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分流结构的特点及其启示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分流结构的特点及其启示
从总体上看,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流层结构的变
化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是一致
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提高为地区产业升级
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高等人力资源。然而,由于台湾
万方数据
鞠蕊誊图谶153
地区高等学校的升格改制过于激进,专科层次院校 学生数量大幅减少,造成了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 性矛盾,导致高学历的失业率比一般的失业率高, 2000年台湾地区高学历的失业率为9%,2005年上 升为12.4%,是一般的失业人数的3倍,而且还在 继续上升¨J。可见,高等教育流层结构中各层次高 校及其学生的比例要与社会劳动技术结构相适应。 1.私立高校数量占优。台湾私立高等教育已经
高等教育流层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定社会 产业结构、劳动技术结构的制约。产业结构的升级 必然要求社会劳动技术结构升级,进而经济发展对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台湾
地区高等教育流层结构层次上移的重要原因就在于 近20年来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传统产业 向现代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中后
(二)流向结构:科技类学科占比最大但呈下降
趋势 高等教育流向结构是由各学科和专业学生所构 成的纵横结构。高等教育流向结构主要受到产业结 构对人才需求类别的制约。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共分
“提高其公共性与自主性”。台湾当局的上述激励
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近20年 来台湾高等学校中私立高校的比例都保持在68% 以上。 2.技职院校发展迅速。1991年至2011年,台湾 技职院校由12所猛增至176所,占台湾高等学校总 数的比例由9.09%增加至67.95%,特别是1996年 至2001年5年间增幅近44个百分点。台湾技职院 校数量大幅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台湾当局为应对产业 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在1996年出台了“开拓 技职第二教育通道”的政策,即在一般高等教育之 外建设相对独立的技职教育体系,鼓励社会资本投 资兴办技职学校。由此也导致了台湾技职院校中大 部分都是私立性质的高校。由于台湾教育管理部门 在私立技职院校的办学标准、监管机制上的不到位, 部分学校在师资、场地、设备等方面无法满足高技能 人才培养的要求,导致技职院校人才培育质量下降, 引发了社会的不满。2003年台湾教育界、文化界百
152蓁蒸弑
2013年筹4期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分流结构的特点及其启示
李东航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具有流层结构中培养层次上移但过于激进、流向结构中科技类学科占
比最大但呈下降趋势、流型结构中高等学校类型多元化特征明显、流域结构中区域梯度差序格局表征突出的特点。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分流结构调整的经验和教训对大陆高等教育优化分流结构发展具有借鉴和警示意义。
其教训,对于大陆高等教育构建合理的分流结构具
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分流结构的特点
(一)流层结构:培养层次上移但过于激进 1991年至2011年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流层结构 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所占比例增 幅明显,其中本科层次学生所占比例增长幅度最大, 由1991年的41.39%增加到2011年的76.40%,增 加了大约3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专科层次学生所 占的比例呈急剧下降态势,由1991年的54.24%降 到2011’年的7.49%,减少了近47个百分点。总体 上看,近20年来,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流层结构层次 上移的轨迹特别明显。
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坚决消除高等学校脱离社会 需求盲目“升格”的现象。同时,各层次的高等学校
台湾高等教育流型机构中不但高校类型多元
化,而且各类型高校间形成一般高校与技职院校互 通,成人高校与全日制高校互联的灵活多样的高等
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各类型高校问在学分互认、
万方数据
154冀潮麟
型和形式的高等教育。
2013年筹4期
学位衔接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联通机制,使学 生能够根据个人不同时期的教育需求,选择不同类 (四)流域结构:区域梯度差序格局表征突出 高等教育流域结构主要受到区域间经济发展水 平和产业布局差异的影响。根据台湾当局所拟定的 “台湾地区综合开发计划”,台湾岛分为南、北、中、 东四大区域。北部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 兰县、桃园县、新竹县、新竹市和苗栗县,是台湾最重 要的商贸、旅游、文化等产业集中地;南部包括嘉义 县、嘉义市、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县及澎湖县,是台 湾主要的石油化学工业、造船业、航运与钢铁业基 地;中部包括台中市、彰化县、南投县及云林县,是台 湾中小企业与精密机械最重要的聚集地;东部包括 宜兰县、花莲县及台东县,是台湾经济较不发达,人 口密度也较低的地区,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台湾高 等学校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北部地区,近20年该 区域高校数占台湾高校总数的比例都保持在40% 以上。南部和中部高校数占比均保持在20%一 30%这一区间,东部高校数量较少,占比都在8%以 下。可见,台湾高等教育流域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北、 南、中、东梯度差序格局。这与台湾四大区域经济发 展水平和产业布局状况是吻合的。但是,台湾高等 教育发展区域不均衡的现状加剧了各区域间经济发 展水平的差距,如东部高校数量过少,使当地产业发 展缺乏所需的高等专门人才,进一步扩大了东部地
