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七章
2、发射功率的选择 激光束在大气中传播时,光能量不仅会受 到大气吸收、大气散射而衰减,还会因光束 的发散造成接收光功率损耗。 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单位面积内的光能 量越来越小。对口径一定的接收端来讲,接 收到的光功率也就减少了,因此在发送端往 往需要通过光学天线系统对激光束进行扩束。
当不使用发送光学天线 时,光束发散损耗较大, 1550nm波长尤为显著, 在2km处损耗达到23dB, 850nm的波长稍好一些, 但也达到了18dB;而使 用口径为10cm的发送光 学天线后,光束发散损 耗大大降低。
例如,对于一个4-PPM调制: 若M=(0,0),则l=0; 若M=(1,0),则l=1; 若M=(0,1),则l=2; 若M=(1,1),则l=3;
单位传信率 用来比较不同调制方式的一个参数,是 指每秒每赫兹传输比特数 γ=R/B(bit/(s· Hz)) 式中R是传输速率(bit/s),B是信号带 宽(Hz)
在获得了光束发散损耗的范围后,即可结合 考虑大气吸收、散射损耗以及背景噪声、大气 闪烁等因素,最终获得激光器发送功率的下限。 由于大气激光通信系统工作在近地环境,考 虑到激光对环境、生物可能造成的危害,激光 器的功率不宜过大,按眼睛安全标准,激光器 功率应小于17dBm,考虑到光发送天线对激光 束的扩束作用分散了激光束的能量,此限制可 适当放宽一些
d eff )
// 2 arcsin(
weff
)
deff为有源区的有效厚度,weff为有源区的有效 宽度,λ为激光波长 发散角越小,方向性越好
2、光束准直 准直光学系统的功能: (1)能够将激光束高效率的耦合到光学天线的馈 源上 (2)对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束进行整形,压缩 光束发散或光束束腰半径,改善远场对称性和光 斑形状
从图7.1可以看出,在小于300nm的紫外 波段,大气的透过率急剧下降,显然,该 波段虽然避开了太阳的高辐射谱段,但是 大气衰减太大,因此不利于大气激光通信。 对于常用的红外激光波段都是良好的大气 窗口。
考虑到器件的可行性,可以认为 810~860nm、1550~1600nm都是无线光 通信中可以选择的通信波长。从更好的抑 制背景光噪声的考虑出发,1550nm附近 是更适合的通信窗口,且与目前光纤通信 使用的波长一致,可用器件选择余地大、 制造水平高,价格也相应的比较便宜
4、热晕效应 所谓热晕效应,是指大功率激光束在大气中传 播时,激光束路径上的大气分子或悬浮微粒将吸 收部分激光能量而发热,且足以导致空气折射率 发生变化,从而使激光束发生附加的弯曲和畸变 等现象,也称热畸变效应 原则上讲,只要大气对激光能量有吸收就会 产生热晕效应,但在激光功率较低或吸收系数很 小的情况下,热晕效应对激光束传播影响极小, 通常可不考虑
在大气激光通信系统中应用FBG时,需要 将空间光束耦合进光纤,同时,由于FBG 是有选择地对某一波长范围的光波进行反 射,因此还需要使用光纤环形器调整光传 输方向,使反射的光波能够到达光电检测 器。
7.3.4 光学天线
1、光学天线的作用和类型选择 光学天线的作用: (1)在发送端,对激光束实现扩束,增大激光束 的束腰半径 (2)在接收端,增大接受面积,压缩接收视野, 减少背景光干扰 光学天线的结构形式:折射式天线、反射式天线 和折反射组合式天线 在大气激光通信系统中,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 通常选择折射式光学天线(由一组透镜构成)
在相同传信率时,单脉冲PPM调制要求传 输码率比OOK调制高,相应的带宽也大 PPM的功率及频带利用率两者之间的折中 率较好,IEEE802.11委员会于1995年11 月推荐PPM调制方式用于速率为 0~10MHz的红外无线通信
7.4.2 差分脉位调制
差分脉冲位置调制(DPPM)是一种在 单脉冲PPM调制基础上改进的调制方式。 对于一个L-PPM码组,它的位数是固定的 L位,其中一位为1,其他的位都为零。而 L-DPPM的码组位数是不定的,它是由一 串低电平后跟着一位高电平构成。
3、大气湍流 在大气光学领域,湍流是指大气中局部温度、 压力的随机变化而带来的折射率的随机变化。湍 流产生许多温度、密度具有微小差异而折射率不 同的漩涡元,这些漩涡元随风速等快速地运动并 不断的产生和消灭。 当光束通过这些折射率不同的漩涡元时会产生 光束的弯曲、漂流和扩展畸变等大气湍流效应, 致使接收光强的闪烁与抖动。
2、大气散射 大气散射是由大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的反射或折射造 成的,这些颗粒包括组成大气的气体分子、灰尘和大的水 滴。纯散射虽然没有造成光波能量的损失,但是改变了光 波能量的传播方向,使部分能量偏离接收方向,从而造成 接收光功率的下降 大气对光的散射主要有瑞利散射、米式散射和非选择 散射(又称几何散射) 在近地面大气层中,分子散射的影响是很小的,造成 光能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悬浮粒子的散射
当光纤纤芯经充氢处理,并使用紫外光干 涉谱照射一段时间,则可在纤芯的内形成 折射率沿轴方向产生周期性扰动,即形成 光纤光栅。反射型光纤光栅亦称光纤布拉 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纤 芯中折射率的周期扰动将导致相反方向传 输模式间的耦合,在满足相位匹配条件时, 对特定波长的光波具有很高的反射率。
