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脂药的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

降脂药的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


瑞舒伐他汀 未知 90%(其中 78.8%为原型) 10%(其中 50%为原型)
2% 主要途 径 14小时
5%
20%
胆道
消除半衰期
95%
<3小时 2.6-3.2 小时 19小时(1320小时)与剂 量无关 CYP3A4 2C9 2C19
P450酶系
CYP3A4
CYP2C9(7 5%)CYP3A 不经CYP CYP3A4 4(20%)CY 酶系 P2C8(5%)
0.97L/hr/ Kg
总体清除率
Company Logo
多效性

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的含义及原理
主要指药物独立于降脂作用外的,不依赖于 LDL-C的降 低所发挥的效应 。
目前认为他汀类药物多效性主要是通过抑制异戊二烯类 的合成 。
异戊二烯类化合物来自胆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中的中间产 物,这些中间产物是许多蛋白质翻译修饰的重要脂质连接分 子,包括Rho等小分子G蛋白和小 GTP-结合蛋白,这些分子 在细胞生长中和信号转导通路中起基本作用。
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Company Logo
鱼油类

降脂机制:抑制肝内脂质及脂蛋白的合成,促进胆固醇从粪 便中排出。另外,它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减少血栓形成,延 代表药物 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减低冠心病的发病率。这很可能是 通过影响前列腺素代谢、改善血小板及白细胞功能而起作用 多烯康胶丸、脉乐康、鱼油烯康 的。
Vd 蛋白结合率 代谢途径 >95% 肝脏 98% 肝脏
>98% 肝脏
95% 肝脏
88% 肝脏(仅 10%)
代谢物
β-羟基衍 生物、6羟基衍生 物、另二 鉴别羟基 物 原非活性 代谢均为 活性产物
邻及对位羟 基化仍具活 性
吲哚环5、 6位羟基化 β-氧化
3-α羟基 β羟基活 异构体 性代谢 3α、5β、 物 6β三羟 基化合物 均无活性
Company Logo

他汀类药物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
他汀类药物具有抗增殖、抗炎症、抑制微血栓及诱导促 进内皮细胞 NO表达 的作用,有研究证实在大鼠肺动脉高压 模型中,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可以逆转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重 构。基于此基础,Kao等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临床肺动脉高压 病人的疗效,他们选择了12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4例继发 性肺动脉高压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 辛伐他汀剂量从 20mg/d增至80mg/d,随访1~3年,结果死 亡4例,存活l2例,绝大多数病人疾病进展减缓,预后改善。 辛伐他汀治疗肺动脉高压已初步证实其有益作用,故可 能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他汀类药物在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Mitchell等评价了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冠心病病人室速/室颤(VT/VF)复发方面 的作用,所有病人随机接受抗心律失常治疗和植入自动复律除颤器(ICD)治疗, 在此基础上未服用降脂药物与持续服用他汀类降脂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 示,与未服用降脂药组比较,ICD组联合应用他汀类降脂药后VT/VF复发减 少了40%,全因死亡(all-cause mor-tality)下降36%,心脏死亡减少39%,说明 他汀类药物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用。 Ozaydin等将48名房颤持续48h,拟行电复律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托伐 他汀10 mg/d)及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比较阿托伐他汀 治疗与对照组治疗对减少电复律后房颤复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组有3人 (12.5%)复发颤,而对照组为11人( 45.8%),说明阿托伐他汀能够减少电复律 后房颤的复发。 关于他汀类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考虑可能与他 汀类药物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抗炎抗栓,改善心肌细胞膜功 能,改善跨膜离子通道的性质有关。 Company Logo
代表药物
降脂机制: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胆酸或胆固 醇随粪便排出,促进胆固醇的降解。
烤来烯胺
Company Logo
烟酸类

代表药物
降脂机制: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解,减少肝脏中VLDL合成和 分泌,抑制肝胆固醇合成。
烟酸、阿司莫西、烟酸肌醇酯
Company Logo
血浆中胆固醇或/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实际上 是血浆中某一类或某几类脂蛋白水平升高的表现, 称为高脂蛋白血症。 近年来, 已逐渐认识到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HDL-C)降低也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因而, 有 人建议采用脂质异常血症, 并认为这一名称能更为 全面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紊乱状态。
Company Logo
相对亲脂性 *
HO
2.0
(3R, 5S)
西立伐他汀 辛伐他汀 氟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CH 3 N N N S O O
0.0
瑞舒伐他汀
亲水的磺酸基团
H 3C
-0.5
CH 3
-1.0
普伐他汀
* log D at pH 7.4
Company Logo
药动学特点

