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篇一: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第二部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文登一中侯凤波荣风好姜红静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1、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课程标准解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将洋流的学习归结到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
从而对传统高中地理中有关的洋流知识做了大量的简化。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第三节,教材首先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及按海水性质所进行的分类,然后详细阐述了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
其中洋流的成因是本节的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是本节的又一重点。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展示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学习目标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
2、通过教师的指导,生学会熟练绘制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3、运用地图,归纳并学会应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4、理解洋流的地理意义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
突破重难点宜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四、评价设计1.通过自主学习学案,课堂师生间回答,90%以上学生能够说出洋流的概念成因分类,通过小试牛刀检测教学目标1的达成情况,以举手调查的方式反馈,要求学生总人数达标率为90%以上。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并有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根据“语言描述的准确性、全面性”等评价因素进行互评;再通过检测进一步巩固训练,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实现学生总人数达标率为85%以上。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案的问题,完成洋流的地理意义。
再通过检测进一步巩固训练,实现学生总人数达标率为85%以上。
五、教学方法1. 实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图表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析和思辨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视听观察法;逻辑思维法;图文转换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和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234(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二)洋流的分布规律(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篇二:《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鲁教版)教学设计】教学课题:《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设计:课时:1课时教材(教材版本、章节、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是鲁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的第三目,简要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及按水温不同所进行的分类,知识窗介绍了洋流的成因。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教材结合大气运动、地转偏向力等知识详述了洋流的分布规律。
对这部分知识教材还提供了“活动”题加以巩固,并引导学生读图2-3-6和图2-3-7加深理解。
最后教材从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渔场)的影响;以及洋流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等方面方面,介绍了洋流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①、以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绘制出简图解释洋流的成因来突破重点。
②、采用自主讨论法、图表导学法,进行分组活动,通过讨论完成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思路:将课堂教学原则上分为三大块:预习反馈、精讲探究、当堂检测。
总的体现师生互动教学的原则。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预习案)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①、以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绘制出简图解释洋流的成因来突破重点。
②、采用自主讨论法、图表导学法,进行分组活动,通过讨论完成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学法指导】:师生互动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教学过程】:[预习反馈]:(教师提前全批全改学生的预习案作业,针对预习案问题进行设计教学,课前预留3-5分钟反馈作业情况。
)[案例导入]:音乐:大海故乡案例:《中国“鸭子舰队”海上漂流14年》 [探究精讲]:探究一:洋流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2、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3、分类:按性质分为:按成因分为:探究二: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要求学生填图,讨论探究)1、请在“全球气压带风带模式图”上,填注风带的名称,并标注风向。
2、根据所学的知识,在“世界洋流模式图” ,画出信风带和西风带影响下的洋流流向。
3、补充画出其它洋流的流向。
4、观察“世界洋流模式图”和“太平洋洋流分布图” ,分析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5、观察“世界洋流模式图”和“太平洋洋流分布图” ,归纳洋流流向与洋流性质的关系。
暖流:由纬度流向纬度寒流:由纬度流向纬度6、总结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承转:展示动画,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具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呢?)7、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规律: 8、结合教材p51图2-3-7,请说出世界主要洋流的名称。
探究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讨论探究)案例①:(展示图片)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以北,是一个终年不冻港,而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42on附近,结冰期却高达半年以上。
为什么?案例②:(展示图片)澳大利亚西岸景观为荒漠,而澳大利亚东岸景观为森林。
考虑影响因素。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案例③:(展示图片)观察著名渔场的分布图,分析:著名渔场的分布与洋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影响:案例④:(展示图片)a处原油泄漏,受洋流影响,油污会向哪个方向漂移?3、洋流对海水污染的影响:案例⑤:(展示图片)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用了37天,1497年第二次横渡大西洋用了20天。
你知道为什么吗?4、[课堂小结、、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检测案1、秘鲁附近海区成为著名渔场的根本原因是:a 有寒暖流交汇b 有暖流经过c 有寒流经过d 与上升流有关2、下列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洋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赤道流三种类型b 洋流是海洋水沿着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c 暖流都在大洋的西岸,寒流都在大洋的东岸d 印度洋北部海区的洋流夏季向东流,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3、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洋流是:a 日本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 c巴西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4.海洋水体运动的最主要动力是()a.大气运动b.陆地形状的影响c.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差异5.如果美国东海岸有一艘油轮不幸沉没,下列渔场中可能受到污染的是(a.舟山渔场 b.北海道渔场c.秘鲁附近渔场d.北海渔场6.下列地理现象中,不受洋流影响的是()a.近海污染的扩散 b.沙漠中的绿洲c.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环境d.西欧的海洋性气候7.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属于a.风海流 b.密度流 c.暖流 d.寒流8.下列洋流系统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是a.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 b.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c.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 d.北印度洋冬季环流9、读“太平洋部分洋流系统示意图”,回答:)c(1)一艘油轮从广州出发,经日本名古屋,横渡太平洋,到美国西雅图,再南下洛杉矶,航程中()a一直顺水 b 一直逆水c先顺水后逆水d 先逆水后顺水(2)图中c处附近著名的__北海道_渔场。
10、读“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问题:【篇三:《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李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必修)山东教育出版社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授课人:李丽开远市第一中学地理组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解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洋流内容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掌握: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世界洋流模式图以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分析不同纬度和不同海区的洋流系统,从而归纳出洋流的四大分布规律;2.结合所归纳的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从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即世界主要渔场分布)、海洋环境、海洋交通运输等方面,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材分析《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对于课程标准中“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的理解。
该内容属于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和过于宏观,因此借助一定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就很重要。
教材的第一部分先给学生解释洋流的概念,并介绍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接着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与盛行风有关,之后,结合风带与洋流模式图总结和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
最后,给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冬季分布图》,让学生读图思考的问题主要涉及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教材的第二部分阐述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四个方面的影响。
即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对航海的影响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其中对前两个方面的讲述较为详细。
在阐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先阐述了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的意义及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主要以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为例,归纳寒、暖流交汇及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升流是形成世界四大渔场的主要原因;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时,主要讲洋流对航速的影响;在讲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时,只简明扼要地指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物扩散的有利及不利,没有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图1 3.2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知识框架学情分析已学过的知识:降水的形成原理、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的概念;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世界海陆的分布;气旋与反气旋;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未学过的知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沿岸气候、渔场分布、海洋污染及交通等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