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歌剧《江姐》观后感导语:歌剧《江姐》,是根据著名作家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故事的章节,1964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改编搬上歌剧舞台。
以下是XX整理的歌剧江姐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经典歌剧《江姐》观后感《江姐》是根据小说红岩改变的一部在中国舞台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歌剧,该剧反映的是1948年春,解放战争进入最后的阶段,国名当反动派统治下的陪都重庆已经在工农联合武装的冲击下摇摇欲坠,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途中,她突然接到与自己多年患难的革命伴侣——华蓥山中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江姐抑止住自己内心的悲痛,毅然决然的走上华蓥山,及时传达了党的指示,并与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一起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但是后来,由于叛徒蒲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之后被关押在重庆中美联合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沈养斋的威逼利诱和叛徒的出卖,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的痛斥敌人的罪行,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节操和从崇高精神。
而后,重庆解放在即,为了配合我军顺利进军重庆,粉碎敌人在逃跑前策划屠杀被捕共产党人的血腥阴谋,江姐在集中营中组织和领导越狱斗争,但就在这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敌人要害死江姐,为了不暴露计划,保护同志,江姐毅然走向刑场…歌剧《江姐》相较之于其原型小说红岩,其表象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其受众也更加广泛。
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要求作者在创造的过程中,要力求保证素材的真实性,典型性和形象性。
小说的作者从感受生活,积累素材开始,到进入创作活动,凭借的主要是自己的形象思维,在构思中,活跃在作者头脑中的是具体的人物,具体的场面,在写作过程中,诉诸于作者笔下的是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是能过感动人的生动故事。
小说《红岩》作为一部优秀的军事文化小说,无论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还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都是无可挑剔的,而歌剧《江姐》在继承这本优秀小说的各种出色的人物形象塑造模式和经典台词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歌剧独有的表现形式,二者各取所长,交相辉映,但是与小说不同的是,歌剧在叙事方面存在两种不同的形式,一个是戏剧性文本(即歌剧的音乐总谱和文字戏剧脚本),一个是演出文本——各个演出都是在一段长度相同的时间内对戏剧文本进行阐释,使其直观化,并赋予其气韵生动的有形生命,这样一来,就将小说的读者去感知故事和故事中的情感变成更加直观的由观众去体验故事和故事中的情感,这样一来,观众从舞台上得来的剧中人物的形象较之于文中得来的更加生动具体,使观众观众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感知仿若身临其境。
歌剧《江姐》全剧以四川民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广泛的吸收了川剧,越剧,杭滩,洋琴,等音乐与会和手法进行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的刻画了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
因此剧中的许多经典的唱段都给人留下了永难磨灭的艺术烙印。
就唱腔方面,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就是《绣红旗》,此段唱腔,以咏叹调的方式,娓娓道来,将江姐心中对革命胜利的无限的憧憬和坚定的信念表现的淋漓尽致,此段咏叹调音乐很好听,结构也比较完整,及其完美的表现出演员的歌唱技巧,每一个音符都轻叩观众的心扉,使观众透过舞台,仿佛也置身于红旗飘扬万众欢腾的胜利时刻。
而后的《五洲人民齐欢笑》这一段,依旧是咏叹调,但是这一段的悲情元素比较多,唱腔时缓时快,似声声控诉,把对敌人的痛斥和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融合在一个载体中,在同一个时间段表达出来,摄人心弦。
在对唱方面,选段《青松林内红旗飘》是比较典型的,此段通过江姐与华为按照各自人物的特性的情绪和戏剧情节对唱,之中参杂咏叹的韵味,结合巧妙,旋律欢快。
不仅是在唱腔方面的,歌剧《江姐》的歌词中所蕴含的文学价值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比如被广为传唱的《红梅赞》,它的词中以红梅欲革命烈士,用红梅不畏严寒,傲然盛放的品质来抒发革命战士面对反动分子的打压不屈服,不畏惧的崇高精神。
纵观正个剧本的词句,精简干练,朗朗上口,即符合了此歌剧要通俗易懂,面向广大受众,教育后人,缅怀先烈的要求,又不乏浓郁的文学艺术气息,是不可多得的弘扬革命精神的教材。
歌剧,虽然是通过各种舞台化的场景和表现手法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的。
它所传达给我们的听觉和视觉上的震撼固然值得我们去赞扬,去品味。
但是要真正的看懂歌剧,听懂歌剧,我们还需要去深入的挖掘出埋藏的绚丽的舞台背景和动人的旋律之后的歌剧所要表达的精神才行。
《江姐》在剧开始不久,就给观众塑造起了江姐的刚铁形象,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没有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现实的打击而变得悲恸不已,她拭去泪水若三寒天得红梅般傲然挺立于世间,她深深的知道她不能倒下,因为党交给她得任务还没完成…即使后来被叛徒出卖,被反动分子摧残,她至始至终都以不屈的性格面对生命磨难,通过塑造这样一个光辉伟岸的形象,我们自然可以看到此剧的魂,正是在教育我们: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我们以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到明天——到明天全国解放红日高照,请代我把孩子来照料,告诉他,胜利来得不容易,别把这战争的岁月轻忘掉,告诉他,当好革命的接班人,莫辜负人民的期望党的教导…”——这是江姐全剧结尾的一段唱词,是江姐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更是无双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后背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对后人的希冀…有那段用血染红的历史,才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经典歌剧《江姐》观后感今天,妈妈带我去看了歌剧《江姐》。
