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病理生理学试卷名称:2021年1月病理生理学正考满分:100 单选题1.病因学主要研究(分值:1分)A.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B.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C.疾病发生的诱因D.疾病发生的条件E.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参考答案:B2.下列哪项可引起细胞内水肿(分值:1分)A.SIADHB.高渗性脱水C.低渗性脱水D.低钾血症E.代谢性酸中毒参考答案:A3.下列哪种情况能引起酮症酸中毒(分值:1分)A.酒精中毒B.休克C.过量摄入阿司匹林D.CO中毒E.严重肾功能衰竭参考答案:A4.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分值:1分)A.严重腹泻B.肾小管酸中毒C.过量摄入含氯药物D.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E.水杨酸中毒参考答案:E5.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分值:1分)A.Cushing综合征B.大量使用噻嗪类利尿剂C.高钾血症D.醛固酮增多E.剧烈呕吐参考答案:C6.下列哪种情况导致的缺氧有发绀(分值:1分)A.休克B.贫血C.CO中毒D.氰化物中毒E.亚硝酸盐中毒参考答案:A7.下列哪一种中毒不引起血液性缺氧(分值:1分)A.亚硝酸盐中毒B.煤气中毒C.磺胺中毒D.三氧化二砷中毒E.过氯酸钾中毒参考答案:D8.下列哪一种体温升高不属于过热(分值:1分)A.皮肤鱼鳞病B.中暑C.妊娠D.先天性无汗腺E.甲状腺机能亢进参考答案:C9.发热的发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分值:1分)A.外致热原B.内生致热原C.前列腺素D.抗原抗体复合物E.类固醇参考答案:B10.高热患者容易发生(分值:1分)A.水肿B.水中毒C.等渗性脱水D.高渗性脱水E.低渗性脱水参考答案:D11.革兰阳性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分值:1分)A.血凝素B.脂多糖C.肽聚糖D.全菌体和其代谢产物E.全菌体和内毒素参考答案:D12.精神应激诱导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机制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分值:1分)A.血胆固醇升高B.儿茶酚胺引起外周阻力血管收缩C.醛固酮增多,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多D.血管紧张素Ⅱ引起小动脉收缩E.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参考答案:A13.应激时泌尿系统的主要变化有(分值:1分)A.尿量增多、尿比重降低B.血尿、蛋白尿C.肾小球滤过率降低D.水钠排泄增多E.肾小球泌H+功能明显降低参考答案:C14.下列哪种蛋白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分值:1分)A.纤维蛋白原B.铜蓝蛋白C.胶原蛋白D.前白蛋白E.C反应蛋白参考答案:D15.下列哪种体液性物质与休克进展期血管扩张无关(分值:1分)A.激肽B.腺苷C.组胺D.血管紧张素ⅡE.NO参考答案:D16.死腔样通气可见于(分值:1分)A.肺动脉栓塞B.胸腔积液C.肺不张D.支气管哮喘E.肺实变参考答案:A17.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不能采用高浓度吸氧,是因为(分值:1分)A.诱发肺不张B.可能引起氧中毒C.使CO2排出过快D.PaO2接近正常会消除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性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D18.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主要原因是(分值:1分)A.尿素经肝肠循环弥散入肠道B.上消化道出血,肠道内蛋白质增多C.食物中蛋白质经细菌分解D.呼吸性碱中毒,小管腔生成NH4+减少E.肝脏鸟氨酸循环障碍,氨清除不足参考答案:E19.肝性脑病患者应用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分值:1分)A.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产生和释放B.防止胃肠道感染C.防止腹水感染D.防止肝胆道感染E.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参考答案:A20.肾小管原尿返流是由于(分值:1分)A.尿量过少B.原尿流速改变C.肾间质水肿D.上皮细胞坏死、脱落E.肾小管阻塞参考答案:D填空题21.诊断II 型呼吸衰竭的主要血气标准是()。
(分值:1分) 参考答案:PaO2<60mmHg,PaCO2>50mmHg22.肺通气功能障碍一般引起()型呼吸衰竭。
(分值:1分)参考答案:Ⅱ23.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和()。
(分值:3分)参考答案: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解剖分流增加24.慢性肾衰患者常出现尿液浓缩和稀释功能丧失,尿比重较固定,称为()尿。
(分值:1分)参考答案:等渗25.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和()四期。
(分值:4分)参考答案:肾储备功能降低期(代偿期),肾功能不全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名词解释26.标准碳酸氢盐(分值:4分)参考答案:在标准条件下(Hb的氧饱和度为100%,温度37℃,PCO2=5.3Kpa),测的血浆中NaHCO3浓度。
27.缺氧(分值:4分)参考答案:组织氧供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28.肠源性紫绀(分值:4分)参考答案:食用含硝酸盐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肠道内被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使大量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且与已结合氧的亲和力增强,释放氧减少。
