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笔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日期:
简笔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中学语文论文
简笔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饶红斌
从事语文教学29年,我亲身经历和体验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的运用也让语文课堂充溢着新奇和震撼。
这些技术的运用,使课堂的表面热闹了,学生的情绪被激发了……但这些炫丽的背后,反映出教师对教材挖掘的深度不够、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丧失、教学成本的提高等诸多问题。
我在想,能就简的为何就繁?能体现教师基本功的为何不尽量展示?能降低教学成本的为何不做?为此,我根据自己20多年的教学实践,将课堂教学上的一些尝试,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借助简笔画感受汉文字美的意境
有人说,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
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主要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
当汉字像“画”一样呈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才会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比如,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二册识字第二课《口耳目》,借助简笔画,寥寥数笔,勾勒物体的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古人造字的方法,以及象形字的来历、汉语言演变的历程。
这样,图字对照,重视象形字的形状,感受汉语言文字美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人教版教材语文第一册的《识字4》里面有这样一首儿歌:“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
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
”这篇识字共有14个生字,并配上生动而有情趣的儿歌,体现了夏天的美好和快乐。
学生都具有喜欢动物的天性,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文中提到的6种动物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
这易于对儿歌内容加深理解。
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根据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以简笔画辅助教学。
然后引导学生探究规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有的发现这些字都是虫字旁,有的发现它们和虫有关,还有的感悟到了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找出这些形声字的规律,像这样的字,一边表示事物的形状,一边表示事物的声音,就叫做形声字。
这样的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
在孩子们的眼中,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个字就是一首诗,一个字就是一个童话,一个字就是一个永远猜不透的谜语。
二、借助简笔画理解古诗
中国的诗歌情感丰富,意韵深远。
但距离现在学生生活的年代又极其遥远。
人教版第九册有这样一首诗歌《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课堂教学中,巧用简笔画辅助讲解,、可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兴趣随之高涨。
通过简笔画给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原来难以理解的诗句,一下子变得如此明白,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让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同时,实现了创设情境、穿越时空、想像画面的教学目的。
三、借助简笔画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的艰涩、难懂,成了学生学习它的障碍。
在人教版教材语文第十一册里面有《伯牙绝弦》这一课文,课文是这样的: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日:“善哉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教学过程中,我除了运用音乐渲染知音难求的氛围,还精用简笔画展现俞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相随的动人画面。
我想,这样简单的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它不仅直观、形象,能引起
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敬佩之情,而且节省了教学成本。
同时,它又是教师基本功的体现。
这种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是教学语言的必要辅助和补充,更使教学返璞归真。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市逸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