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及其优化动因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及其优化动因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及其优化动因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内涵的阐释,探究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三大动因,以期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供理论说明。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动因
随着受教育人口的增多,高等教育需求不断膨胀,高校的数量、规模和结构也不断上升、扩张和复杂化,高等教育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有效性之间的矛盾日趋锐化。

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改革,而这场改革,无不围绕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展开。

那么,我们有必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发掘其优化配置的动因。

1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内涵
1.1高等教育资源
《现代汉语词典》对“资源”一词的解释是“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那高等教育资源可否理解为高等教育资料的天然来源呢?显然不全如此,狭义地说,“高等教育资源通常被界定为投入高等教育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

其中人力包括教师、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物力包括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耗材;财力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源。

”但从广义上讲,高等教育资源还应包括除有形资源外的无形资源。

所以,高等教育资源就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用于维持高等教育活动正常运行和维护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源的总和。

有形资源。

顾名思义,有形资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

如前所述,有形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三大主要资源。

简而言之,人力资源包括学生和教师两部分。

其中教师资源又包括教学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四个组成部分。

财力资源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基础之一,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源的总额及其结构。

学校的财力资源一般都主要来源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投入,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比例较少,但在逐渐扩大。

物力资源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土地、房产、设备、图书等,是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无形资源。

“无形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市场资源、学科与专业资源、声望资源、政策资源和经验资源等,是一种看不见的资源。

”无形资源创造的价值和形成的影响是不可度量的,甚至要高于有形资源。

相信一所信息渠道畅通、资讯更新迅速,学科结构科学、专业设置合理,办学声誉良好、
人文环境儒雅,管理技术先进、管理制度健全的高校,其综合竞争力一定高于拥有无形资源相对较少的高校,那么它便有机会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更好的生源,也能更充分地利用政府的政策资源。

由此可见,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并能形成可观的良性循环,为高等教育资源的来源拓宽渠道。

1.2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简单地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就是怎么分配和使用各种各样的高等教育资源,即“社会(包括中央政府、地方社会部门、工矿企业、私人资助者、教育的受益者和家庭)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

”从配置层次上分析,可以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分为宏观配置、中观配置和微观配置。

“宏观层面的资源配置,是指高等教育资源在不同省份、不同地区或直属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之间的配置关系;中观层面的资源配置,是指高等教育资源在同一省份、同一地区的不同高校之间的配置关系;微观层面的资源配置,是指高等教育资源在同一高校内部的匹配关系。

”因而,不同层面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共同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显然不是一种静态结果,而是一种动态的多维度进行的过程,那么可以将其理解为某个自变量,而非恒定量。

如果引入函数的概念,在自变量一定的取值范围内,必然可以求解出因变量的最优值。

由此可以理解,我们目前所拥有的高等教育资源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这一自变量的定义域,如何配置这些资源就是自变量在定义域内的不同取值,不同的配置即不同的取值必然会导致作为输出结果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果的不同。

因而我们需要求解出一种算法或一种函数关系使得最小的教育资源投入能产出最大的教育成果,也就是如何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就是对资源的配置状况进行帕累托改进,使资源配置状况达到帕累托最优,即任意资源配置情况的改变都不会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以此缓解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2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动因
2.1加强教育的社会动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蓬勃发展,知识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科技的创新都少不了各领域杰出人才的贡献。

而且在这信息爆炸、技术革新迅猛的时代,普通的社会成员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来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否则只有被淘汰。

作为输出专业化高等人才的高等教育,其办学效果直接影响人才库的质量,而要提高办学效果,高质高量的教育资源不可或缺。

一般情况下拥有教育资源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与产出人才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成正比,而高等教育资源却是稀缺的,这就要求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在宏观和中观层面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客观、合理、科学的配比和分配,要求各高校在微观层面对高等教育资源在学校内部进行有效利用。

2.2资源稀缺的客观动因
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的客观存在已经毋庸置疑,这也符合一般规律。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没有一种资源不是稀缺的,也没有一种资源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求。

“稀缺性有两方面:一方面,高等教育这种资源是稀缺的,另一方面,流入高等教育的资源是稀缺的。

无限性也有两方面:一方面,国家、社会组织、家庭或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是无限的,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对资源的需要是无限的。

”从稀缺性和无限性的矛盾可见高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它无法满足所有社会个体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及实现高等教育产出与社会需要的对口,而且高等教育作为一种资源其价值的实现是以消耗其他资源为代价的,这便使得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受限于自身的优劣还受限于外部资源的供给。

因此,无论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还是从资源稀缺和需求无限的角度,都要求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缓解矛盾,提高资源使用率,增加效益。

2.3自身不足的内在动因
近年来,对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呼声和要求渐高,专家学者也都纷纷见仁见智。

之所以如此,在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现状,在于配置过程和结果体现出的种种缺陷。

当这些内在和外在的不足累积到一定量而成为阻碍高等教育发展的绊脚石的时候,只有进行改革和寻找优化途径。

这类似于市场配置资源的“木桶原理”,即一个木桶的盛水量不是由其最长的木板所决定的,也不是由各个木板的平均长度决定的,而是由木板中最短的那块决定的。

所以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各种教育资源应该在数量上保持相互匹配的关系,尽可能做到各种资源的均衡配置,以避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大缺陷。

由此可见,正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内在的不足推动其改进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傅毓维,郑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
[2] 吴菲菲.对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9).
[3] 张男星.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提问?[J].高教探索,2000(3).
[4] 曾小彬,刘芳.论高等教育资源的类别及其配置结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5] 赵祥,胡支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浅析[J].高教与经济,2009(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