因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称之为肠源性紫绀。
29.应激性溃疡(分值:4分)参考答案:是指在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休克、败血症、脑血管意外等应激条件下所出现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急性损伤,其主要表现为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糜烂、溃疡、出血。
30.休克(分值:4分)参考答案:机体在各种有害因子作用下发生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微循环灌流量严重不足等严重急性血液循环障碍,特别是微循环障碍、组织细胞受损,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功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害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问答题31.试述水肿的发病机制。
(分值:10分)参考答案:水肿发病的基本机制是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前者包括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以及淋巴回流受阻,这些因素均会导致血管内胶体滤出大于回收而使组织液生成过多;另一方面是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包括GFR↓和近曲小管、髓袢以及远曲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增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
32.简述DIC患者的出血机制。
(分值:10分)参考答案:(1)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因大量消耗而明显减少。
(2)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纤溶酶增加,使得纤维蛋白凝块溶解,同时纤溶酶还可水解因子Ⅴ,Ⅶ,Ⅱ,Ⅻa等使之进一步减少。
(3)FDP形成:可抑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抗凝血酶作用。
33.简述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
(分值:10分)参考答案:劳力性呼吸困难多见于心力衰竭中的左心室衰竭。
①体力活动时四肢血流量增加,回心血量增多,肺淤血加重;②体力活动时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左心室充盈减少,肺循环淤血加重;③体力活动时机体需氧量增加,但衰竭的左心室不能相应地提高心输出量,因此机体缺氧进一步加重,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出现呼吸困难。
34.简述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
(分值:10分)参考答案:慢性呼吸衰竭引起的右心肥大与衰竭称为肺源性心脏病,其主要机制为肺动脉高压、缺氧和酸中毒。
①肺泡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酸中毒使肺小动脉收缩,增加右心后负荷; ②肺小动脉长期收缩可引起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肥大和增生,使管腔变窄从引起肺动脉高压;③长期缺氧引起代偿型红细胞增多症可使血液的粘度增加,而加重右心负荷;④肺部病变使肺毛细血管床大量破坏如肺小动脉炎、肺栓塞也促进肺动脉高压的形成;⑤缺氧和酸中毒也可降低心肌的收缩或舒张功能; ⑥呼吸困难时,用力吸气或呼气可以使胸内压异常波动,从而影响到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
35.简述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分值:10分)参考答案:肝性脑病是肝癌终末期的表现,是导致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约为35%)。
肝性脑病常系癌组织严重损害肝实质或同时合并肝硬化导致肝实质广泛破坏所致。
上消化道出血、感染、低钾血症、手术打击、抽放腹水不当及应用大量利尿剂和有损于肝脏的药物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
仅能针对其诱因防治,仍缺乏有效的疗法。
因病情较晚,治疗成功者鲜见。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可能与下列一些因素有关:(一)氨中毒学说:正常情况下,氨的生成和清除保持着动态平衡,从而使血氨水平维持正常。
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血氨水平可升高。
血氨水平升高可以是氨生成增多或(和)氨清除不足(鸟氨酸循环障碍)所致。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儿茶酚胺如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是神经系统中正常的神经递质,通常血液中的儿茶酚胺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故脑内儿茶酚胺必须依靠神经组织自身合成。
蛋白质饮食中带有苯环的氨基酸如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它们在肠道中经细菌的脱坡作用可形成苯乙胺和酪胺,此类生物胺被肠道吸收后由门静脉人肝。
(三)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正常情况下,血浆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保持较适当的比例。
AAA(芳香族氨基酸)大量进入细胞,使假性神经递质生成增多,并抑制正常神经递质的合成,最终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是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的补充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