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为了规范新材料导入作业流程,协调公司各部门的关系,降低成本提高良率特制订定本程序。
二、范围:
2.1直接原物料(但不包含新产品开发的材料、设备零配件、无尘室耗材)。
2.2间接物料(如硅胶垫片…等),如供货发生问题,将对生产造成直接冲击者。
三、定义:
新材料:生产过程中引入之前生产中不曾出现的材料;已使用材料设计、规格、制程等改变后的材料;新开发供应商生产的材料;原供应商的新增供货材料。
三、权责:
3.1采购部/实验室/相关生产部门: 采购部在相关需求单位提出新材料需求后进行供
货商检索并协同实验室和相关生产部门及提出新材料导入需求单位进行效益分析并生产评估建议书,评估建议书务必与实验室、相关生产部门三方共同确认会签。
评估建议书生效后,采购部在评估试做以及小/大量试做阶段协助需求单位取得样品及其相关资料的收集,与供应商之间信息的沟通。
3.2 物流部/相关生产部门: 负责样品及试用材料的存储。
3.3设备部: 评估新材料及2nd Source对厂务设备及机台设备的影响,提出可能影响
之相关项目,协助需求单位进行各阶段试作之需求。
3.4相关生产部门/实验室/需求部门:实验室和相关生产部门根据制程稳定性、效率
及良率影响等提出前期规划与构想,提出评估计划验证新材料及2nd Source的可能性。
最后由新材料导入需求部门生成测试评估计划相关文件。
3.5质量部:依据新材料的导入,评估可能的质量影响及未来认证需求并协助评估试
做报告以验证新材料及2nd Source可靠度与稳定性。
同时负责参与样品的评鉴,试用过程的跟踪,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的制作;进料检验操作指导书及其他相关检验文件的制作发行。
3.6相关生产部门: 依生产与设备部的人力需求,配合各阶段试作之生产,并评估新
材料导入对产能、现场作业程序与良率的影响。
3.7销售部/市场部:负责确认市场或客户需求建议,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四、作业程序:
4.1 请参照新材料及2nd Source导入办法流程。
4.2 需求提出暨可行性确认(P1): 新材料/ 2nd Source需求提出到可行性确认,经相关
单位召开审查会议确认可行性之后进入评估试做阶段。
4.3 评估试做阶段(P2): 需求单位依评估试做计划,进行材料测试评估后提出工程评
估报告。
经审查会议确认评估报告后,讨论是否可进入下一量产核准阶段。
4.4 量产核准阶段(P3): 需求单位依小/大量试做计划,进行材料测试评估后提出工程
评估报告。
经审查会议确认评估报告后,讨论是否可进入量产。
五、新材料及2nd Source导入办法流程:
六、补充说明
6.1 新材料/2nd Source需求来源
(1)市场: 因应市场趋势,满足客户产品设计之需求
(2)产品: 提高产品效率,改善产品质量。
(3)生产: 增加生产良率及弹性;确保产能充分利用。
(4)设备: 确保设备充分发挥,提升妥善率及安全性。
(5)成本: 增加供货调度弹性,增强议价能力以持续成本下降。
(6)营运考虑: 风险管理
6.2 新材料/2nd Source需求提出暨可行性确认阶段(P1):
6.2.1 新材料/2nd Source需求单位(以下简称需求单位)提出《新材料导入申请表》,说明需求原因及材料规格,由采购部进行供货商检索及评估效益分析,并提出「评估建议书」,「评估建议书」务必由采购、实验室和相关生产部门共同商讨并共同会签,「评估建议书」由三方共同确定后采购部方可进行新材料的购买。
完成申请表与建议书会签后确认厂内是否有相《关材料规范书》。
若厂内材料规范书有定义该材料规格,由需求单位召集实验室、生产部等相关部门位进行审查会议,讨论该材料是否进入评估试做阶段。
6.2.2 材料规范书无定义该材料规格者,由需求单位向厂商确认是否有相关实绩或实验报告以利各相关部门评估产线机台、厂务设备、现场作业方式是否适合进行新材料试做。
若评估新材料试做对产线机台、设备、现场作业方式无风险,则所缺材料规范可待第二阶段的试做评估阶段建立新材料规范。
相关数据经审查会议通过仍可进入下一阶段试
做。
6.2.3 需求单位应针对新材料/2nd Source提供实验数据或相关业界实绩作为《新材料导入申请表》之附件以证明该材料有利产品良率、信赖性、效率提升或成本下降等需求因素。
