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
--在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今年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工作重点,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含金量很高,特别表现在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和用地管理上,将会带来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
发展县域经济,对我县而言,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落后局面,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工业经济,难点在农村经济。
因为县域经济的核心问题仍然是“三农”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讲,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过程。
因此要大张旗鼓坚持以工业主导不动摇。
那么,农业在发展县域经济中起什么作用?我们认为,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要以工业化理念办农业,立足农业资源、面向农村发展工业,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和重要抓手。
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工农互促。
结合我县实际,就是要围绕“三茶一叶一竹一花”,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
第一、大力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增强县域经济驱动力。
针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重点突破,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大龙头”和规模型产业基地,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其开拓市场、招商引资和科
技创新能力,促使企业快速发展,促进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力争三年内全县培育2-3家年营销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家年营销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以带动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第二、大力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呈现出异乎寻常的竞争优势,成为带动一个地区经济腾飞的骨干力量,我县茶产业集群建设已初见端倪,这给我县茶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以工业园区为依托,以茶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延长茶产业链,充分利用我县茶叶加工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县”的机遇,争取在3-5年内把我县茶产业集群打造成为茶叶加工行业内的“航空母舰”,使茶叶成为我县绿色产业、富民产业。
同时加强油茶、茶干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快箬叶加工企业的规模扩张,发展木竹精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步形成以茶产业为重点突破,其它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
第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县域经济新动力。
农村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经济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建设乡村福地为抓手,以“福山、福水、福人家”为主题,建设乡村旅游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潜力所在,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准确定位,通过特色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动力。
一是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依据村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加快“一村一品”特色格局形成,重点抓好盐甫村的生态循环经济示
范基地、资村的优质粮油示范基地、双龙村的茶干加工业示范基地、右龙村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二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充分挖掘文化民俗,提升旅游品味,延伸旅游链条,拓展旅游内涵。
大力开发接待服务型、农事参与型、文化体验型、休闲度假型等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实现示范村产业发展与旅游结合、与生态结合、与徽文化结合。
三是加强资金整合力度。
进一步强化县直部门、相关企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力度,加强对各级财政支持资金的整合使用和管理,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
第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村组织的凝聚力。
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县已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7个(成员人数在100人以上15个),累计发展会员6004人,但大部分专业合作组织仍是松散型,真正与基地、农民紧密联系的不多,下一步,在专业组织发展上,一方面要突出量的扩张,另一方面重点是规范内部建设,引导各类专业组织加强对成员在生产、收购、加工等方面开展有效服务,积极探索在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建立对组织成员的返利分配制度。
第五、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增强农民主体创业能力。
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一是要建好培训基地。
进一步办好德胜鲁班木工学校等职业教育,强化各类培训基地建设,加大“阳光工程”实施力度,在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基础上,加快我县的木工、
服装等特色劳务品牌的形成;二是要发展劳务输出组织。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快建立基地型、中介型、市场型劳务输出组织,实现劳务输出由零散化向集群化转变和自发性向有序性转化。
三是把劳动力创业培训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对15个示范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四是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努力营造“返乡创业光荣,建设家乡有功”的氛围,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发展民营企业,在一些具备条件的乡镇,可设立农民创业园区。
第六、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化县域经济支撑力。
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先导,要以项目支撑经济,以项目明确责任。
通过项目来扩大招商引资,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
农业项目建设上,要着眼于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眼于东部地区产业梯度的转移,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在茶业、油茶、茶干等优势产业上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精深加工型企业,尤其是吸引国内外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旗舰”型龙头企业入驻,以此带动全县产业的升级,提高产业链条。
在蔬菜、养殖等产业化水平较低的产业上重点引进与壮大一批带动力强、安置就业多的企业和项目,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我县强英鸭业发展潜力很大,带动能力强,对这些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农民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要制定专门的扶持措施,着重在项目申报、产品认证等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搞好服务。
几点建议:
1、强化资金筹措。
建议县委、政府通过整合各项资金,鼓励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筹资等方式,建立县域经济发
展基金,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推进全民创业。
鼓励全县干部职工投身全民创业,进一步鼓励在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投资创业,对投资创业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在资金、信贷等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扶持政策。
3、强化金融支持。
建议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金融服务产业化组织计划”,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型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切实解决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融资难的问题。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休宁县农业委员会
二OO六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