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构编制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机构编制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机构编制管理的任务”是什么(1)职能管理。

即根据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方针政策及行政管理的需要,对各政府机构的职能进行配置、调整。

其主要任务是:在拟定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时,提出转变和调整政府职能配置体系的总体意见;在各部门实行"三定"时,合理配置各部门的职能;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协调同级政府部门与下级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与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和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职责分工。

(2)机构管理。

即对机构设置与调整的管理,具体包括机构设置的名称、性质、级别、规模·序列、层次、数量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政府机构的名称一般包括域名(表明地理位置或管理范围)、矢名(表明管理内容)和格名(表明规格级别)三项内容,分别说明这些机构的管理范围、隶属关系、管理内容及机构层次。

如某市政府部门名为"某某市民政局",此处的"某某市"表明了其所处的位置和管理范围,"民政"表明了其管理内容,"局"则表明了其机构的地位。

目前,我国政府机构的格名主要有"政府"、"部"、"委员会"、"署"、"行"、"局"、"厅"、"处"、"室"、"科"等。

(3)人员编制管理。

即对机构中的人员总额、人员结构、职位配置等方面的管理。

什么是“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

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根据,国家机构是实施国家职能的载体,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按照宪法第三章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家军事领导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国家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此外,在我国还有人民政协、社会团体等组织,也被视为国家机构。

什么是“三定”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务院的三定方案主要内容是: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

什么是“编制”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编制部门制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

编制通常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都是行政编制。

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体分为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

什么是“行政编制”行政编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由行政经费开支,执行国家职能及政治体系管理职能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党派机关、政协机关、人民团体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列为国家行政编制。

行政编制是人员编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类别之一。

什么是“事业编制”事业编制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什么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福利、救助减灾、统计调查、技术推广与实验、公用设施管理、物资仓储、监测、勘探与勘察、测绘、检验检测与鉴定、法律服务、资源管理事务、质量技术监督事务、经济监督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公证与认证、信息与咨询、人才交流、就业服务、机关后勤服务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摘自《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什么是“机构编制管理”机构编制管理属行政管理范畴。

广义上的机构编制管理是指对一切法定社会组织内部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组织形式及工作人员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管理。

狭义上的机构编制管理是指对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组织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数额及人员结构的管理。

区别于一般行政管理的特点是:(1)集中程度高。

尤其是对国家机关,为了保障其高效和廉价,对其进行集中管理。

(2)综合性强。

机构编制管理的范围较宽,涉及到各个机关和单位,要掌握其共同性,又要了解其各自特点,并相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管理过程须与组织人事工作、财政工作等密切配合、搞好协作。

(3)是一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

只要有管理机关和单位、组织存在,机构编制管理就不能停止。

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职能、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是机构编制管理的目标和住所。

机构编制管理与人事管理、财政管理关系尤为密切。

在与人事管理方面,编制管理中关于人员数量的确定,要考虑人员来源和现有人员的素质状况,而人事管理中的计划录用、聘用和调配工作,要以人员编制数量为依据,以人员编制数额来制定录用、聘用计划、调配人员,在与财政管理方面,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确定要考虑到经费来源及财政支付能力;而财政管理中行政和事业经费的开支要以机构的设立为前提,以编制数额为依据。

即必须先有机构和编制才能决定支付经费的方向和数量。

一般情况下,由于编制管理的首要依据是工作需要,因而对人事管理和财政管理的影响具有主动性。

“机构编制管理的内容与对象”是什么机构编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

机构编制部门管理的对象是:行政机关和行政编制,事业单位和事业编制。

什么是“机构与编制”机构的概念:机构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实现某种职能所建立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实体单位。

通常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工作单位。

编制的概念:广义的编制是指各种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定额、结构和职务配置。

狭义的编制是指对各种机构内人员数量的定额、结构和职务做出的规定,即人员编制,不包括机构的设置。

什么是“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体制,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制定机构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定各级机关、各部门的任务和职责;确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各部门的编制总额;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工作部门和中央各部、委司局一级机构的设置。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本地区编制总额;具体安排本地区的编制;审批下一级国家机关工作部门和本级各部门的内部机构;管理本地区所属各部门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单位的机构编制。

什么是“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是国务院负责机构改革和管理机构编制的综合、协调、监督机构,负责全国机构编制工作的业务领导和宏观指导。

什么是“地方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地方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是地方党委、政府负责党政群各机关的机构改革和管理机构编制的综合、协调、监督机构,负责本地区的机构编制工作。

什么是“职能管理”职能管理,是指根据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方针政策,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对各组织机构的工作任务、职责权限等进行合理划分和必要调整的管理行为。

职能管理就是要合理配置各级机关各部门的职能。

什么是“国家机关”国家机关是统治阶级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机构的总称。

我国国家机构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国家军事机关。

什么是“人民团体”人民团体(又称群众团体)是指各基层人民群众代表组织的社会政治集团。

比较重要的群团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

什么是“人民团体机构”人民团体机构,主要指人民团体的全国性工作机关及地方各级工作机关或设在地方的分支工作机关。

什么是“政府”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地方各级政府,具有双重性,既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又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行政机关。

各级人民政府的共同职能:执行职能、领导职能、行政管理职能、机关组织机构和人事管理职能、保护职能、提出议案职能、制定行政管理法规职能、办理其他事项。

什么是“国务院”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全国各级行政机关。

什么是“派出机构”派出机构:指被某机构派驻到某区域或某地方,代表派出机关行使某些方面职权的机构,有时也称代表机关。

什么是“分支机构”分支机构:指从某一主体机构派生出来的机构,通常由于主体机构的工作区域需要扩大和延伸而设立。

什么是“合署办公机构”合署办公机构: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构由于工作性质相近或联系密切,在同一处所办公。

什么是“两块牌子机构”两块牌子机构:指同一机构,同时具有两个名称,对外表现为两种身份的机构。

什么是“垂直领导机构”垂直领导机构:指机构的组织体系上所采用的是由上级领导机关直接的、自上而下的领导方式的机构。

通常指中央部门设在地方的分支机构,或者由中央部门直接领导的地方机构。

什么是“双重领导机构”双重领导机构:指同时具有两个直接上级并接受这两个上级领导的机构。

什么是“代管机构”代管机构:指与领导和管理它的机构之间的关系属于代管关系的机构。

什么是“靠挂机构”靠挂机构:指规模和规格较小,人员较少的机构,将某些行政关系挂在另一单位内,这个机构对于被靠挂的单位来说,就属于靠挂机构。

什么是“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是关于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划分、组织机构设置及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制度。

我国对机构编制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体制。

国务院机构名称国务院机构分为办公厅、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

其名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区域或层级关系、矢名、格级名,分别规定了机构的管理服务范围层级、隶属关系、工作内容以及级别规格等。

国务院组成部门,名称分别叫“部、委、行、署”,除中国人民银行外,开关都冠“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既是国别概念,也是区域概念。

其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3个委员会的名称还要冠“国家”,主要是与地方政府相应的“委员会”进行区分。

而名称为“部、署”的组成部门,不存在与地方政府相应机构混淆的问题,无需再冠“国家”。

需要说明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机构名称中冠“国家”还是历史惯例,从建国初期开始,其前身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名称中就一直冠有“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