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税法概述
1、概念:税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2、其核心内容是:税收利益的分配
3、履行征税职能的机关:税务机关、财政部门、海关
4、税收的特性: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
5、税法要素(9个):纳税主体(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征税对象(流转额、
所得额或收益额、财产及行为)、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纳税环节(应当缴纳税款的阶段)、纳税期限(缴纳税款的具体时间;按次
征收和按期征收;申报期限和缴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照顾性税
收优惠和鼓励性税收优惠)、税务争议、税收法律责任
6、税法的职能: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调节分配
7、税收的原则:法定(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社会政策原则
8、税与费的区别:征收主体不同;征收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9、五大税种: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车辆购置税)
10、征收额=计税依据×税率
11、增值税是价外税;产品价格=成本+利润+税收(价内税)
12、税收分类:①按照课税对象不同分为:五类
②按照与价格的关系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③按照征管权限不同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④按照税收能否转嫁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13、税种之间区别的根本标志是征税对象;
14、税赋转嫁形式:①前转(顺转):提高价格②后转(逆转):降低原材料收购价
③混合转④消转:通过自身降低消耗、提高生产率
15、税法的使用原则:①法律优位原则(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②法律
不溯及既往原则③新法优于旧法原则④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
则⑤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16、征税主体:国家是真正主体;税务机关是更具法律意义的征税主体
17、税务机关的职权:①税收管理权②税收征收权③税务检查权④税务违法处理权
⑤税收行政立法权
税务机关的职责:①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停、多或少征或擅自
决定税收优惠②征收税款和罚款等不得截留或挪用③依法征税
④依法办理减、免税等税收优惠,对纳税人的咨询、请求和申
诉做出答复处理或报请上级机关处理⑤保密义务⑥按规定付给
扣缴义务人手续费,且不得要求非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⑦
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实施和解除税收保全措施,造成损失依法赔
偿
18、纳税主体:①根据身份: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单位②根据税权行使范围不同:
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居民企业: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非居民企业: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
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19、税法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20、起征点不等于免税,起征点是对征税对象应当征税的数量界限。
征税对象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并超过起征点,按全部数额征税。
例如,我国营业税法规规定,起征点为月营业额1000-5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为每次(日)营业额100
元。
不超过起征点的不课税,超过起征点的,就营业额的全额课征,不会从全额中扣除起征点。
免税是对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应纳的税额不予征收。
两者的区别是:起征点是不需要纳税,即没纳税义务;免税是应该纳税而国家减免,有纳税义务而不需要实际交纳,其法律性质是不同的。
两者的法律地位也不同,由于起征点是决定是否具有纳税义务,所以一般只有国务院才能设立起征点,而免税则根据国务院的授权税务总局也可以免税。
另外需要注意掌握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
起征点是不到不征,达到或者超过全额征收;免征额是不到不征,达到的就其超过部分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