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语言第一章公关语言概述1、“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2、公共关系语言艺术:是指在公共关系实践活动中,活动主体在公共关系基本原则和语言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使用语言而表现出来给人以美好感受并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3、公关语言艺术的作用:1)畅通信息传递2)加深情感沟通3)促进关系协调4)激发众行为第二章公共关系语言的语言基础1、语言的共性:A.交际工具B.约定俗成C.不断生成2、语言变休A.情境变休B.地域变体C.社会变体D.时间变体E.功能变休3、汉字的特点A.汉字呈方块形状B.汉字具有象形性C.汉字具有代表性4、现代汉语词汇中的词语可以分为沿用词、新生词、外来词、行业词、成语和惯用语第三章公共关系语言理论基础第一节公共关系语言的逻辑基础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的主要特点:直接性和具体性2)理性认识的主要特点:间接性、概括性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也是理性认识的基本方式表达概念的形式是语词2、概念的含义:概念是反映客观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语词。
3、概念与语词的关系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区别:1)概念与语词不属于同一范畴。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2)并非语词都单独表达概念3)不同语词表达相同概念4)相同语词可表达不同概念4、明确概念的主要逻辑方法定义—划分---限制---概括5、判断的定义:判断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或关系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表达判断的是形式语句。
6、判断与语句的联系与区别联系:语句是判断的表达形式,判断是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任何判断都必须通过语句来表达。
区别:1)判断与语句属于不同范畴2)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
3)不同的语句表达相同的判断。
4)相同的语句表达不同的判断。
7、把握好判断的真实性,准确性,恰当性。
8、推理的定义: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9、推理的类型:真实可靠的推理必备两个条件:1、推理的前提必须真实 2、推理必须遵守相应规则10、常用推理规则:真言三段论的推理规则1)每个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2)中项在两个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到结论中不得周延假言推理规则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2)必要条件假方推理3)选言推理相容关系的选言推理(只能先否定后肯定)不相容关系的选言推理11、思维规律第二节公共关系语言的心理基础1、心理定势:就是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出现的心理准备状态。
2、心理定势的特点:自发性、内隐性、稳定性、能动性、规范性、综合性、变化性3、心理定势的类别:微观心理定势,宏观心理定势,流行心理定势。
第三节公共关系语言的文化基础1、文化的构成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行为文化2、文化与语言的关系:1)语言是文化行为的工具2)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3)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4)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3、文化背景与语言沟通的关系:1)语言与文化的相互补充2)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差异a)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同语义b)文化差异导致语言不对应第四章公共关系语言的基本形式第五章公共关系语言的应用原则第一节遵循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一、以总原则为指导方针二、以实践原则为行为规范三、以具体活动原则为准绳公共关系总原则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艾维李和伯内斯的公共关系思想基础之上。
1906年在《原则宣言》中提出的公共关系的基本思想:讲真话第二节言由旨遣一、公共关系语言的应用目的(一)传播信息(最基本目标)(二)联络感情(三)改变态度(主要目标)(四)引起行为(最高目标)第三节言贵情真一、尊重公众二、体现真诚三、自然得体第四节言因客异二、区别公众的主要标准A.公众的变化过程: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B.公众对组织的态度:顺意公众、逆意公众、独立公众C.公众对组织的作用:次要公众、边缘公众、首要公众D.公众面临的问题E.公众的基本需求。
三、区别公众的主要内容1.区别公从的思想情感2.区别公众的接受能力3.区别特殊公众的心理第五节言随境迁一、语言环境的含义:即言语环境,是指语言交际过程中选择语言符号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前言后语,上文下文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主客观环境因素。
