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

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

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荡然无存月明风晴长途跋涉深不可测B.哀草连天转弯抹角不折不扣触目伤怀C.充耳不闻束手无策情郁于中连声诺诺D.面如死灰大庭广众天衣无缝物竟天择2 .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3 . 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表意正确的一句是()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C.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C.寓言给人启迪。

《黔之驴》告诉人们,不能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到,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愚公移山》启示人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D.“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指对方;“欲报之于陛下也”中的“陛下”是对皇帝的谦称。

5 . 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是A.电影都快开映了,你是去呢?还是不去?B.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要靠理论来指导。

C.学校对面的三、四十米处有一间小书店。

D.初夏时节,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枇杷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儿。

6 .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参差(cēn)包庇(bì)汗流浃背(jiā)深恶痛绝(wù)B.绽开(zhàn)脸颊(xiá)一丝不苟(gǒu)锲而不舍(qiè)C.胆怯(què)炽痛(zhì)梦寐以求(mèi)气冲斗牛(dǒu)D.顷刻(qǐng)校补(jiào)鲜为人知(xiān)鞠躬尽瘁(cuì)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非凡皆自“愚处”起尉承栋①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

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

”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②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

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

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

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③“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

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

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

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

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

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④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

”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⑤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

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

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

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

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

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⑥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

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

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

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的。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2日)7 . 开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8 . 第③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9 . 请你为第⑤段中“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10 . 小明同学做事总是眼高手低,常常半途而废,请你结合文章观点委婉地劝说一下小明。

秃的梧桐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

哦,可恶!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

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

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

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

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4)——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11 . 文中的梧桐面临着哪些恶劣环境?但他还是“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2 . 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13 . 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他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

14 . 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在文中找出两例精彩描写,并作简要赏析。

15 . 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16 . 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三、情景默写17 . 补全下列古诗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5)__________________,胡不归?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_____?(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襟,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课内文言文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18 .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D.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19 . 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长跪而谢之(感激)始一反焉(同“返”,往返)B.安陵君其许寡人(他,代词)香远益清(更加)C.寡人谕矣(明白,懂得)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D.比至陈(等到)利尽南海(利用)20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