在实际情况中,温差的扰动会使大气不断地混合, 产生许多无法预料的各种尺度的湍流元,这些湍 流元共同作用,加强了接收端的光强起伏(相同 时间内的光强起伏还与风速及当时的气象条件有 关)。因此对大气湍流的探测和观察是比较困难 的,大气湍流使信号探测变得不容易掌握,对大 气激光通信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很大的障碍。 目前,自适应光学技术可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但仍需对大气湍流的变化尺度及变化规律进行更 多的实验探索
DPPM调制信号将PPM调制信号的一个码 组中高电平以后的信号全部去掉。 在相同传信率的情况下,DPPM调制比 PPM调制占用的信道带宽少,而与OOK调 制相比,它的平均光功率要小。 DPPM调制后的信号数据量是不确定的, 这限制了DPPM在某些系统中的应用。
3、光束的聚焦 光检测器应放置在光学接收天线的焦点处
7.4 调制方法
目前的数字光通信系统大多设计为强度调制/ 直接检测(IM/DD)系统。应用于强度调制/直接 检测光通信系统中的调制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 一般的形式是开关监控(OOK)和曼彻斯特编码。 通常,光源由编码脉冲波形进行强度调制,同时, 直接检测接收机对强度调制后的信号进行解码。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输通道抗干扰能力,应用于 大气信道的光通信系统很多采用了脉冲位置调制 (PPM)。PPM是一种正交调制方式,相比于开 关键控调制方式,它的平均功率降低了,但是同 时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增加了对带宽的需求。
7.3.3 窄带光学滤波器
用于光信号检测的PIN、APD等光检测器件均 存在较大波长范围的响应区,因此落在这些波长 范围内的背景光不可避免的也要形成光电流,使 系统信噪比下降。
背景光源抑制方法: 1、采用不同的焦点成像或加长天线套筒对背景光 进行有效地遮挡 2、采用光学滤波技术对背景光进行抑制。 用于大气激光通信的光学滤波器基本类型有吸 收滤波器、干涉滤波器和原子共振滤波器。出于 成本考虑,通常在大气激光通信中可以使用价格 相对较低的DFT干涉型光学滤波器或光纤布拉格 光栅型光学滤波器
2、激光束的扩束 激光束是一种高斯光束,高斯光束可看作是均匀球面波 的一种推广,博伊德各和戈登已证明,高斯光束的传播轴 线与透镜主轴重合时,通过透镜后仍为高斯光束,只不过 表征高斯光束的参量发生改变。由透镜对高斯光束的变换 规律,即可导出扩束透镜的临界焦距。扩束透镜的临界焦 距等于该点波面曲率半径的1/2。当透镜的焦距大于临界焦 距时,对激光束起扩束作用,且扩束的最佳透镜焦距就等 于该点波面的曲率半径;反之,透镜对激光束起聚焦作用。 通常我们使用透镜级联的方法在较小的空间尺寸下实现 激光束的扩束。
7.3.2 半导体光源的光学准直
1、激光器的光束发散 半导体激光束的发散特性可以用发散角来描述。 发散角的定义为光功率密度下降为最大辐射方向 功率密度的一半的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
在垂直于结平面和平行于结平面的方向上的发 散角分别为垂直发散角θ ⊥和水平发散角 θ ∥。
2 arcsin(
折射式光学天线的主要优点是成本低, 光无遮挡,加之球面透镜工艺成熟,通过 光学设计易消除各种像差,且物镜组牢固 稳定,长期使用不变形。 为减少表面反射,通常各透镜还需要镀 上一层或多层针对工作波长的增透膜,如 采用多层镀膜技术,实际上此时该透镜还 起到了一定的光学滤波作用,可有效的减 少背景光的干扰
3、用于大气激光通信的半导体激光器 (1 )耦合阵列:难以实现1W以上的大功率衍射限输出 (2)不稳定谐振器结构:加工技术要求太高,不适合大批量 生产 (3)单片机式有源光栅放大器:单模输出功率小 (4)含外腔结构的多芯片器件:结构复杂、需要精确调整、 不适合大批量生产,而且衍射限功率不太高 (5)外腔注入宽面积放大器:稳定性差,制作技术复杂,不 能单片集成 (6)主振功率放大器LD:是目前最理想的结构。在主振功 率放大器的典型工作中,主振和功放分别偏置。主振可以 固定偏置,此时光输出功率随加到放大器的电流呈线性变 化;相反,放大器也可以固定电流偏置,输出功率改变振 荡器电流开、关。这种能力是唯主振功率放大器所具备的 优点—仅几百毫安控制电流就能获得几瓦单模功率
7.2 激光在大气信道中的传播特性
7.2.1 大气的特点 大气是由大气分子、水蒸气及各种杂志微粒组 成的混合物,这些粒子密度最大的地方是在靠近 地面的对流层,粒子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直 至穿过电离层(包含电离电子,它形成包围地球 的辐射带)。实际粒子的分布依赖于大气层条件。 由于温度差异、风等原因,大气中的分子、微 粒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其组成、湿度、密度等 都在不断的变化,使得大气常处于湍流运动状态
7.2.2 大气对激光束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