江姐是一名革命战士,因为她誓死也不说出共产党的信息,结果被国民党给杀害了。
节目一共有七场。
演出开始了,只见出来一位穿着蓝色旗袍,围着白色围巾的阿姨,那就是江姐。
她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来到川北,和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会合,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但这时,共产党中出现了一个叛徒:甫志高。
由于他的出卖,敌人把江姐抓走了。
监狱里,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酷刑,她宁死也不说出共产党的信息。
为了保护同志们,江姐走向了刑场。
全国解放了,五星红旗在中国的上空飘扬,那是江姐等烈士用鲜血染红的。
演出结束了,剧院里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江姐她那坚强勇敢的精神深深地留在了心中。
经典歌剧《江姐》观后感当自己和大家一样坐在荧幕前观看这部经典歌剧电影《江姐》时,心里感觉到的是震撼,是一种对个人灵魂从里到外全新的洗礼。
音乐激励人心,词曲高亢激昂,让人不得不欣赏这部歌剧,让人不得不震撼于江姐对革命矢志不渝的信念,让人不得不感怀于老一辈革命家为革命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江姐》这部歌剧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共产党人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故事。
一九四八年春,我解放大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全面的战略反攻。
蒋家王朝的统治也几近覆灭。
在这一时刻,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离开山城重庆来到川北。
在赶往华蓥山的途中却不幸听到了丈夫遇害的噩耗。
此时,江姐毅然忍住心中巨大的悲痛,前往华蓥山与当地的游击队的同志们会面。
在以后的时间里,江姐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地投入与伟大的革命事业中。
她率领游击队给予了反动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令国民党反动派闻风丧胆。
但是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为了保护战友和游击组织的安全不幸被捕。
当江姐面对军统特务头目沈养斋的威逼利诱和渣滓洞的百般酷刑时,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屈不挠,以一个革命者的身份狠狠地给了反动统治一击。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江姐的耳中时,渣滓洞所有被捕的革命战士都欢欣鼓舞。
这个消息犹如黑暗中射进来了一束灿烂的阳光,给了战士们继续革命的信心。
但国民党反动派却在这一时刻加害于江姐,江姐用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贞气节谱写了一曲革命战士的“红梅”赞歌。
这部歌剧中刻画了很多人物形象,而且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
江姐、双枪老太婆、蓝胡子等革命意志坚定人物的唱词有定力,给人以振奋的心绪。
而诸如国民反动统治中的沈养斋、唐贵山等反面角色嘴脸丑陋,唱腔怪异,让人感到可笑和憎恶。
剧中还有一个最让人深恶痛绝的人物,那就是甫志高。
我觉得这个人首先都玷污了自己的名字。
这样一个革命意志薄弱、懦弱无能的小人,将永远遭到人民群众的唾骂。
再来谈一谈我对这部歌剧配乐的认识。
在这部歌剧中,融入了戏曲、民歌和现代唱功等元素,使得它能够合乎很多人的味口,更贴近于普通民众的生活。
《江姐》这部歌剧的配乐或优美动听,或慷慨激昂,或压抑沉闷,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将音乐与故事的主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尽现一部优秀歌剧的生命魅力,尽展人性的美丑善恶。
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江姐》这部歌剧的唱词。
词达意,曲传情。
通过曲我们感觉到感情的传递;透过词,我们看到的是人物的整个心灵世界。
《红梅赞》、《青松林内红旗扬》、《相对无言口难开》、《绣红旗》等至今脍炙人口的曲目,词读来诗意盎然,一字一词仍具有永不衰竭的艺术魅力。
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随手记下了几句很是让我感动和引发我思考的唱词,如“乌云染不黑天边日,狂风吹不落满天星”、“黑夜将晓风更紧,残冬欲尽雪更寒。
风雪独处战歌起,红梅含笑迎春天”、“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
风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
”等等。
这又使我突然间想起了现在拍出来的一些影视,说实话我看后很是失望,既感觉无味,又赶到大部分尽是一些糟糠之作。
也许现在的一些演员欠缺的不仅仅是一些基本功底,我想给更多的是他们欠缺一种回归人性的精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希望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继承这种“红岩精神”,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前进。
经典歌剧《江姐》观后感今天是不寻常的一天,因为今天是第一次真正的观赏了江姐全剧,整整七场剧目都包围在观众的阵阵掌声中,剧情在剧本的安排下步步逼近高潮,与此同时,观众的情感也随之升华,可以说观众已经和江姐的情感合二为一了。
此时此刻时间是停止的,观众的呼吸是停止的,众人的心跳是静止的,而只有江姐的精神是永在的。
震耳欲聋的音响效果极大的震撼了在场每一位的心灵,那声音似乎能穿越时空,可以直接把人带到那个时代,透过那震撼可以准确的把江姐精神传达给每一个人。
故事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我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离别山城,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
在途中,她突然听到丈夫--华莹山纵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消息,抑制住内心的悲痛,毅然直上华莹山,见到了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
国民党反动派四处通缉江姐。
江姐在群众的掩护下,和同志们一道又一次拦住敌人的军车,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
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的罪行,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