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讲座
3,新生儿肺炎的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
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球菌感染性的肺炎,仍应首先给予青 霉素治疗.应用3~5天,疗效不佳,再选用药敏提示药物或更用 (半)合成青霉素类或头孢类 . 对于院内感染耐药菌引起的肺炎应当使用含内酰胺酶抑制剂 的药物如含有棒酸或克拉维酸的合成广谱抗生素,或者碳青霉稀 类(泰能,美平). 对于抗病毒治疗可应用病毒唑,更昔洛韦. 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肺炎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 罗红霉素.
2,新发和突发感染或传染性疾病的不断出现与猖獗.
2003年SARS, 2005~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2003~2004美国,18岁以下人口流感的高死亡率, 2004~2005年冬春季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呼吸道感染病原的变迁和耐药率的提高
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为主要病原.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性肺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越来越成为主要致病菌
②危重状态——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症:重症肺炎可以发生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进一步发展可 以发生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③恶性病或慢性病基础上的肺部感染状态—— 反复发生肺炎和心衰,呼衰.如具有肺血多,肺动脉高压的先
心病患儿,即使肺炎轻微,临床表现也非常严重,肺炎可迁延不愈,反复发生.
婴幼儿重症肺炎的处理策略
① 快速保持呼吸道的开放,并作快速 心肺功能评价. ② 尽早应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NCPAP 呼吸支持. ③ 合并呼衰,心衰的处理.
六 呼吸道抗生素应用的误区
1,确定是病毒感染,仍然使用抗菌素. 2,门诊过度应用静脉给药. 3,滥用"高级"抗菌素 4,不注意按抗菌素的药代动力学合理安排用 药时间 5,不注意抗菌素的不良反应 6,频繁更换药物品种或疗程过长 7,过多联合用药
进入此期,经治疗大约持续平均2~5天(3天占83.9%).此期严重者可发 生呼吸衰竭等严重状况.病毒血症症状明显.
缓解:一般状况好转,但肺炎体征更加明显.罗音大约在1~.5周消
失 (9天内占77.9%).
恢复:恢复期开始于发病4~7天,呼吸和精神好转时.
2,流行性喘憋性肺炎
根据症状轻重可以分为3型 普通型 重型 极重型:多见于小婴儿,体质虚弱,肺发育不良,以及有重要脏器
2,新生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
产前感染: a.细菌是主要病原:孕妇阴道内的细菌常有大肠埃希菌,克雷白杆菌,李斯 细菌是主要病原:
特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
b.病毒也是重要病原:已报道的病毒有十余种.主要有巨细胞病毒,柯萨奇 病毒也是重要病原
病毒,腺病毒,水痘病毒等.
c.临床发病:产前感染的肺炎常在生后3~7天发病,但产前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往 临床发病: 临床发病
1,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 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 的一种微生物 没有细胞壁 呈高度多型性 胞内寄生
1,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 起病缓慢 急性期症状明显,体征发现少 临床发现不如X线多,明显 恢复期1~2周或更长,可有再感染
1,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
1.早期双肺纹理增多模糊与网状阴影,以间质病变为主,与病毒 性肺炎,机遇性肺炎等无法区别. 2.中下肺野较低密度斑片状的阴影.密度不均,常呈单侧. 3.一个肺叶或肺段实变,但边缘模糊呈网状结节状,无清晰的分 界,常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并随症状的吸收而缩小或消失. 4.并发症较多,尤其胸膜炎的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和 胸膜反应性增厚. 5.一般两周左右开始吸收,1-2月可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
小儿肺炎最新进展的几个问题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 张 岩
一,小儿肺炎的现状
1,全球资料 每年200多万儿童死于肺
炎,99%在发展中国家.
2,国内资料 每年30万婴幼儿死于肺炎.
一,小儿肺炎的现状
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新关注问题 1,感染性疾病对儿童生命构成的威胁仍然存在.
每年仍有1300万儿童因感染性疾病而死亡,其中1000万是5岁以下儿童,99%发生于发展中国家.
衣原体肺炎…)
7,其他:流行性喘憋性肺炎…
三,新生儿肺炎
1, 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 2, 新生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 3, 新生儿肺炎的治疗问题
1,新生儿肺炎的临床
1.拒乳,反应低下,哭声低弱. 2.口吐泡沫,阵发性发绀,可有咳嗽. 3.发热或体温不升. 4.呼吸浅促,鼻翼扇动,三凹征.严重者呼吸不规则, 出现点头呼吸,双吸气或呼吸暂停. 5.肺部有时可闻及细湿罗音.
2,流行性喘憋性肺炎
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农村发病率高:暴发流行,分布广泛,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染 主要侵犯婴幼儿:2岁以内者占50%~60%.男女,季节. 具有喘憋和发作性喘憋的临床特征 具有支气管周围炎和间质性肺炎的肺部 表现
2,流行性喘憋性肺炎
临床上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 发病:潜伏1~4天,急骤发病. 喘憋:本病特征为不同程度的喘憋和发作行喘憋.发病大约2~3天
七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 的诊断与免疫治疗
RRI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复杂的疾病. 1,RRI的诊断标准:根据不同年龄每年感染的次数来判定.
