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和重点的总结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和重点的总结
(b)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常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
(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
(d)遗传物质通常是DNA而非RNA
前导链:在DNA复制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并连续合成的链为前导链。
后随链: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形成许多不连续的片段,最后再连成一条完整的DNA链为后随链。
C值:通常是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人的C值:3×109 bp,23条)
C值反常现象:又称C值谬误,指C值往往与种系进化的复杂程度不一致,某些低等生物却具有较大的C值。
③有重叠基因:一些细菌和动物病毒存在重叠基因:同一段DNA能携带两种不同蛋白质的信息。一个基因完全在另一个基因里面;部分重叠;两个基因只有一个碱基对的重叠。
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特点:
真核基因组庞大,一般都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
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
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90%),是真核生物细菌和病毒之间最主要的区别。
简述DNA的一、二、三级结构。
DNA的一级结构:指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其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构成。
DNA的二级结构: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三级结构: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原核生物基因组及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原核细胞基因组的特点:
①模板链和新合成的链分开;
②不需RNA引物,在正链3‘-OH上延伸
③只有一个复制叉;
(3) D-环型(D-loop):单向复制的特殊方式,首先在动物线粒体中被发现。
一条短RNA与一条DNA互补,取代了该区域原来的互补的DNA链,使得两条链的合成高度不对称,一条链上迅速合成出互补链,另一条链则为游离的单环。
①结构简炼:原核DNA分子的绝大部分是用来编码蛋白质的,只有很小一部分控制基因表达的序列不转录。这些不转录DNA序列通常是控制基因表达的序列。
②存在转录单元:原核生物DNA序列中功能相关的RNA和蛋白质基因,往往丛集在基因组的一个或几个特定部位,形成转录单元,并转录产生含多个mRNA的分子,称为多顺反子mRNA。
真核基因组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
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
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指DNA序列中发生变异而导致的个体间核苷酸的序列差异。
真核基因组具有端粒(telomere)结构。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及其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中的意义。
DNA复制通常采取哪些方式?
复制的几种主要方式:环状DNA双链的复制
(1)θ型:双链环状、双向等速
(2)滚环型(rolling circle):复制起始于某一条DNA链上,新生DNA链延伸,不断取代母链;复制一圈,产生单位长度的线性DNA链;若复制继续进行,可产生多单元线
性DNA链。单向复制的特殊方式,特点:
①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保守程度:H1 <H2A、H2B <H3、H4
②无组织特异性
③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分布在N端;疏水基团在C端
④存在较普遍的修饰作用
什么是核小体?简述其形成过程。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200 bp DNA和组蛋白八聚体组成。
146bp DNA +组蛋白八聚体(Histone octamer)→核小体核心(Nucleosome core) + H1 → linkerDNA →核小体(Nucleosome) (200 bp of DNA)
简述原核生物DNA的复复制叉、DNA半保留复制、前导链、后随链、岗崎片段、半不连续复制、拓扑异构酶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过程中,前导链能连续合成,而滞后链只能是断续的合成5'--3'的多个短片段,这些不连续的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其中一条子链的合成是连续的,而另一条子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故称半不连续复制。
简述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它们是如何组装的?
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DNA、蛋白质和RNA(尚未完成转录而仍与模板DNA相连接的,其含量不到DNA的10%)
DNA(2nm)→核小体链(10nm每个核小体200bp)→纤丝(30nm,每圈6个核小体)→突环(150nm,每个突环大约75000bp)→玫瑰花结(300nm,6个突环)→螺旋圈(700nm,每圈30个玫瑰花结)→染色体(1400nm,2个染色单体,每个染色体单体含10个螺旋圈)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约200 bp DNA和组蛋白八聚体及外围H1蛋白所组成。
DNA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过程中,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两条链。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因此,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和重点总结
复习题一
一、简答题
染色体具备哪些作为遗传物质的特征?
作为遗传物质,染色体具有如下特征:
①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②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
③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整个生命过程;
④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组蛋白的种类及特性。
有H1、H2A、H2B、H3及H4五种,特性:
(a)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A,作为疾病的致病剂
(b)DNA突变导致毒性丧失
(c)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d)DNA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
2、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
(a)多核苷酸DNA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
复制叉:复制时,双链DNA要解开成两股链分别进行,所以,复制起点呈叉子形式,被称为复制叉。
DNA拓扑异构酶:能在闭环DNA分子中改变两条链的环绕次数的酶,它的作用机制是首先切断DNA,让DNA绕过断裂点以后再封闭形成双螺旋或超螺旋DNA。
三、不定项选择题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链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