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层基础年各项任务工作进度表
基层基础年各项任务工作进度表
区国土与房产分局
区规划分局、建设局、住宅局、社区办
37
年内召开全区“旧村改造”现场会。每个街道抓一个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区旧改办
区规划分局、区国土与房产分局配合,各街道
38
制定全区固本强基社区建设项目规划,完善社区的办公用房、警务室、人民调解室、法律服务工作站、活动室、综合档案室、图书馆、社康站(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星光老年之家(残疾人活动室)、户外文体广场。
区民政局
27
建立社区协商议事会制度,理顺社区各种组织关系,整合各种社区组织的力量和资源。年内开始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区民政局
28
实施“阳光工程”,深入推进社区居委会居务公开,公开率年内达到50%,2007年达到100%。
区民政局
29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抓紧对股份合作公司改造。年内抓3-5个不同类型的试点,总结经验,出台相关措施。
区计生局
区社区办、各街道
43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快推进食品安全“五大工程”、“四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行为,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和化妆品监管工作。
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
44
年内制定全区社区文体建设总体规划和文体设施管理办法。每个社区建立1个社区文体中心、1个社区图书馆和1支社区文体队伍。抓好社区“节日”文化、“楼院”文化和“特色”文化活动,创建文体先进社区。
区委政法委
区委组织部、各街道党工委、区有关职能部门
20
根据市对街道办事处的职责规定,逐步理顺区、街道的事权,明确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妥善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权责不相称问题。
区人事局(编办)
21
稳妥有序推进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划小街道管辖范围,细化、精化管理。抓好龙华街道区划调整和管理体制创新试点工作。
区民政局
相关部门配合,各街道具体落实
25
年内出台《宝安区社区工作站专职人员管理办遇等制度。已成立工作站的66个社区年内配齐专职工作人员,并进行上岗培训。
区人事局
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配合,各街道具体落实
26
理顺社区党支部、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三者关系,既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和增强基层的执行力,又不虚化、弱化社区居委会和居民自治。
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
各街道党工委
4
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四员”队伍(非在编专职组织员、指导员、联络员、党建信息员),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量。年内举办2期以上“四员队伍”培训班。
区委组织部
各街道党工委
5
年内制定《宝安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划》,提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要求。
33
物业管理公司接管小区三个月内,由区政府、街道办各出资50%,按管理区域内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每月0.20元的补贴标准,由社区居委会(工作站)、街道办、区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和区财政局核准,拨给物业管理公司作为前期物业管理经费补助。
区住宅局
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
34
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享受三年管理经费补贴,具体标准为:第一年,区承担40%,街道承担40%,业主(使用人)承担20%。第二年,区承担30%,街道承担30%,业主(使用人)承担40%。第三年,区承担20%,街道承担20%,业主(使用人)承担60%。第四年起,由物业管理公司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足额收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区委组织部
2
推行党建社区化,将正式组织关系不在社区党支部但工作、生活在社区的党员吸纳到社区建设中来,建立由全体社区党员组成的新型社区党组织——驻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选取新安街道宝民社区进行试点,5月前成立驻宝民社区党委。
区委组织部
有关街道党工委
3
进一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通过建立健全片区(联合)党支部,使从业人员100人以上的“两新”组织60%有党组织覆盖。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渗透力,通过1~2年的努力,力争使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两新”组织有党员的比例达到60%。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区委组织部、区委基层办
各基层党(工)委、区有关职能部门
18
认真执行区领导包点街道、处级干部包点社区制度。区领导定期到包点街道进行调研,处级干部每月下包点社区不少于1次。落实领导包干责任,重点抓好维护稳定及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等工作,努力做到“三个走遍”、“三个掌握”(走遍挂点街道的每个社区,走遍每个重点单位,走遍辖区困难家庭;掌握挂点街道的社会矛盾苗头隐患,掌握矛盾纠纷的处置情况,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9
推进党建信息化。指导、监督各基层党(工)委抓好“共产党员IC卡”使用工作,党支部利用IC卡过组织生活达80%以上。
区委组织部
各基层党(工)委
10
落实市、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干部协管和党组织属地管理。从6月开始,对市、区职能部门派驻街道的派出机构干部协管及其党组织属地管理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总结推广经验,解决存在问题,对不落实的单位进行必要的处理。
