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机械制图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食品工厂设计 (8)生物化学 (12)食品化学 (15)食品微生物学 (21)食品加工原理 (24)食品营养与卫生 (27)食品分析 (30)食品工程原理 (38)果蔬贮运学 (43)烘焙食品工艺学 (47)农产品加工工艺学 (50)乳制品加工工艺学 (53)水产品加工工艺学 (60)软饮料工艺学 (68)发酵食品工艺学 (73)食品毒理学 (79)食品检验检疫 (86)食品质量管理 (88)食品卫生学 (90)HACCP原理和应用 (94)食品标准与法规 (96)食品工艺学 (99)食品生物技术 (106)水产品加工工艺学 (109)仪器分析 (120)功能性食品 (125)食品营养学 (128)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 (136)《机械制图》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图英文名称:Engineering Drawings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非机类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研究空间几何问题在平面上的图示和图解法及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制图基本知识,掌握用投影法作图的基本技能,基本掌握读图和绘图(包括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一般技能,并能绘制、阅读一些简单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3.适应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4.学时与学分:总学时54学时,总学分3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6.推荐教材:周静卿等主编,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中国农业大学,2004参考书目:(1) XX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编,机械制图(第五版),高等教育,2003(2) 同济大学、XX交通大学《机械制图》编写组编,何铭新,钱可强主编,机械制图(第四版),高等教育,1997(3) X朝儒等主编,机械制图(第四版),高等教育,2000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具有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8.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总成绩为考试成绩、绘图成绩与平时表现(作业、考勤等)之和。
成绩评定办法为: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绘图成绩×20%+考试成绩×70%。
二、教学内容及能力要求1.第一章绘图的基本知识第一节国家标准简介第二节绘图工具及其使用第三节几何作图第四节徒手绘图方法第五节平面图形的分析及画图步骤了解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内容,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
2.第二章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第一节组合体的三视图第二节组合体的分析方法第三节画组合体的三视图第四节读组合体的三视图第五节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掌握正确、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仪器和绘图工具绘制并阅读组合体视图的能力,绘图样要求做到“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和配置恰当,尺寸标注基本符合规定,字体工整,符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
3.第三章机件的表达方法第一节视图第二节剖视图第三节剖面图第四节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第五节表达方法综合举例掌握机件表达的方法。
4.第四章标准件与常用件※第一节键和销第二节齿轮第三节滚动轴承第四节弹簧5.第五章零件图第一节零件图的内容第二节零件图的表达方法第三节零件图的尺寸标注第四节读零件图具备识读简单的零件图的基本能力。
6.第六章装配图第一节装配图的内容第二节装配图的表达方法第三节装配图的尺寸标注第四节读装配图具备识读简单的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7.第七章计算机绘图基础※第一节计算机绘图简介第二节AutoCAD软件简介四、学时分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大纲修订单位:数学与信息技术系应用数学教研室执笔人:X波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课程英文名称: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3.课程类型:必修4.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5.总学时:54学时6.总学分:3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从数量方面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随机现象的认识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学会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理论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和各章重点、难点)1.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8学时)随机事件、基本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
事件之间的关系及运算规律;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概率的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它们进行概率的运算;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
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及贝叶斯(Bays)公式,事件独立性的概念;贝努利(Bernoulli)概型。
本章的重点是: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特别要掌握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以及对贝努利概型的事件的概率的计算。
2.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7学时)随机变量的概念。
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描述方法;理解分布列、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二项分布、泊松(Poisson)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均匀分布的性质;随机变量的一些简单函数的概率分布的求法。
重点是:熟练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中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均匀分布。
掌握求随机变量的一些简单函数的概率分布。
3.第三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8学时)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联合分布函数、联合密度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联合分布之间的关系。
二维正态分布及二维均匀分布;条件分布;随机变量独立性。
二维随机变量特别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重点是: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联合分布的关系,独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4.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6学时)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概念、性质、。
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均匀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重点是: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概念、性质与求法,熟悉常用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5.第五章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3学时)契比雪夫(Chebyshev)不等式及其在理论上的价值,利用契比雪夫不等式估计有关事件的概率;贝努利大数定律和契比雪夫大数定律;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和德莫佛-拉普拉斯(De Moi-vre-Laplace)极限定理。
本章的重点是:会用契比雪夫不等式估计有关事件的概率。
大数定律的实质。
用中心极限定理计算概率的近似值。
6.第六章样本及抽样分布(4学时)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样本以及样本观察值和样本容量的概念;统计量的概念。
常用统计量的分布。
本章的重点是:正态总体的常用统计量的分布及运用这些统计量进行计算。
查表计算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分布,7.第七章参数估计(6学时)矩法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法以及参数点估计的评选标准: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参数的区间估计,单个正态总体和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的区间估计。
重点是:能熟练运用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总体的参数进行估计,会对单个正态总体和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进行区间估计。
8.第八章假设检验(6学时)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步骤,假设检验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
单个正态总体和两个正态总体对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
重点是:熟练掌握关于单个正态总体和两个正态总体对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
9.第九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6学时)方差分析的概念,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重点是:单因素方差分析;会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会用它解决线性回归问题。
四、实验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利用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及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54学时中安排2~4学时学习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l)或者SPSS 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课外安排上机实习,进行演练。
实验要求:熟悉利用Mathematical或SPSS进行统计分析。
能通过应用实例学会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并具备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考试六、成绩评定: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与作业30%七、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概率统计基础理论学习与上机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八、教材与参考书教材:沈恒X.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 :高等教育.参考书:[1]姚孟臣编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指导与典型例题分析[2]茆诗松周纪芗编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与解答》(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3]王松桂等. 《概率论基础》.:工业大学[4]王梓坤.《概率论基础及其应用》. :科学.1979年2月.[5]X光祖.《概率论与应用数理统计》. :高等教育.2000年8月.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6]陈希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 XX中国科技大学2001年8月. [7] 魏振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十三讲》. :中国统计.2000年8月.[8] 华东师X大学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1985年.[9]X尧庭、方开泰. 《多元统计分析引论》(第三版). :科学,1997年九、其他必要的说明具有高等数学的基础。
《食品工厂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工厂设计英文名称:Food Factory Design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食品工厂设计是适合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以工艺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书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能力,并具备基本的设计、绘图能力,初步具备设计食品工厂的能力。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把在高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以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综合运用,初步具备设计食品工厂的能力。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工厂工艺设计的能力, 结合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完成工程师的综合性基本训练。
3.适应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4.学时与学分: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8学时,学分3分。
5.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6.推荐教材:王颉主编,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化学工业,2006 参考书目:XX轻工大学、中国轻工业XXXX编,食品工厂设计基础,中国轻工业,1990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见习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