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五一假期作业(初二1---4班)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2),坐断东南战未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作者理想追求的是:,。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
”两句意思一致。
(2分)(5)默写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千嶂里,。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zǎo shì()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2)万卡嘴角撇下来,拿脏手背揉揉眼睛,chōu yē()了一下。
(3)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bù qiú shèn jiě()了。
(4)“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ēn shēn dì gù()。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到冬天,大地更显得全无一点生机了:群山萧索..,百树凋零,不见鸟飞,不闻兽叫,乍看去,就像低垂的云幕前面,凝固着一幅死气沉沉的图画。
B.蕾妮惊叫了起来,她本来因激动而变得发红的面颊变得煞白..。
C.这个花瓶造型别致,图案新颖,真是美不胜收....。
D.老师告诉我们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深读透。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议中所应承担的义务,因此,任何人都难以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否会出现逆转。
(“因此”改为“那么”)B.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句末加“来”)C.今年我省招收的自费大学生,是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最多的一年。
(去掉“一年”)D.如何管理、把握、认识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问题。
(“认识”和“管理”调换位置)5. 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一句话来形容你心中的唐诗。
(4分)例句: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国土。
仿写:二. 阅读(19分)完成第6至18题。
(一)(10分)出师表诸葛亮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⑶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⑷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⑸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⑹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⑺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⑼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⑵以光.先帝遗德⑶以彰.其咎7.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⑵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8. 对选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C.第⑺段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势在必行。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二)(9分)宋太宗学书太宗朝①,有王著者学右军②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③,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④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执政时期。
②右军:王羲之因曾任右军将军,所以人们称他为“王右军”。
③笔札:书法。
④遽:立刻,马上。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 广故数.言欲亡B. 著每.以为未善 /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C. 太宗益.刻意临学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 对.如初 / 唐雎对.曰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11.面对太宗的询问,王著为什么总是“以为未善”?(3分)三、附加题(10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甲】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对宋江笑道:“押司,你看这厮恁么粗卤,全不识些体面!”李逵便道:“我问大哥,怎地是粗卤?”戴宗道:“兄弟,你便请问‘这位官人是谁’便好,你倒却说‘这黑汉子是谁’,这不是粗卤,却是甚么?我且与你说知,这位仁兄便是闲常你要去投奔他的义士哥哥。
”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几时!”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
节级哥哥不要瞒我拜了,你却笑我。
”宋江便道:“我正是山东黑宋江。
”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扑翻身躯便拜。
【乙】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
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
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便唤酒保,索借笔砚。
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
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
”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
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饮过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
拂袖下楼来,踉踉跄跄,取路回营里来。
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五更。
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在浔阳江楼上题诗一节。
当日害酒,自在房里睡卧,不在话下。
1.文段出自名著《___________》,【乙】选段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情节。
(2分)2.【甲】选段和【乙】选段分别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宋江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3、结合原著,补叙宋江题诗后的命运变化。
(4分)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语文五一假期作业(初二1---4班)答案一、基础。
(24分)1.(1)思而不学则殆(2)年少万兜鍪(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
(以上每小题,错、漏、多l字均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2.(1)藻饰(2)抽噎(3)不求甚解(4)根深蒂固3.C4.B(缺乏主语,应删去“令”)5.示例:诗,是中国诗坛的启明、北斗,以璀璨的光芒照耀着中华文化的星空。
(句式大致相同或相近2分,内容2分)二(一)10分6 、⑴时候⑵发扬光大⑶表明,显扬7 、译文:⑴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一样。
⑵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每句2分,原句中词语译错一个扣0.5分,译文不通顺酌情扣分)8 、B(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二)9分9 、 B (A:多次 B:每次/ 常常 C:更加 D:回答)10 、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11 、虽然太宗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但是王著担心如果过早告诉太宗,太宗可能不再对书法用心,不再刻苦练字。
参考译文: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
太宗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习书法,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
(有一次,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
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
”从那以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太宗规劝的成果。
四、附加题(10分)1.《水浒传》,浔阳楼宋江吟反诗2.【甲】选段通过李逵的语言、动作描写侧面烘托宋江济危扶困、仗义疏财、侠名远扬、威信极高的性格特点;【乙】选段通过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表现出宋江的远大抱负和对黑暗社会的悲愤。
3.朝廷鹰犬黄文炳认为“要赛过黄巢”的宋江是个反叛人物,便怂恿蔡知府杀了宋江,于是有了闹江州、劫法场的故事,最终把宋江逼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