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学期八年级物理学科期末考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11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 解题过程)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是 ;某一个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 = nm 。
2、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在春节晚会上被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演绎得淋漓尽致: (1)如图1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是 的缘故。
(2)佛光普照,梵音如丝,聆听脱俗乐音,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 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 是不同的。
(填“音调”、 “音色”或“响度”)(3)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这是固态二氧化碳 _______时____ 热, 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而产生的效果。
(填物态变化) (4)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技术 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产生________,从而使靠在音箱 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3、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恰当的单位:一瓶酱油的质量约是500 ;一元人民币硬币的直径约为25.0 ____ 。
4、下列应用中,主要是这些物质的什么特性:(1)用铜做电线芯 ; (2)烧饭用的铁锅 。
5、如图2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
如图2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6、如图3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折射角 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7、身高1.6m 的小红站在高1m 的镜子前3m 处,她与她的像之间相距________m ,当她靠近平面镜时,她的像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不变”)。
8、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形成的。
从冰箱里取出瓶装矿泉水时,常会发现瓶的外壁“出汗”,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现象。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9、质量相等、体积相等的空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则它们的空心部分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
(已知:ρ铜>ρ铁>ρ铝)10、有一空瓶质量是15 g ,装满水后总质量是60 g ,则该瓶子容积是_____ mL ;若用此空瓶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是69 g ,则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 ㎏/m 3。
11、(1)如图4所示,作出物体AB 经平面镜所成的像A ’B ’;(2)完成如图5所示的光路图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该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2、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 )A .质量B .密度C .体积D .温度13、学习和生活中常用到下列光学器具:①显微镜 ②穿衣镜 ③潜望镜 ④远视眼镜⑤汽车观后镜 ⑥近视眼镜。
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 )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1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 .(1)(3) B .(2)(4) C .(3)(4) D .(1)(2) 15、下面的质量最接近4.5×107㎎的是 ( )A .一只足球的质量B .一只老母鸡的质量C .一个学生的质量D .一头大象的质量16、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 ,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 ) A.100mm 以外 B.50mm 以内 C. 恰为50mm D.略大于50mm17、把一块体积较大的冰放在一个容器中熔化,当冰全部化成水以后,可知 ( ) A.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减少了B.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未变化C.变成水后质量未变,体积减少了D.变成水后质量少了,体积未变18、如图6所示,MN 是凸透镜的主光轴,P 、Q 、S 是在主光轴上的三个位置,把一物点放在P 处,像成在Q 处,把物放在Q 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像成在S 处,则可判断凸透镜的位置在 ( ) A .P 的左边B.PQ 之间C.QS 之间D.S 的右边19、如图7所示A 、B 两种物质的质量m 与体积V 的关系图,由图可知,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 ( )考场 班级 考号 姓名图1图5F O F 乙丙甲图2图4图3图14ABCD图13A .ρA <ρB B .ρA =ρBC .ρA >ρBD .无法确定图6 三、实验题(第20题4分,第21题10分,第22题4分,第23题7分,共25分)20、如图8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 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尺不正确,正确使用的刻度尺 的读数为________cm 。
2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9,是某同学选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其中A 是操作过程,B 是读数过程。
①A 图中的错误是 ②B 图中的错误是 (2)该同学在做实验时,水的初温如图11所示,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水沸腾时间,你觉得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12中(a)、(b )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____是水 在沸腾前的情况,当水温升至沸腾后,又观察了几分钟,然后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水停止沸腾,说明沸腾过程需要 (填“吸”或“放”)热。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 ”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 ,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
(2)光源“F ”放在15cm 处,其大小如图14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23、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时,小明同学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下表。
但他漏填了第 二次测量的质量和体积,其质量和体积的读数如图15中所示,请你帮他完成下表。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
(2)小明与其他同学交流后,发现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个关系,其表达式为:______。
四、简答与计算题(第24题6分,第25题6分,第26题9分,共21分)24、 我们经常听天气预报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
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2)干旱时,要实施人工降雨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天气条件?实施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请问干冰的作用是什么?25、不用量筒,只用托盘天平(配砝码),你能不能称量出100mL 的酒精?( 酒精=0.8×103kg/m 3)26、 “十·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16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 ,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杯子中,从杯子中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 ,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图8图12图1130 40℃ 图10图9m/㎏BA图7 V/m 3图15图162012秋学期八年级物理学科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11题4分)1.刻度尺,托盘天平,90 ;2.1)沿直线传播2)音色3)升华吸液化4)振动;3.g(或克),mm(或毫米) 4. 铜是导体,铁是热的不良导体;5.凸,照相机,远离;6.120,小于;7.6,不变;8.凝华,液化;9.铝球,铜球;10.45,1.2×103;11.略三、解答题:(每空2分)20. B 2.21(或2.22 , 2.23)21.(1) ①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②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读数(2) 用热水加热(或用少量的水或加盖子加热)(3)b ②吸22(1)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 D23.78,10,7.80;⑴①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②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等;③同种物质,其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④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不相等。
(答对即可)⑵ρ=m/V(或m=ρ·V,V=m/ρ)四、计算题24、(1)与冷空气相遇,降低了暖湿气流的温度,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才会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
3分(2)天空中必须有暖湿气流(或大量的水蒸气);干冰的作用是: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暖湿气流的温度降低。
降低了暖湿气流的温度,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才会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
3分25.能 2分酒精的体积V=100mL=100 cm3酒精的质量m=ρV=0.8g/cm3×100 cm3=80g即只需用托盘天平称量出80g的酒精即可。
4分26.解:⑴V盖=V水=m水/ρ水=14.8g/(1.0g/cm3)=14.8cm3 3分ρ壶=m盖/V盖=44.4g/14.8cm3=3.0g/cm3(或3.0×103kg/m3) 3分⑵V壶=m壶/ρ泥=159g/(3.0g/cm3)=53cm3(或5.3×10-5m3)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