0~2岁 每年上呼吸道感染(URI) 7次 下呼吸道感染(LRI) 3次 3~5岁 6 2 6~14 5 2 且URI2次之间至少相隔7天.若URI次数不够,可用LRI代替;反之,不成立.
2,RRI的发病原因:复杂
七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 的诊断与免疫治疗
3,RRI的治疗:应用免疫调节剂
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必思添 泛福舒 兰菌净 生物制剂:丙种球蛋白 干扰素 转移因子 胸腺肽 中药制剂:黄芪 化学性免疫调节剂:西咪替丁 左旋米唑 其他: 卡曼舒 卡介苗素 SIgA
如图所示,正位显示左中肺叶模 糊阴影,左肺门增大.)
1,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
形态学检查,支原体培养,抗原检测,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形态学检查 支原体培养抗原检测 血清学(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方法: 非特异血清学方法有肺炎支原体冷凝集试验 冷凝集试验与MG链球菌凝集试验.特异性血 冷凝集试验 清学检测方法中,最常用的是补体结合试验,另有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查法,生 长抑制试验,代谢抑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等. 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能产生特异性IgM和IgG类抗体.IgM类抗体出现早, 一般在感染后1周出现,3~4周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 伏期为2~3周,当患者出现症状而就诊时,IgM抗体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 IgM抗体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如IgM抗体阴性,则不能否定肺炎支 原体感染, 需检测IgG抗体.IgG较IgM出现晚,需动态观察,如显著升高提示近期 感染,显著降低说明处于感染后期.由此提示IgG与IgM同时测定,可提高诊断率, 达到指导用药,提高疗效之目的.
3,新生儿肺炎的治疗
抗生素的剂量:
抗生素的疗程:
一般应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3天.通常的治 疗时间为 1~2周. 1~2
抗生素的副作用:
霉菌感染,肝肾功能损害,听力损害,静脉炎…
四,非典型肺炎的发病与进展
上升的趋势
1,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是什么?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如何? 支原体肺炎的X线有什么表现? 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往发病较早,身后24小时内出现呼吸窘迫.但产前感染衣原体引起的肺炎大多起 病在生后1~3周.
d.提示产前感染的情况:国内资料较少.汇总资料提示如果发现早产, 提示产前感染的情况
胎膜早破18小时以上,分娩期发热在38度以上 ,孕妇年龄在18岁以下, 以前曾有死胎,或有链球菌感染史,感染GBS的机会大大增加.
2,新生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
产时感染:产时感染是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吸入孕妇阴道内污染的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泌物而发生肺炎.处发生肺炎外,多有败血症等其他疾病.
病原菌:常见的有溶血性链球菌,克雷白杆菌,假单胞菌等.也有阴道毛
滴虫肺炎的报道.
临床表现:发病较早(多于生后5~7天).
常伴有败血症等其他疾病的表现. 胸部X线发现同细菌性肺炎(片状模糊影).
2,新生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
产后感染:新生儿肺炎中发生率最高的.
社区感染: 社区感染 国外报道主要为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属和GBS.病毒中主要为呼 吸道合胞病毒,A性流感病毒,腺病毒,和肠道病毒. A 国内小样本调查新生儿晚期院外感染主要是G+球菌其中主要是葡 萄球菌和链球菌属,包括肺炎链球菌.病毒感染主要是呼吸道和胞病毒, 腺病毒,巨细胞病毒和柯萨奇B病毒,但各地报道有差异. 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 机械呼吸,侵袭性操作,抗生素滥用等因素造成.最突出的是呼吸 机相关肺炎.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 菌,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GBS.大多由耐药现象.
极重型:机械呼吸的介入以及多脏器功能的保护支持治疗
2,流行性喘憋性肺炎
预 后 病死率:住院病死率约0.5~4%,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男>女. 反复喘息:有人跟踪出院后5年,发现有51.8%的患儿又反复喘息发
作.(顺而宁)
支气管哮喘的高危因素:a. 年龄小于6个月的男婴b.体质 虚胖儿.c.恢复慢,哮鸣音存在超过10天d.特应性体质或父母有哮喘史或有特应性 体质者e.父母经常吸烟f.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g.居住城镇的人工喂养儿.
1,支原体肺炎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因探针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基因探针的核酸杂交法, 虽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但基因探针常用同位素标记,放射性危害 大,设备要求高且繁琐难以推广,近年来发展的PCR技术,使得支原体 检测变得简便,快速,敏感,特异. 抗原的检测 为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目前已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标记 抗体,肺炎支原体膜蛋白单克隆抗体和反向间接血凝法直接检测分泌物 和体液中支原体抗原的报道,具有很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