6.2.4 需求提出暨可行性确认阶段(P1)资料内容包括:
6.3 试做评估阶段(P2):
6.3.1 由需求部门拟订评估试作计划,依产线制程制定《测试评估计划表》,并拟定《测试时程表》,包含制程规划、工作分派、测试日程、验证项目及相关规划等。
6.3.2 需求单位提出《测试评估计划表》与《测试时程管制表》后,召集相关相关生产部门、实验室/技术部、设备部、销售部、采购部等部门举行审查会议并决议是否通过该测试评估计划。
6.3.3 若测试评估计划通过,则需求单位依《测试时程管制表》,进行各项验证项目测试;若测试评估计划无法通过,由会审单位提出具体补充意见,由需求单位修改、增加验证项目,再次召开审查会议或直接在会议中修改、增加验证项目内容并经与会各单位同意后,仍可进行各项验证项目测试。
6.3.4 需求部门执行测试评估计划完毕后提出工程评估报告,针对测试结果与现行使用材料性能差异填写《问题点/对策报告》并《工程评估报告》作为审查会议决定是否进入量产核准阶段之参考,并以此测试评估数据作为量产试制前之参考数据。
6.3.5 审查会议依据《工程评估报告》就生产工法、制程变更、信赖性测试等相关事项提出讨论或补充说明,待决议通过后方可进入量产核准阶段(P3),审查会议纪录留存备案。
若该材料之评估经审查会议否决,由需求单位视测试评估结果自行决定是否依据会审单位意见改进验证手法、内容,并针对该新材料/2nd Source重提评估计划,或者放弃导入该材料。
6.3.6 试做评估阶段(P2)数据内容包括:
6.4 量产核准阶段(P3):
6.4.1 由需求单位拟订小/大量试做计划,依产线制程制定《测试评估计划(表)》,并拟定《测试时程表》,包含制程规划、工作分派、测试日程、验证项目及相关规划等。
6.4.2 需求单位提出《测试评估计划(表)》与《测试时程管制表》后,召集相关生产部、实验室/技术部、设备部、销售部、采购部等部门举行审查会议并决议是否通过该测试评估计划。
6.4.3 若测试评估计划通过,则需求单位依《测试时程管制表》进行各项验证项目测试;若测试评估计划无法通过,由会审单位提出具体补充意见,需求单位修改、增加验证项目,再次召开审查会议或直接在会议中修改、增加验证项目内容并经与会各单位同意后,仍可进行各项验证项目测试。
6.4.4 审查会议依据工程评估报告就生产工法、制程变更、信赖性测试、认证等相关事项提出讨论或补充说明,待决议通过后核准量产,审查会议纪录留存备案。
若该材料之评估经审查会议否决,由需求单位视测试评估结果自行决定是否依据会审单位意见改进验证手法内容,并针对该新材料/2nd Source重提评估计划,或者放弃导入该材料。
6.4.5 部份新材料/2nd Source无法仅以少量样品进行评估试做(如助焊剂、互联条、Junction Box等),需一定量之模块测试方能进行评估。
此类材料,第二阶段的评估试做与第三阶段的小/大量试做评估会有所重迭,针对此类材料在通过第一阶段的审查会议后可以直接进行小量试做,并以小量试做的工程评估报告做为第二阶段审查会议的参考数据。
该类材料在第三阶段中毋需重复小量试做,可直接进行大量试做评估。
6.4.7 经审查会议通过可导入量产之新材料/2nd Source,由需求单位明确订定该材料规范书并提供导入产线生产所需基本数据予相关单位,如: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材料图面等资料,并检讨相关生产站点是否需更新标准作业
流程(SOP)、厂务及制程设备是否需更新维修保养作业流程等事项。
6.4.8
6.5 新材料/2nd Source导入流程中之文件依文件控制程序QE/AMD-CX4.2-01保存。
七、使用窗体
7.1 新材料/2nd Source 导入申请表QE/AMD-JL-7.3-116
7.2 评估建议书QE/AMD-JL-7.3-119
7.3 审查会议纪录表QE/AMD-JL-7.3-111
7.4 新材料/2nd Source 测试评估计划表QE/AMD-JL-7.3-117
7.5 新材料/2nd Source 测试时程管制表QE/AMD-JL-7.3-118
7.6 问题点/对策报告QE/AMD-JL-7.3-110
八、相关文件
8.1文件控制程序QE/AMD-CX4.2-01
History of Versions Updated(版本更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