主要参考书目:1.扬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2.安福仁著:《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八、作业1.国家的本质是什么?2.怎样理解国家的职能?3.怎样理解税收是国家的本质和国家职能的物质资料获取方式?4.怎样理解税收是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5.为什么说税收是国家政治权力占有剩余产品价值的一种形式?6.试述政府课税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税收原则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税收的原则,包括财政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
二、教学要求:了解西方学者对税收原则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过程;掌握税收的三大基本原则。
三、教学时数:2个课时四、教学重点1.凯恩斯及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2. 当代税收的三大基本原则。
3. 我国在税收上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五、教学难点我国税收在公平与效率原则上的选择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七、主要参考书目1.王国清:《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王国清:《税收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许建国、薛刚:《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4.胡怡建、朱为群:《税收学教程》,上海三联书店 1994年版5.杨斌:《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八、作业1.怎样理解古典税收原则的起源与发展?2.税收财政原则有什么主要内容?3.在设计税收制度时如何运用税收受益原则?4.收入、支出及财产在衡量税收支付能力时各有什么优缺点?5.税收能力原则中的主观说对于税制设计有什么指导意义?6.税收效率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实现税收效率?第五章税收与社会再生产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税收与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相互关系,税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布局及税收的职能。
二、教学要求了解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了解马斯格雷夫关于税收在社会再生产中布局图;掌握我国税收布局的特征;理解并掌握税收的财政职能、经济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
三、教学时数:2个课时四、教学重点:1.税收在社会再生产中布局2.税收的职能五、教学难点:税收的财政职能、经济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七、主要参考书目:1.阮宜胜:《税收学》(修订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2.马斯格雷夫:《财政理论与实践》(第五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3.杨卫华周凯:《税收学》,广东经济出版社,1997年8月4.潘明星张国云陈建新:《税收学》,南海出版社,1996年5.李润身:《税收学》,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7年6.郝如玉:《税收理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7.朱明熙刘蓉蒙长寿:《税收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八、作业1.简述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相互关系的原理2.简述税收与生产的关系。
3.简述税收与交换的关系。
4.简述税收与消费的关系。
5.简述税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布局。
6.简述马斯格雷夫关于经济循环中税收布局的内容。
7.税收有哪些职能?研究税收职能意义何在?8.简述税收的财政职能、调节职能和监督职能。
第六章税收效应理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从微观和宏观两个不同的层次对税收存在的各种效应进行分析。
二、教学要求了解税收效应的概念和分类;理解并掌握税收的微观效应分析;理解并掌握税收的宏观效应分析。
三、教学实数:3个课时四、教学重点:1.税收的收入效应2. 税收的替代效应。
3. 税收对经济稳定、收入分配的影响。
1.分析税收在消费、劳动供给、投资及个人储蓄方面的效应。
2.分析税收与经济增长、经济稳定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七、主要参考书目:1.保罗.萨缪而森,《宏观经济学(第十七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01 2.钱淑萍,《税收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03.[英]西蒙·詹姆斯,克里斯托弗·诺布斯,罗晓林译,《税收经济学(第七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0八、作业:1.分析税收对生产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2.分析税收对消费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3.分析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总效应任意)。
4.同额的人头税、比例所得税和累进所得税,哪一个更能激励个人的劳动力供给?5.分析税收对私人投资的效应(两种情况)。
6.税收影响投资的因素分析。
7.用简单两时期生命周期模型分析利息税对储蓄的效应。
8.用简单两时期生命周期模型分析个人所得税对储蓄的效应。
9.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模型是一回事,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10.价格粘性和工资刚性是凯恩斯总需求管理的理论基础,你认为产生工资刚性和价格粘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是否还存在其他因素影响市场在短期内不能出清?第七章税收负担和税负转嫁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税收负担及其相关理论及其衡量方法,掌握税负的转嫁及其税负的最终归宿问题。
二、教学要求理解税收负担的概念及研究税收负担的意义;掌握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理解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掌握如何合理的确定一国的税负水平;理解并掌握税负的转嫁及最后归宿。
三、教学时数:3个课时1.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2. 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
3. 税收负担的转嫁及归宿。
五、教学难点1.如何衡量税收负担。
2.一国的税收负担合理水平的确定原则。
六、教学方法课堂讲解。
七、主要参考书目: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2.钱淑萍,《税收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0八、作业1.简述税收负担含义及意义。
2.简述税收负担衡量指标包含哪些。
3.简述税收负担政策类型。
4.简述拉弗曲线。
5.简述我国税收负担政策选择。
6.简述税负转嫁的形式。
7.阐述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第八章税收结构(上)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税收的分类与税收结构,掌握流转税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及关税各自的特点。
二、教学要求了解税收体系构建的内容;理解流转税的特点;理解并掌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2个课时四、教学重点1.流转税的特点。
2.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各自的概念及特点。
五、教学难点1.流转税的特点。
2.对增值额的理解及增值税的特点。
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七、主要参考书目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2.钱淑萍,《税收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0八、作业1.简述税收结构的发展变化2.简述税收结构类型3.简述税收结构的制约因素4.简述我国的税收结构5.简述流转税的特点、优点和缺点6.简述增值税的性质、特点、优点和缺点7.消费税的功能8.我国现行消费税的基本特征第九章税制结构(下)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对所得税的性质及特点有所了解和掌握,同时了解财产课税,资源及行为课税。
二、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所得税的性质及特点;了解企业所得税制和个人所得税制的设计;理解财产课税的优缺点;了解资源和行为的课税。
三、教学实数:2个课时四、教学重点:1.所得税的优点及缺点2.企业所得税的税制设计3.个人所得税的税制设计4.财产课税的特点五、教学难点1.所得课税的特点。
2.个人所得税制的设计。
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