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ppt】高考第一轮复习_“成语运用”课件
【ppt】高考第一轮复习_“成语运用”课件
(3)、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 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 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4)、今天天气真好,在操场上的人们真是如坐春 风。
“如坐春风”指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良 好的教育和感化,并不是指气候。
例题导航1
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B )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 (褒贬不当) 色、低碳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 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 (对象不当) 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 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搭配不当) 解析:“始作俑者” 是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为贬义, 用错褒贬。"洗心革面"是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洗 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左右逢源" 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 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D项重在 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说",显然两种意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 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 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 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1)、小明同学平时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竟然还给《 作文通讯》寄稿子,真是不刊之论,引得同学们笑话他。
命题特点
1 所考成语大多是日常生活、报刊杂志中出现率较 高的常用成语,特别是容易错用的常用成语。 2 所考题型主要有二:一是成语使用正误辨析题, 考易混成语误用判断的能力;二是成语使用选择填 空题,考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 3 从试题组合看,每道成语题所考成语多是四字成 语,且大多数是从成语的意义、适用对象、褒贬色 彩和语法功能等方面命题考查的。 望文生义 不合语境 搭配不当 形义相近 对象不当 褒贬不当 表意重复 谦敬不当
( 5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 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 却没有捞到好处,此处误以为是进入危险境地。 7
类似因误解意义而误用的成语还有: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 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 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 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9.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10. 不名一文:名:指占有。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 8 钱也没有。
误用类型 (五)搭配不当(
每个熟语由于本身的词义和词性不同, 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熟 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 乱的错误。 ①包围圈越来越小,这群罪恶极大的歹徒 已成了瓮中捉鳖。 ②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 指手画脚的练动作。
解析:①句中, “瓮中捉鳖 ”是一个动词 性熟语,在句中应当充当谓语,而该句由 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 名词性熟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 应将“瓮中捉鳖”改为“瓮中之鳖”。 ②“指手画脚”是动词性成语,应作 谓语,不能误作状语。
误用类型 (三)不合语境
(3) 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 中的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4) 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 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 厚材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3)“有条不紊 ” 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 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与爱干净两者 之间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 (4)“望其项背 ” 的意思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句中该词语使用违背常规。
例(4) 、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 容,实不为过。
“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 后常用来称美女,不用于“各种花卉”。
例(3)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 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必须是“人工”之物,不能用于自然景观;
10
类似误用的词语还有: ⑴"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 容艺术品。 ⑵"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 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⑶"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⑷折冲樽zūn俎zǔ:指在外交谈判上取得胜利。 ⑸"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 ⑹“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 容生活艰辛。 ⑺"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⑻“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 可用。 (9)破镜重圆: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 (10)椿萱并茂:指父母都健在。 11
类似这种毛病的词语还有: ⑴"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 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不能 用。 ⑵"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 救助。 ⑶"名不虚传":"名"是"名誉"是好名 声,一般名声不可用。 ⑷"耳濡目染":这词语的主语只能是 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14
误用类型 (四)色彩不分
语法功能易误用的成语: 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动词性成语,不能作宾语。 莘莘学子:莘莘:众多。众多的学生。前不加“许多”。 何足挂齿:怎么值得一提?一般用于反诘句。 不足挂齿:不值一提。可用于各种句式。 一语道破:一句话就说到了事物的要害。能带宾语。 一语中的dì:的:箭靶,一句话就说明关键。不能带宾语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 比得上。一般只用于否定句。 等量liàng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一般只用 于否定句。类似的有:同日而语、无时无刻、一概而论、 善罢甘休。均用于否定句。 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后面不能带宾语。
高考卷: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B )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 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误解词义)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 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搭配不当) C.他往四周一看,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 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对象不当) 解析:A项“安步当车”的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显然与句意不符。C项“出奇制胜” 意为用奇兵奇计制服对 方,取锝胜利。其后不能带宾语。D项中的"蓬荜生辉"是谦辞, 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 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这个词只能出自自己的口,不能出自他人 之口。
“不刊之论”的意思是: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如果把 “刊”理解为“登载”就错了。古代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或 竹片、木片上的,刻错了,就用刀刮去,这就是“刊”,也就是 削、修改的意思。
(2)、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 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差强人意”,“差”是“稍微”
的意思,整个熟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句②中却 把它理解成了“强人所难”的意思了,使用错了。
16
贬词误用褒义: ⑴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⑵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⑶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⑷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⑸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⑹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⑺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⑻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⑼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 创始人。 ⑽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11)如丧sàng考妣bǐ:(因为损失一点利益或关系) 像失去父母一样伤心和着急。贬义词。 (12)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17
误用类型 (三)不合语境
成语、熟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熟语的误用正是由 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故意忽视语 境,不分范围,造成错误判断。有些成语、熟语在运用中,它 自身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或风马牛 不相及,或前后矛盾而造成误用。
(1)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 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2)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不合身,很是捉襟见肘。 (1)“莘莘学子”是指众多学生,例句中虽有“学子”条件,却 不具备“莘莘”(众多)条件,所不符合语境。 (2)“捉襟见肘”本形容衣服破烂,后比喻困难重重,应付 不过来,但无论何意与“不合身”均油水不相溶。
褒贬不当
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 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 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①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 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②少数同学那次上物理课的恶作剧是有口皆碑的 事实,全班同学谁能忘呢? 解析:①句中“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是贬 义词,这里当作褒义词使用了,故错误。 ②句中“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是褒义词, 用于“恶作剧”不合适。
误用类型 (二)对象不当
有些熟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 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 ①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 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 充栋。 ①句中“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