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制放大解调设计(正文)有PCB图哦!

调制放大解调设计(正文)有PCB图哦!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设计说明 (2)
2.1整体功能 (2)
2.2系统结构 (2)
2.3设计条件需求 (2)
第三章单元电路设计 (4)
3.1电源电路设计 (4)
3.2信号发生电路设计 (4)
3.3调制解调电路设计 (5)
3.4整体电路图 (6)
3.5整机原件清单 (7)
第四章调试 (8)
第五章心得体会 (10)
第六章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第一章前言
调制主要应用于广播、语音通信领域。

调制就是对信号源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到载波上,使其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形式的过程,就是使载波随信号而改变的技术。

一般来说,信号源的信息(也称为信源)含有直流分量和频率较低的频率分量,称为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往往不能作为传输信号,因此必须把基带信号转变为一个相对基带频率而言频率非常高的信号以适合于信道传输。

这个信号叫做已调信号,而基带信号叫做调制信号。

调制是通过改变高频载波即消息的载体信号的幅度、相位或者频率,使其随着基带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变化来实现的。

解调是从携带消息的已调信号中恢复消息的过程。

在各种信息传输或处理系统中,发送端用所欲传送的消息对载波进行调制,产生携带这一消息的信号。

接收端必须恢复所传送的消息才能加以利用,这就是解调。

调制解调器是由调制器和解调器两部分组成。

目前调制解调器主要有两种:内置式和外置式。

调制解调器的一个重要性能参数是传输速率,目前市面上28.8K、33.6K 和56K的调制解调器都有,而且56K的调制解调器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但由于国内通信线路的限制,以及用户太多、国际出口太少的缘故,平时使用很难达到上述速率。

本设计是设计出调制放大解调设计电路。

通过产生正弦波,进行与高频波相乘,再解调出来,经过滤波,去掉杂波后,完成信号的恢复。

第二章设计说明
2.1整体功能
本设计是设计出调制放大解调设计电路。

通过产生正弦波,进行与高频波信号相乘,再解调出来,经过滤波,去掉杂波后,完成信号的恢复。

其中优点是不需要外接输入。

2.2系统结构
调制放大解调设计整体方案结构方框图如图2.1所示。

图中所需信号(第一级)由正弦波发生器统一产生正弦波信号,由于产生的信号幅值较小,从而需要放大,经过放大功能模块后送入调制电路进行处理;再经过解调将有用信号解调出来,送入滤波模块,进行低通滤波,去除杂波,最后输出。

图2.1调制放大解调设计整体方案结构方框图
2.3设计条件需求
1 电源条件:5,0
V V
(GND)。

2 大概所需的元器件列表如表2.1。

第三章单元电路设计
3.1 电源电路设计
电源电路,如图3.1:
图3.1 电源电路
如图3.1所示,为电源设计框图。

图中J1的1脚接入+5V直流电源,3脚接入-5V直流电源,2脚接GND,提供公共端。

其中的各个电容为了滤除杂波信号。

3.2 信号发生电路设计
如图3.2所示,左边为正弦波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送入后一级进行放大,使后面的电路使用信号得以保障,不被干扰信号所破坏。

而图中设计的两个二极管是为了稳定产生的波形。

图3.2信号发生电路图
3.3 调制解调电路设计
调制电路设计如图3.3所示。

图3.3调制电路图
由电路图可知要调制的信号从1脚CW端口送入,经过调制后由OUT端口送出,送入运放,将其后送出,为送入下一级解调信号做好准备。

解调电路设计如图3.4所示。

由电路图可知要解调的信号送入6脚,而由正弦波发生器产生的信号又送入1脚,经过解调后从OUT端口送出,再经过滤波电
路进行滤波;从而得到最后所需信号。

滤波电路是构建的低通滤波,目的是为了去除杂波,使最后得到的信号效果更准确。

图3.4解调电路图
3.4 整体电路图
图3.5整体电路原理图
3.5 整机原件清单元件清单如表3.1:
第四章调试
由电路实物图知,从左边的电源信号接入线送入5V
直流电源,红线送+5V、黑线送-5V、中间直接接地。

中间指示点为外加送入的标准正弦信号,载波调制信号由电路自己产生。

右端指示点为最后信号调制解调后的输出端口。

电路实物图如图4.1,说明,由于在焊接电路板时将其中一个运放焊接失误,从而在电路中只是用了三个。

如图4.2为送入的标准正弦信号。

其信号可以来自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

图4.3为电路产生的载波信号图。

其由电路自己产生。

图4.4为调制过后波形图。

图4.5为最后经过解调通过滤波模块输出信号波形图。

其中通过最后得到的波形图可以看到调制解调电路基本上恢复了外部输入信号。

图4.1 电路实物图
图4.2 标准正弦信号图
图4.3载波信号图
图4.4 调制波形图
图4.5 解调输出波形图。

第五章心得体会
本次设计让我们小组体味到设计电路、连接电路、调测电路等等过程中的苦与乐。

这次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以及提升了自己的设计能力。

设计能力是我们将来必需的技能,这次设计恰恰给我提供了一个应用自己所学知识的机会,深刻体会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过程。

最开始查找资料、相关信息,到对电路的原理设计、对电路的安装、调试,再到最后电路的成型,都对我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检验。

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以前所学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某些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并且有些知识点虽记得,但记忆不清晰。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制作过程是一个考验人耐心的过程,不能有丝毫的急躁、马虎,对已经设计好了的要进行反复推敲、反复琢磨,看是否还有没考虑到的相关情况,发现后以便及时修改。

对电路的调试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急躁。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我而言,知识上的收获重要,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

挫折是一份财富,经历是一份拥有。

这次设计必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上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
第六章参考文献
1 胡翔骏.电路基础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P46-P54
2 胡宴如.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P21-P23
3 杨志忠.数字电子技术.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P67-P69
4 王浩全.Protel DXP电路设计[J].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P56-P59
5 陈晓文.电子线路课程设计[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P16-P24
6 汪琳.电子工程师. PMOS电路设计[M],2007年9月,P78-P84
7 廖先芸.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P12-P15
8 孙萍编.电子专业英语[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P22-P41
9 Nordic VLSI ASA. nRF24E1 and nRF24E2 RF layouts[P]. Application Note, ordercode:
200503-nAN24-0.2003.
附录
PCB 图
原理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