二、语言环境的主要特点A.语言目的的确定性B.语言规范的多变性C.言语场合的复杂性D.语言形式的多样性三、语言环境对表达的作用1)为索引语句提供指示对象2)补充省略语句表达的内容3)可以消除语句本身的歧义4)判断语言的表达是否恰当5)帮助理解语言表达的含义6)可以丰富语言表达的内涵四、语言环境对表达的影响A.影响语言表达者的情绪B.影响表达内容和方式C.影响体态语言的应用D.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五、言随境迁原则的基本要求1)时间背景的选择与利用:时序、时况、时段、时代、时机2)空间背景的选择和利用(空间背景是指语言表达时的具体地点、场合、区域、氛围等因素)3)关系环境的选择和利用(关系环境是指语言表达者与接受者与其相关的人物之间的人际关系。
)A.事缘关系人际背景B.地位关系人际背景C.业缘关系人际背景D.亲疏关系人际背景4)狭义语境的选择和作用(是指交际双方口头语言表达的前言后语、书面语言表达的上文下文以及表达所涉及的话题背景)A.前言后语B.上文下文C.话题背景第六节言应有度一、标准规范(一)发音清晰(二)用语贴切(三)语法规范二、恰当适度(一)突出主题,紧扣中心(二)条理清楚,言之有序(三)前后连贯,重视首尾(四)详略得当,深浅适度(五)多用双音,少用长句第六章公共关系语言的分析理解第一节传播沟通与噪音干扰一、传播模式与沟通方式(一)大众传播模式1)5W传播模式(1948年由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2)新型控制率模式(由奥斯古德首先提出,施拉姆完善)3)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二)人际沟通方式A.交往主全与交往对象B.交往手段C.交往环境D.交往内容E.交往目的(三)传播与沟通的共同特点A.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双向互动性B.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明确目的性C.噪音干扰在传播沟通中的重要性D.信息转换对于表达效果的制约性二、信息干扰及消除措施(一)大众传播的干扰及消除A.编码干扰B.信息干扰C.媒介干扰D.信宿干扰(二)人际沟通的障碍及排除1.常见心理障碍:1)信息沟通的障碍2)情感沟通的障碍3)交互作用的障碍:人际知觉障碍、角色知觉障碍、自我意识障碍2.心理障碍的排除1)遵循交往原则A.择善弃恶,互帮互促B.相互理解、相互尊重C.协调平衡,分清主次D.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2)排除障碍的具体措施A.调节平衡法B.感情移入法C.自我安慰法D.心理相容法E.补偿迁移法F.自我表露法第二节倾听与理解倾听是指对以声音为载体的信息的接收过程理解是对通过有声语言所接收信息的转换过程一、倾听的重要作用(一)倾听是建立与协调关系的重要途径(体现尊重、体现热情)(二)倾听是获取和反馈信息的主要手段二、影响听解的因素(一)表达者所使用的语言(二)交往所处的语言环境(三)接收者的主观能动性A.选择性接受B.选择性理解C.选择性记忆D.选择性参与E.选择性认知三、听解的基本要求1.要认真听2.要听清听懂3.边听边整理4.边听边分析5.边听边记忆6.养成好习惯四、倾听的一般技巧1.全神贯注2.积极参与3.排除干扰4.整理概括5.揣摩推测第三节阅读与理解一、阅读是理解书面语言的主要方式阅读是指以文字为载体的信息的接收过程二、阅读理解的过程分析:感觉知觉阶段、辨析理解阶段、形象抽象阶段。
三、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朗读与默读法、精读法与略读法、规范性读解、利已性读解与曲解四、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一)不同语言单位的读解技巧:语词的讲解、语句的读解、修辞手法的读解(二)不同语体文章的读解技巧:应用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文学语体。
第四节观察与释解释解形体语言的原则(一)整体性原则(二)制约性原则:文化背景制约、言语环境的制约(三)个性化原则(四)价值伦理原则三、释解体态语言的局限(一)视觉的局限性(二)心理的局限性(三)知识的局限性四、体态语言的观察释解第七章公共关系语言的方法技巧第一节逻辑方法二、逻辑方法的类型1.正名法:明确概念的方法:定义法、划分法、限制法、概括法2.喻证法。
即类比法和比喻法3.对比法:将两件事物摆放在一起,进行对照说明,以便人们能明确得出结论的方法。
4.归谬法5.反证法:通过指出对方的观点错误,以此来说明自己观点正确。
6.例证法。
通过列举事实,从中归纳出一个结论,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并反驳对方的观点。
7.淘汰法。
也叫选择排除法8.条件法:是利用假言判断中两个分句之间的条件与结果的必然联系来说明问题的逻辑方法。
9.二难法。
也叫双手重假定。
即一方提出关于议题的可供选择的两种假定,由两咱假定扮演出来的结论都会使对方感动为难。
10.区别法。
通过强调此事物与披事物之间的差别,来说明此事件与披事件无关,以此来说服对方或拒绝对方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哲理方法哲理方法是指应用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来论述或说明问题的方法。
一、哲理法的作用1.使语言更加简洁凝炼2.使语言更显格调高雅3.使语言更具感召力量二、哲理法的应用1.作为主题:公关活动、公关广告、演讲的主题。
2.阐发主旨3.用于通篇三、哲理法的类型1、警策型2、若愚型3、忠告型4、总结型四、应用哲理法的注意事项1、不可过分2、富有新意3、体现特色第三节幽默方法一、幽默法:是运用意味深长的诙谐语言抒发情感、传递信息,以引起听众的快慰和兴趣,从而感化听众、启迪听众的一种艺术手法。
二、幽默法的作用1、愉悦公众2、启迪公众3、感化公众4、摆脱窘境三、幽默法的类型1、歪释曲解法2、仿词套句法3、旁敲侧击法。
4、痴言傻语法5、相关对比法6、巧换词序法7、妙喻双关法8、挪用移就法。
9、曲解回避法10、自我解嘲法第四节委婉的方法委婉也叫做婉转、婉曲,是指在交谈中不直陈本意,而应用迂回曲折的含蓄语言来竟未让人思而得之的方法。
一、委婉法的作用1、便于理解接受2、便于协调关系3、避免直接冲突4、避免语言粗俗二、委婉法的类型1、回避禁忌2、李代桃3、围魏救赵4、推诿搪塞5、诱导否定6、回以自解7、诙谐调侃8、翻新出奇第五节其他方法一、转移话题1、答非所问法2、观风转舵法3、节外生技法4、打断引开法二、反向立意:就是通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的语言创新而实现良好表达效果的方法。
1、反话正说2、正话反说3、反释倒解三、模糊方法:是指有意应用不确定或不精确语句以便实现特定目的的表达方法1、回避式:是指对于不便于直接表达或回答的问题采取模糊的方法加以回避2、宽泛式:是用外延宽泛、富有伸缩性的语言传递主要信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