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个春天,很暖章月珍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
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
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
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
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怯怯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
”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
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
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
”女儿失望地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
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愤愤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
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
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
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
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
她让奶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
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
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1)从年龄段看,文中“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2)请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①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
②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
(3)文中的“我”既是母亲,又是儿媳,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标题和结尾段都说到“那个春天,很暖”,你认为“那个春天,很暖”具有怎样的含义?【答案】(1)五岁时觉得奶奶不疼爱自己,想换掉奶奶;七岁时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九岁时不许别人欺负奶奶,保护奶奶;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2)①表现了“我”因女儿嫌弃、嘲笑自己的奶奶而产生的极度愤怒之情。
②表现了女儿认识到自己错误后急于求得“我”原谅的悔恨、害怕心理。
(3)从“我”为了婆婆的事情耐心教育女儿可以看出,作为母亲,“我”关爱孩子,教子有方,用心引导呵护女儿成长;作为儿媳,“我”心地善良,孝敬老人,包容体谅患病的婆婆。
(4)“那个春天,很暖”,表面上是在写季节和天气,其实是写女儿懂得尊重、保护并陪奶奶游戏的和谐举动,让“我”欣慰,倍感春天般的温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过程。
答题时应注意,概括人物的相关情节,仔细分析流泪的原因,选择表达心情或感情的词语概括。
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提取关键词句作答。
五岁时觉得奶奶不疼爱自己,想换掉奶奶;七岁时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九岁时不许别人欺负奶奶,保护奶奶;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①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
原因是女儿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表现了“我”因女儿嫌弃、嘲笑自己的奶奶而产生的极度愤怒之情。
②我教育女儿:“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
表现了女儿认识到自己错误后急于求得“我”原谅的悔恨、害怕心理。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从“我”为了婆婆的事情,耐心教育女儿要尊重奶奶,不能歧视瞧不起奶奶的情节可以看出,作为母亲,“我”关爱孩子,耐心教育女儿尊敬老人,教子有方,用心引导呵护女儿成长;作为儿媳,“我”心地善良,孝敬老人,包容体谅患病的婆婆。
(4)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含义作用和探究启发。
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再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那护并陪奶奶游戏的和谐举动,让“我个春天,很暖”,表面上是在写季节和天气,其实是写女儿懂得尊重、保”欣慰,倍感春天般的温暖。
故答案为:(1)五岁时觉得奶奶不疼爱自己,想换掉奶奶;七岁时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九岁时不许别人欺负奶奶,保护奶奶;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2)①表现了“我”因女儿嫌弃、嘲笑自己的奶奶而产生的极度愤怒之情。
②表现了女儿认识到自己错误后急于求得“我”原谅的悔恨、害怕心理。
(3)从“我”为了婆婆的事情耐心教育女儿可以看出,作为母亲,“我”关爱孩子,教子有方,用心引导呵护女儿成长;作为儿媳,“我”心地善良,孝敬老人,包容体谅患病的婆婆。
(4)“那护并陪奶奶游戏的和谐举动,让“我个春天,很暖”,表面上是在写季节和天气,其实是写女儿懂得尊重、保”欣慰,倍感春天般的温暖。
【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过程。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文句,要分清是那类描写,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关键语句。
其次,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人物的这一片段言行举止发生了那些变化,那些情节和这些描写有关,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答题时应注意,要设身处地的替文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出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还要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4)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含义作用和探究启发。
答题时应注意,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
具体、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从前的雪①雪是冬天特意赠给乡村的礼物。
②那时我还小。
雪下得像呢绒大衣一样厚,肥嘟嘟的,披在村庄和田野的身上。
我们穿着小胶鞋,像野兔一样在野地里追逐着,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
四野苍茫,偶有几棵鲜绿的油菜被我们的笑声吸引,露出半边娇憨的脸,好奇地打量着这些活泼的“入侵者”。
雪球满天飞,笑语四处溅,身上淌着汗,衣上沾着雪,在袅袅的炊烟和大人们悠长的呼唤声里,我们喘着气红着脸带着快意回家。
③午后,外婆从灶膛里掏出燃着火烬的草木灰盛在陶瓷盆里,盆上担把火钳,一个简易的火盆就做成了。
她抱着我坐在摇椅上,我把脚摆放在火钳上,盆里的火暖烘烘地烤着,时光惬意地绽在外婆皱得像一瓣菊花的脸上。
④远远的河沿上,雪花一片片落入芦苇丛中,无影无踪。
有时候,我偷偷地从家里跑出来,扒开密密的芦苇,只找到几只出神的麻雀。
它们站在高高的苇梢上,小眼珠滴溜溜地转,也许在考虑着,不要上那支着木棒的竹筛下几粒稻谷的当。
⑤捕鸟我是不感兴趣的,钓鱼却很是喜欢。
砍根竹子,系上钓丝,穿上鱼饵,坐在树墩上钓鱼,看一片片雪花落在水面融化掉。
有时水结冰了,就敲出一块窟窿放下钓丝,耐心地守候着。
可冬天的鱼显然是聪明而冷静的,半天的工夫我常常是两手空空。
那些夏天常被我折来做伞的荷如今都举着瘦枝,托着点雪,我敢肯定它们一定藏着许多玲珑的秘密。
雪悄悄地飘,鸟儿和芦苇静静地听,我安坐一角,颇有几分遗世独立的况味。
虽然那时候,我还不会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⑥乡村的雪夜,粗犷而温情。
那些低矮的茅屋里,常常弥漫出浓烈的酒香。
灶膛里的火映着女人红彤彤的脸庞,她们拢一拢额头散乱的发,大声地和喝着酒的男人说着话。
男人翘着腿悠闲地坐在桌边,有时会夹一口菜塞在旁边玩耍的孩子嘴里,孩子受宠若惊,暂停住嬉闹的喧哗。
雪让冬夜变得如此温馨,酒香化在雪花里,酝酿着一年的希望。
这些酒香也莫名地熏陶了我,让我在离开村庄的有雪的夜晚,总产生想饮一杯的情愫。
⑦在城市的雪夜,独自小酌,常常迷离。
童年就像一场雪,融化在故乡的杯中,只一举杯,就醉倒在那份晶莹和醇香里。
⑧那些低矮的茅屋,穿越时空,依然踏实稳妥地立在尘世的风雪中。
身边的这片高楼大厦,不是我的土地。
我的土地上有水,有鼓荡起层层芦苇的绿意的水,有鱼虾搅动着蓝天云影的水,有鸟儿驮着悠长的炊烟停息在残荷的枝头,有我自由游弋的身躯。
⑨在落雪的时候,我渴望能回到从前的土地上,打个滚,流次泪,再笑着站起……(1)文章围绕“从前的雪”追忆了哪些内容?(至少写出三个方面)(2)作者写了“乡村雪夜”后为何又写到了“城市雪夜”?(3)第⑤段中的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简析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那些夏天常被我折来做伞的荷如今都举着瘦枝,托着点雪,我敢肯定它们一定藏着许多玲珑的秘密。
【答案】(1)雪地嬉闹,冬日捕鸟,冰窟垂钓,乡村雪夜。
(2)形成对比,表现“我”对城市生活的厌弃,突出“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3)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雪地捕鸟事件,引出下面冰窟垂钓事件。
(4)“举”“托”将荷拟人化,生动地写出了冬雪中荷的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