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答题技巧 ppt课件

小说答题技巧 ppt课件


❖ 方法指引:
❖ 标题作用:情节、人物(对象)、悬念、线索、 手法、环境、顺序、主题
❖ 八大作用可以用激趣法记忆:

情人悬线,法环顺主。
❖ (1)其中红色字体的要求重点记忆
❖ (2)注意避免贴标签,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 行分析。
❖ (3)比较题要在最后说明另一标题不足之处。
1主题2人物3情节4环境5顺序6线索7悬念8手法
小说探究题规律总结
小说探究题虽然每年都有 变化,但探究点都离不开小说 的四要素——人物、环境 、 情节 、主题。
【答题思路】 1、亮出自己的见解 2、从文本中引述论据 3、围绕观点进行分解式的分析,阐明自己见解 照应总结,强化论述的观点。 (总—分—总式)
探究题
❖ 答题(不同角度)(丰富意蕴)(民族心理人 文精神)
以“祝福”为题有什么好处?
①是小说的线索,贯串起祥林嫂一生的遭遇。
②交代了小说的情节(小说起于祝福,终于 祝福,中间几次写到祝福)。
③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④暗示了主题。封建礼教封建思想是杀害祥 林嫂的凶手,而祝福是封建礼教封建思想 的集中体现,以“祝福”为题,表现了小 说反封建的主题。
1主题2人物3情节4环境5顺序6线索7悬念8手法
1、人物角度--价值取向--展示人性中的真善美、人文精神
2、环境角度--时代特征--反映民族心理、生存状态
3、情节角度--社会内涵--针砭时弊、寄寓人生哲理
一、对人物形象的个性评价
【常见题型】 1. 小说中主人公的某种独特的表现、追求,相
关人物对此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 的看法。 2. 请结合小说主人公的形象,探究作者塑造人 物形象的意图。 3. 小说的人物形象,充满丰富的个性,请选择一 个,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该人物个性的理解。 4. 谁是故事的主人公?
❖ 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 “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 果”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专题指导与训练
*始终围绕小说的要素理清思路全面组织答案 1.主题(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作者感情中心思想) 2.人物(语言、肖像、行动、心理表现心情性格) 3.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时间地点) 4.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渲染气氛)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丰富内容) 6.线索(明线、暗线) 7.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8.手法(比喻象征等)
三、主题的多样化探讨
【常见题型】 1. 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 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 读完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3. 这篇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 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思路】
1、亮出自己的见解(归纳主题) 2、从文本人物关系上引述论据分析 3、从文本情节安排上引述论据分析 4、从人物行为的效果上分析 再综合概括自己观点。 (总—分—总式)
高考小说阅读 指导
之探究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的特点
1.答案的开放性——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理解的多元性——可以做多重理解 3.设题的多角度性——题目的多样化
❖ 综合近几年高考试题,小说探究题考查的类 型主要有以下4大类:
❖1、对人物形象的个性评价; ❖2、情节结构是否合理; ❖3、主题的多样化探讨。 ❖4、环境描写的作用。
❖ 7、概括小说主要事件。《武松打虎》
❖8、具有象征意义。 《魔盒》
❖9、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作者情
感。
《铁齿铜牙纪晓岚》
❖10、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猫和老鼠》
❖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 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 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 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 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 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小说题目作用 ❖1、交代主要人物形象。《面包》
❖2、展开情节,前后呼应。《祝福》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 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一朵午荷》
❖4、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5、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祝福)(结构)
❖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 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让读者看了 题目会产生遐想,饶有兴趣地看下去。 引发 读者思考(结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试分析标题“最后的常春藤叶”在文中的作用。
①作为线索,贯串全文。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常春 藤叶展开。
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③象征了贝尔曼舍己为人的崇高牺牲精神。 ④是琼珊的精神支柱,象征了生命和希望。
⑤暗示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贝尔曼高尚品德的赞 美之情,对生命对希望对友情(苏艾对琼姗的照 顾和鼓励)的礼赞。
如何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呢?
1、从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 关系
2、从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角度,几个人物间 存在着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实写与虚写的 关系;
3、从情节的角度,是否能够成情节的波澜; 4、从主题的角度,思考作者想表达传统的人 性美、人情美。
这四个角度正好涵盖了考点要求的从不同角度和 层面发掘作的丰富意蕴。
❖作者为何会取这些题目?从小说题目 中我们明白了关于小说的什么?
❖《甄嬛传》 明确小说中人物 ❖《裸婚时代》 暗示小说内容特征 ❖《北京青年》 地点,人物 ❖《笑傲江湖》 暗含主人公以及时代的特点 ❖《林黛玉进贾府》交代人物,概括情节 ❖《听风者》 交代人物以及人物特征
小说题目的拟题
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1、以人物(形象)为题。《孔乙己》《阿Q正传》 2、以事件为题。《宝玉挨打》《失街亭》 3、以地点、时间、背景为题。《荷花淀》 《晚秋》 4、以线索为题。《药》《项链》 5、以主旨(情感、寓意)为题。《差别》《春之声》 6、以问题为题。《丧钟为谁鸣》 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二、情节结构是否合理
【常见题型】 1. 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
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 如此安排情节的理由是什么? 3. 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答题思路】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情节方面:是否构成一定的波澜曲折, 是否有照应铺垫等。 2、人物方面:是否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如刻画性格,揭示心理等。 3、主题方面: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