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个人所得税对比分析

国内外个人所得税对比分析

国内外个人所得税对比分析
班级:会计0902班姓名:袁文岑学号:090310021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与进步,我国相关的税收制度也正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其中,个人所得税作为其中影响程度最广的税种,似乎在近年来难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存在着政策制度不完善,实施乏力的情况。

出现了诸如:调节收入差距力度不够乃至有助扩大的趋势;税种不完善,征税面较为狭窄,难以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实施力度与效率低下,税收结构复杂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国外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经验,因而相较之下,更为完善和进步,也对人民的生活起到更大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种收入差距社会保障
正文:
自从1994年正式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每年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在现代税制体系中,对个人收入起调节作用的税种主要有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以及遗产与赠与税等。

个人所得税是在收入分配的最终环节——个人所得环节征收的税种,属于直接税,最能体现税收普遍、公平的原则。

个人所得税一般采用累进税率,体现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少征税,从而达到公平收入分配的目的。

的确,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曾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国家发挥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作用。

然而,我们明显感觉到,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我们的个税制度日益显现出他的弊端,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都有着消极影响。

首先,我们要明确国家建立个人所得税制的初衷,英国在1799年便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开历史先河。

作为一种先进的、有助与社会稳定与公平的政治武器便随之被诸多国家所借鉴,并在之后的两百余年里不断完善,发展至今。

然而,我们国家现在征收个税的现状是,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尤其是现行的分项按此征税的个人所得税制,对于工薪阶层所得采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最高税率为45%,对于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则采取20%的比例税率,工薪阶层成了个人所得税的实际纳税主体,他们作为社会的中坚阶层,是社会的主要群体。


们的工资收入往往用于养家糊口,上有老下有小,是社会压力最大的一部分群体。

那些正真的高收入者,只要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便能够使得很多收入达不到起征点进行偷逃税。

由此可见,我们的个税存在着逆向调节的作用,完全违背了其建立的初衷。

相比之下,美国的富人是美国个人所得税缴纳的主体,个税收入的六成来自最富有和高收入的人群。

目前,美国收入最高的1%家庭的总收入约占美国家庭收入的19%,但他们缴纳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占美国个税总额的39%;收入最高的5%家庭的总收入约占美国家庭收入的56%,但他们缴纳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占美国个人收入所得税总额的86%。

美国根据个人收入情况逐步提高税率,以此减少低收入者的负担,控制高收入者的收入过快增长。

其最基本的原则是收入多缴税多,收入低的可以先缴税后退税。

美国在收入方面的规定也相当复杂,不仅考虑个人的实际收入,还十分重视家庭其他成员尤其是儿童的因素。

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以直接税为主的税收政策,然而我们还停留在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政策,且对不同收入来源采用不同的的税收和扣除方式,不能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综合收入和真实纳税能力,难以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征税原则。

这是个税制现存最主要的问题。

形象地打个比方,我们便可以这样理解,当目的地与选择的路径相反时,走得越快,离所要达到的地方越远。

这么简单的道理,希望我们国家领导人早些明白,多为人民谋福利。

此外,由于经济形势和国家的社会状况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的个税制应当于是俱进,适时的作出调整与改变。

同时,要根据征税的对象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个体的特点来实施制度。

这点而言,国外较为成熟的经验便可供我们借鉴:日本税制中,对于个人所得税也设立了不少扣除项目。

总的来说有两类,一类是对人的扣除,一类是对事的扣除。

前者的主要目的在于照顾低收入者的生活需要。

它具体分成基础扣除、配偶扣除(日本很多女性不工作)、抚养扣除、残疾扣除和老人扣除等。

而对事的扣除,主要是为了应对某些突发事件,具体有社会保险费的扣除等。

这就是说,尽管很多日本人年收入相同,但如果抚养的子女人数不同,需要赡养的老人数量不同,需交纳的所得税税款也就有很大不同。

这就是一种人性化的制度,尽管人们的收入是一样的,但是其要承担的责任不同,有人“一人吃饱,全家不愁”,有人“上有老,下有小”。

如果对这二者征相同的税,那么就显然是
不公平的,我们国家的领导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这点。

我们要追求的是实质上的公平而不是形势上的。

同时,我国的个税制还存在着税基狭窄,征税不当的问题。

我国的个税制采用的是正列举方式加概括法,列举法规定了10个应税项目,概括法规定了“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收的其他所得”,列举法主要采用正列举方式,在确定税基范围上限制了征税范围的扩大,虽然用概括法规定了其他认定的应税项目,避免了税基流失,但是因其规定的模糊性,易在征收过程中引起纳征双方的纠纷和纳税人逃、避税行为的发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现行的再分配制度下,我国居民的收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包括工薪、劳务报酬所得等劳务性收入,利息、股息和红利等资本性收入,还有劳保福利收入、职务补助、免费午餐及其他实物补助形式的收入。

在这些收入的新变化下,在现行个税制下都无法自动的成为个税的应税项目,使得所得税的税基过于狭窄。

此外,在现行个税法规定有10条免税项目,3条减税项目,还有其他暂免税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和减免税优惠政策,而这些减免税政策出于鼓励、引导、照顾、互惠、惯例等多种目的,知识减免项目过多、范围过宽既造成纳税人税负不公平,又侵蚀了税基,弱化个税的调节分配功能,客观上缩小了纳税范围。

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公平公正的税制,还需要政府与民众的共同努力。

但在努力的过程中,作为政府,应该能做得更多些,只有充分保障广大民众的利益,这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