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
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
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
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
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
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
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
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
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
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
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
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
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
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
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
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
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
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仙境。
(选自《飞向太空》,有删改)(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A.空间顺序B.时间顺序C.逻辑顺序(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A.举例子B.打比方C.作诠释D.分类别(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如果宇航员的座舱一旦泄露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B.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能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
C.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是致命的。
D.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的噪声,相当于繁忙交通路的噪声。
【答案】(1)C(2)D(3)D【解析】【分析】(1)文章介绍载人航天飞行的困难,所以用到的是逻辑顺序。
故选C。
(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将“太空强辐射”分为“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然后再分别加以说明,所以用到的是分类别。
故选D。
(3)D:“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的噪声”有误——原文“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
”故选D。
故答案为:⑴C;⑵D;⑶D【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顺序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角度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注意文章内容间的关系。
⑵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方法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知识的掌握,理解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要结合语句进行分析辨析。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结合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
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宗月大师老舍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
我九岁才入学。
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
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
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
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
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
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
一进门,他看见了我。
“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
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
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二天,我象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
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的大殿里。
大殿里很黑、很冷。
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
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
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
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
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
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
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
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
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
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
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
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
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做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
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
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
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
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
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
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
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
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
可是,他好善。
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
他忘了自己。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
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
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
出家以后,他不久就作了一座大寺的方丈。
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
他是要作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
庙里不要这种方丈。
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
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作方丈。
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
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
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
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
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
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
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
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他是宗月大师。
(1)概括宗月大师对我的影响和帮助。
用上“不仅…还…更”这样的关联词语。
(2)根据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其中不乏精彩的描写。
文中划线的句子几次对刘大叔的“洪亮”的声音或笑声进行了描写,请结合文段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①第一次描写:“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旨在表现________。
②第二次描写:“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旨在表现________。
③第三次描写:“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旨在表现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
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4)文章通篇以“刘大叔”来称呼宗月大师,直到最后才点明“他是宗月大师”。
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5)在《朗读者》节目中,演员濮存昕在朗读《宗月大师》前,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
年少时他曾患有腿疾,被同学乱起绰号。
在灰暗的少年时光,他遇到了医生荣国威,助他扔掉拐杖,让他重拾自信。
请结合文章,联系朗读者濮存昕的经历,说说他会以怎样的感情来读这篇文章的?【答案】(1)宗月大师不仅帮助我入学读书,完成学业,还成就了我的一生,更教会了我与人为善,懂得了帮助别人的乐趣和意义。
(2)刘大叔性格爽直,我心生敬重;刘大叔心胸豁达,不计得失;刘大叔乐善好施(3)①“不体面”含蓄地写出了“我”的贫穷;表现了“我”这个苦孩子内心的敏感、自卑。
②“照旧”写出了宗月大师的财产被骗卖之后心态和原来一样,没有改变;突出他不论贫富,依旧乐观的心态。
(4)“刘大叔”是作者对宗月大师的一贯称呼,幼年时就开始了,这样称呼自然、亲切;宗月大师这个称呼表达着作者对他的诚挚的感激与景仰之情,是画龙点睛之笔;从“刘大叔”到“宗月大师”的称呼变化,意味着老舍先生对宗月大师善行的由衷理解和认同。
(5)饱含了对改变自己命运轨迹的恩人荣国威医生的深深的谢意。
【解析】【分析】(1)文中围绕宗月大师,通过记叙几件事,来表现他对“我”的帮助,这些帮助首先是在“我”十岁时,他出资让我上学;后来“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以致成就了“我”的一生;最后文中写到“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这也是他对“我”的影响。
将这三点进行概括并用“不仅…还…更”关联词语串联起来即可。
(2)文中对刘大叔的“洪亮”的声音或笑声进行了多次描写。
第一次他来到“我”家,“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就是这次的到访,圆了我的上学梦,根据后文的交代“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可以看出刘大叔的豪爽;第二次虽然“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
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但是“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可见他的大度;第三次面对“刘大叔的儿子死了。
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
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 被驱除出来”“ 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