的高校及学生的构成状态及比例关系;流型结构,即
不同形式的高校及学生的构成状态及比例关系;流 域结构,即不同地域的高校及学生的构成状态及比 例关系。”…高等教育分流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一定社会的 产业结构、劳动技术结构、阶层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制 约着高等教育的分流结构,另一方面,合理的高等教 育分流结构对社会产业结构和劳动技术结构的优 化、社会阶层间的合理流动、社会成员个性的充分发 展都有着促进作用。因此,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分
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 (三)流型结构:高等学校类型多元化特征明显 高等学校从不同角度可分为多种类型,从办学 出资方角度可分为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从教育教
学组织形式角度可分为全日制高校和成人高校(包 括网络学院、电大等高等教育形式),从人才培养目
标角度可分为一般高校和技术院校(台湾称技职院
流结构对建立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和谐关
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台湾地区在高等教育分流结 构的调整优化上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对台湾地区高 等教育分流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借鉴其经验,吸取
转运中心、金融中心、电信中心和媒体中心拉J。为顺
应产业升级对人才层次要求的提高,自1990年起台 湾教育管理部门开始新设技术学院,并于1996年提 出“开拓技职第二教育通道”的政策,推动办学绩效 较好的专科学校改制成技术学院,优秀的技术学院
23个学门,分属于科学、社会、人文三大类别。从
1991年至2011年20年间,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流向 结构中科学类的学生始终占据最大比例,但呈现下 降趋势,由1991年的58.08%降到2011年的45.
47%,下降近13个百分点,而社会和人文两个科类
的学生比例上升趋势明显,社会类上升了7.29个百 分点,人文类上升了5.32个百分点。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流向结构的变化与地区产业 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是一致的。
期,台湾地区产业发展从以轻纺和石化工业为主导
的传统产业形态逐步转向具有较高技术层次的电
子、资讯、机械、电机等策略性产业转变。1991年台 湾当局发布了总体建设“六年计划”,将发展新兴产 业和高技术产业作为重点目标,之后又制定了《科 技发展12年计划》和《中期计划》,将资讯、消费性
电子、电讯、环保、特用化学品与制药、医疗保健精密 仪器与自动化、高级器材、半导体、航太工业等产业 作为未来10年重点发展的10大新兴产业;1995年 台湾当局出台了《亚太营运中心计划》,提出将台湾 建设成为亚太地区的制造中心、海运转运中心、航空
余名学者和专家联合发表了“终结教改乱象,追求
优质教育”宣言(即“教改万言书”),对台湾高等教
育的过度膨胀和质量下滑进行了严厉抨击。迫于压 力,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出台了“研讨相关措施暂缓 私立大学校院的筹设”、“利用评鉴加强奖补助之改
进及研修私立学校法草案、增列退场机制”等对策, 对私立技职院校进行整饬。 3.成人高校形式多样。台湾成人高校包括空中 大学、空中学院、进修学院、专科进修学校和社区学 院等多种形式的高校。近20年,台湾成人高校也得 到了明显发展,高校数量由1991年的9所上升为 2011年的96所,占台湾高校总数的比例由6.82% 上升到37.07%。台湾成人高校的发展得益于当局 对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当局先后出台了《终身学 习法》、《大学推广教育实施办法》、《空中大学设置 条例》、《补习及进修教育法》、《社会教育法》、《社
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起,台湾
当局为应对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人才需求结构调 整压力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要求,出台了相 关政策和法规,以促进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台湾 当局于1994年开放私人捐资举办私立技术学院, 2000年确定“政府奖补助经费占私立大学校院经常 收入20%”目标,2002年修订《私立学校法》强调
改名科技大学。自此,台湾本科层次的高校数量迅
速增加,其中“大学”数量激增。从台湾1991年和 2011年的高校数量对比来看,“大学”数量由21所 增加到116所,增长452.38%,“学院”数量由29所 增加到32所,增长10.34%。而与此同时,专科院
校数量由73所减到15所,减少了79.45%。
校)。高等教育流型结构反映的就是高等教育系统
区学院设置条例》等法规,以规范和促进成人高等
教育的发展。
中不同类型的高校的构成比例和相互关系。随着一 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和社会成员高
等教育需求的多样化,高等学校的类型会呈现出多 元化的特征,而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 的台湾高等教育,这一特征更为明显。
【关键词】 【作者简介】
高等教育分流结构;流层结构;流向结构;流型结构;流域结构;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