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一)
【摘要】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为肝炎病毒,目前已明确的肝炎病毒有,5种,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
除HBV为双链DNA病毒外,其余均为单链RNA病毒。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尤以HAV、HBV、HCV的感染更为突出。
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对于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上根据各种肝炎病毒有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能准确地进行病毒性肝炎的分型。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
(一)甲型肝炎病毒IgM、IgG抗体(抗-HAVIgM、抗-HAIgG)
目前主要通过ELISA检测抗-HAVIgM和抗-HAVIgG两种血清标志物对甲型肝炎进行病原学的检测。
在甲型肝炎感染的早期(发病后几天)血清中即可出现抗-HAVIgM,滴度很快升至峰值并持续2~4周,发病后1~2个月滴度和阳性率下降,于3~6个月消失。
因此,抗-HAVIgM阳性,尤其是滴度较高时(>103),常表明急性HAV感染或复发。
抗-HAVIgG出现较抗-HAVIgM稍晚,几乎可终身存在,抗-HAVIgG抗体阳性,则表示过去曾受过HAV感染,但体内已无HAV,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用于甲型肝炎(简称甲肝)的流行病学调查。
(二)甲型肝炎抗原(HAV-Ag)
在粪便或肝组织中检测到HAV-Ag可作为急性甲肝的证据,但检测不到HAV-Ag也不能排除感染甲肝的可能性,因为HAV-Ag的排出期很短,而且通常只在潜伏晚期。
发病前1~2周内,感染者可通过常规粪便检测HAV-Ag而被发现。
此时尚未出现ALT/AST 升高,也未出现抗甲肝抗体。
早期发现对于预防治疗很重要(在接触者中给予免疫球蛋白预防)。
粪便中HAV-Ag排泄的持续时间与传染持续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很好。
如果粪便HAV-Ag阴性,那么特殊的卫生措施,例如粪便消毒或隔离患者,就势在必行。
(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1.HBsAg是检测HBV感染的主要标志,主要在感染HBV后1~2个月在血清中出现,可以维持数周、数月、数年,也可能长期存在。
2.血清HBsAg阳性提示HBV感染,可见以下几种情况:乙型肝炎潜伏期和急性期;②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肝炎、肝硬化、肝癌;③慢性HBsAg携带者。
3.HBsAg也可从许多患者的体液和分泌物中测出,如唾液、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等。
4.HBsAg阴性的HBV感染也有报道,可能与S基因变异使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改变所致。
HBsAg阴性、HBV-DNA阳性的患者中发现其124位的半胱氨基缺失,结果导致HBsAg的分泌障碍。
目前,临床检测发现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检出率有增高趋势,提示有免疫复合物的形成、HBV多种亚型的交叉感染,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等多种可能。
(四)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1.抗-HBs是机体针对HBsAg产生的中和抗体,它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能够清除病毒,防止HBV感染,在急性乙肝中出现最晚,表示机体开始恢复,其抗体可持续多年,滴度与特异性保护作用相平行。
2.抗-HBs阳性意义:既往曾经感染过HBV,但现已恢复,且对HBV有一定的免疫力;②乙肝疫苗接种后已产生抗体。
3.抗-HBs如果以与HBsAg形成免疫复合物的形式出现,提示可能与肝细胞的免疫病理损伤有关。
(五)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1.HBeAg位于Dane颗粒的核心部分,是一种可溶性抗原,其合成受HBV遗传基因调控,
它的出现较HBsAg晚。
2.HBeAg阳性意义:提示病毒正在复制,有较强的传染性;②HBeAg持续阳性可发展为慢性乙肝;③孕妇HBeAg阳性,造成母婴垂直传播率可高达70%~90%。
3.可作为抗病毒药物疗效观察指标之一。
(六)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
1.抗-HBe是HBeAg的对应抗体,不是中和抗体,但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
2.急性乙肝患者抗-HBe阳性表示病情恢复、病毒复制减少或终止。
3.慢性乙肝患者抗-HBe 的出现表示病毒复制减少,并不意味着疾病的恢复,且易发生HBV-DNA整合现象。
4.抗-HBe阴性而HBV-DNA检出阳性的慢性乙肝,提示前C区有变异可能。
(七)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
健康的HBcAg携带者HBcAg为阴性。
免疫缺陷的HBcAg携带者(如经常透析的患者),HBcAg 总在肝细胞的核内以很高的比例出现。
HBcAg在肝小叶内点状分布提示慢性乙肝有高的炎性活力。
如果慢性乙肝和慢性丁肝同时出现,HBV的复制就受到抑制。
在这种病例中,即使出现很高的炎性活力,也不能在肝组织中检测到HBcAg,也不能在血清中检测到HBcAg和HBV-DNA。
(八)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