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一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一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一教育心理学(初等)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解析:初创时期是指20世纪20年代之前,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答案】D。

3.【答案】C。

解析:奥苏贝尔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4.【答案】D。

解析:在儿童期,附属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

5.【答案】C。

解析: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B。

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了从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的发展。

9.【答案】A。

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10.【答案】D。

解析: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各类学生都能表现出问题行为。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D 。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C。

解析:这是个体从童年期过度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17.【答案】D。

解析:教师成熟的标志是关注学生的阶段。

18.【答案】A。

19.【答案】C。

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

包括行为方式和水平的调节,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

意志具有自觉性.果断性等品质。

20.【答案】B。

解析: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21.【答案】A。

解析:根据迁移的方向划分为顺向与逆向迁移;根据迁移内容划分为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22.【答案】D。

解析:问题解决具有三个特性——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

A项无目的,B项无认知,C项这是单独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具有序列性的认知过程。

23.【答案】B。

24.【答案】C。

25.【答案】D。

解析: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

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26.【答案】A。

27.【答案】C。

解析:ABD是对程序性知识的描述。

28.【答案】A。

解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儿童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幼儿独立探索的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动自主的个性。

29.【答案】A。

解析:题干描述属于观察模仿学习,来自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体现了班杜拉的认知-行为主义理论。

30.【答案】B。

解析:习俗水平的分为两个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遵守法律定向阶段。

31.【答案】C。

32.【答案】A。

33.【答案】B。

34.【答案】A。

35.【答案】D。

解析: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

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

36.【答案】D。

37.【答案】C。

解析:技能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减缩性;动作技能对象具有客观性、执行具有外显性,结构具有展开性。

38.【答案】B。

解析:激活功能是指激发个体活动;导向功能是指向某一具体事物;强化功能是某一事物对个体需要的满足,进而进一步产生行为;调节和维持作用是维持和调节个体行为的作用。

39.【答案】B。

40.【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41.【答案】ABD。

解析:C选项错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的社会性过程,并不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简单过程。

42.【答案】ABC。

43.【答案】ABCD。

44.【答案】BC。

解析:根据系列位置效应,回忆系列材料时,最先呈现和最后呈现的材料,不受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遗忘最少。

此外,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要快得多。

45.【答案】BCD。

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包括去中心化,思维的多向性和守恒概念的出现。

三、判断题46.【答案】√。

47.【答案】√。

解析: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48.【答案】×。

解析:奥苏伯尔认为,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加涅认为概念学习是学习运用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

49.【答案】√。

解析: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含义重新进行了调整,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50.【答案】×。

51.【答案】×。

解析:智力正常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智力超常与智力落后在人群中占少数,大多数人的智力是一般。

智力超常与智力一般都属于智力正常的范围,都达到了心理健康智力标准的基本要求,智力落后属于智力不正常的范围,它达不到心理健康的智力标准。

—般说来,智商110-120者称聪慧,120-130者称为优秀,130以上者称为资赋优异。

52.【答案】×。

53.【答案】√。

54.【答案】×。

解析:一般而言,只有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有高层次需要的追求。

但是有些人会越过低层次的需要,追求高层次的需要。

55.【答案】√。

解析:意义学习可以发展智力。

因为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

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即先行组织者。

四、简答题56.【参考答案】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

其基本关系表现为:(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57.【参考答案】(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同伴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58.【参考答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59.【参考答案】认知方式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

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但是它并不影响学习是否发生,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五、论述题60.【参考答案】教学策略指教师所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1)发现教学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2)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策略。

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

3.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1)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2)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l)是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助者,可以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

(3)掌握学习掌握学习即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六、案例分析题61.【参考答案】根据动机理论,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分别运用了以下几种动机原则:(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是进行了正确的成败归因,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从三个维度划分分别是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

当学生总是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消极心理,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把成绩落后归为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即努力),提高学生改变现状的信心。

(2)上课提问难度适当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兴趣。

(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并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是根据强化理论,当学生出现积极的学习行为时及时给予强化,增加该行为的发生频率,进而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对学习的热情。

(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利用了自我效能感理论。

鼓励点滴进步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加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学习的动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