广泛首过代谢,生物利用度低 基本上经胆道从粪便中排泄

分子大小 (nm)
80-500 30-80 25-30 20-25 26 10 8
化学组成(%) FC 2 7 9 9 9 6 3 PL 5 18 19 22 18 28 25 Apo 2 9 17 22 34 44 55 TG 88 54 22 6 3 4 3 CE 3 12 33 41 36 18 14
降脂药的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
Logo

血脂与血脂失调 降脂药分类 他汀类药物进展 多效性 安全性
Company Logo
概念

O
甘油三酯 中性 脂肪
O R2
CH2O C R1 O CH2O C R3
C O CH
参与能量代谢
N-去甲基 (活性) 相当于母 药1/21/6,5-S 内酯无活 性
Company Logo
他汀类药物体内处置比较(2)

品种 乳汁 粪便 排 泄 肾排泄
洛伐他汀 未知 83% 10%
阿托伐 他汀
未知
氟伐他汀 有
普伐他汀 有 71%
辛伐他汀 有 60% 13%
Company Logo

CM
LDL
转运胆固 醇到肝外 组织细胞
脂 蛋 白 的 生 理 功 能
将食物中的 TG从小肠 转运到肝脏
VLDL
转运内源性 TG到脂肪及 肌肉组织
HDL
将胆固醇从 周围组织转 运到肝脏
Company Logo
高脂血症

Company Logo
天然药物类

燕 麦 片
荞 麦 片
山 楂 丸
亚 油 酸
橡 胶 种 子 油
蚕 蛹 油
月 见 草 油
藻 酸 双 酯 钠
绞 股 兰 总 甙 片
Company Logo
他汀类药物新进展

第一个他汀类药物(Mevastatin,美伐他汀)是由日 本药物学家Akira Endo于1973年发现的,但该药物毒性很 大,最终不能面世,如今是生产普伐他汀的原料。 首家将他汀类药物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的是默沙东公 司,其产品洛伐他汀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可以认为,他汀类药物是美国有史以来开发最成功、 销售情况最好以及很少遭遇重大挫折的一大类临床新药。 所以,包括默克、辉瑞、先灵葆雅、诺华、百时美施贵宝 和阿斯利康等大公司都有他汀类生产线。唯一受到挫败的 是拜耳的西立伐他汀,商品名:“拜斯亭” 。
Company Logo
代表药物

药物名
别名 美降之 罗华宁 洛特 洛之特 血脂康 舒降之
常规剂量
洛伐他汀(lovastatin)
10-80mg/d, 每晚顿服
辛伐他汀(simvastatin) 普伐他汀(pravastatin) 氟伐他汀(fluvastatin)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
高血脂的危害

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
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AS, 产生CHD和周围血管病等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引起的角膜弓 TG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眼底小动脉上引起脂血症眼底改变 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引起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 高甘油三酯血症所引起急性胰腺炎
Company Logo
脂质抗氧化剂

降脂机理:降低胆固醇合成与促进胆固醇分解使血胆固醇和低 密度脂蛋白降低,还改变高密度脂蛋白亚型的性质和功能,使 代表药物 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低。其降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临 床意义未明。本品对血甘油三酯的影响小。 普罗布考 抗氧化作用:本品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 块的形成,消退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主要通过 P450 酶系代谢
高蛋白结合率 药物相互作用广泛
Company Logo
他汀类药物体内处置比较(1)

品种
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氟伐他汀 0.42L/Kg 稳态时 0.35L/Kg
普伐他汀 0.46L/ Kg 43-55% 肝脏
辛伐他 汀
瑞舒伐他 汀 134L
F F OH OH O O*Na+ N CH3 CH3
Cerivastatin
CH3 O NHC N CH3 OH OH
O
O* C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luvastatin
F
Atorvastatin
Company Logo

他汀药效基团
O Ca O OH F CH 3
0.5 1.5 1.0
Company Logo
降血脂药分类

胆酸螯合剂类(树脂类)
烟酸及其衍生物类
苯氧芳酸类(贝特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