区文化局
区体育局、各街道
45
制定全区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建立市民学校,加强市民素质教育。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网络。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区住宅局
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
32
社区实施物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具体项目、标准和程序,由区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制定,由社区居委会(工作站)编制本物业管理区域所需的资金预算,报街道办、区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区发展计划局和区财政局核定后,由区、街道两级财政各承担50%。
区住宅局
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
区住宅局
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
35
对新开发的住宅区,规划部门要将社区办公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与社区规模同步列入住宅区的首期规划,并将规划设计要点及时提供给所在街道,项目竣工时按规划设计要点进行严格验收。未按要求提交社区办公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得通过规划验收。
区规划分局
区社区办
36
未按要求同步建设社区办公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商品房不得预售。上半年成立区追查清欠配套社区办公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工作小组,对于拒不执行规定的开发商予以严厉处罚。
区委组织部
团区委
区总工会、区妇联、区残联、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8
加大对困难党员的帮扶力度。对本市户籍党员其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员人均月收入低于本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44元/月)的,由区管党费给予每年1000元的生活补助;各街道要建立党员就业档案,为失业党员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区委组织部
各街道党工委
区财政局(国资办)
区发展计划局、经贸局配合,各街道具体落实
30
每个街道培育3-5个“爱心一族”、“海华妇女帮扶协会”之类的社区民间组织、中介组织,进入社区服务领域。
区民政局
区教育局、劳动局、团区委、区妇联、各街道
31
大力推行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按照每年增加20%的比例扩大物业管理小区覆盖面,争取在5年内所有小区实行物业管理。对申请成立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小区物业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适当放宽准入条件,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基层基础年各项任务工作进度表(区方案)
填报单位: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
项目
序号
工作内容
责任单位
协办单位
工作进度
工作成效
备注
已完成
正在进行
未启动
1
加强街道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以能力任职位,配齐配强街道“一把手”。对落实政策得力、方法有创新、工作有成效、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的基层领导,予以充分肯定并给予重用;对能力较弱、素质不高,但工作勤恳、有敬业精神的基层领导,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对素质差、作风不实、执行不力、不求上进的干部,及时予以调整;对在同一班子中任职满10年,在班子中籍贯地域比较集中的基层领导,年内有计划地进行交流调整;优先选拔一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解决基层实际问题能力强的优秀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
区直机关党工委
各街道党工委、区有关职能部门
13
进一步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按照发展党员“五项制度”,做好新党员发展工作。年内发展新党员800名左右;制定《宝安区发展党员五年规划》。
区委组织部
各基层党(工)委
14
根据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认真做好留学归国人员中党员恢复组织生活试点工作。
区委组织部
各基层党(工)委、区有关职能部门
区委组织部
区民营工委、各街道党工委
6
逐步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员服务中心,对党员实行开放式管理。区党员服务中心“七一”前建成投入使用;年内选取1个街道建立街道级党员服务中心,每个街道选取2个以上社区建立社区级党员服务中心。
区委组织部
区委党校、各街道党工委
7
开展志愿者服务。以党员志愿者为骨干,充分调动和发挥居民专长,建立志愿者服务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活动,为党员、基层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年内每个街道至少建立1支志愿者服务队。
区委组织部
各街道党工委、市区有关职能部门
11
根据党员和党务工作者需求,依托各级党校和其他培训机构,免费或优惠提供政治理论、新科技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课程培训。年内对全区基层党务工作者举办2期以上培训班。
区委组织部
各街道党工委
12
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外服务窗口,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活动,推行党员员工挂牌上岗,调动党员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区民政局
区规划分局
39
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参照重大项目“绿色通道”的方式,限时办理固本强基社区建设项目申请。
区发展计划局、规划分局、国土与房产分局、建设局、环保局、消防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