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气象和气候旅游资源学习目的首先,了解气象气候对旅游的影响,掌握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分布的特殊性;其次,掌握特吉旺气候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第三,了解宜人气候的分布规律;第四,掌握各种奇妙的气象景观产生的条件及分布规律。
主要内容●气象气候与旅游气象气候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宜人的气候衡量标准分布●奇妙的气象景观与冰雪运动自然奇观人工美景冰雪运动第一节气象、气候与旅游气象是地球外围大气层中经常出现的大气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总称。
它包括: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虹、霞、光等。
气象是瞬息万变的。
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不仅包括该地相继稳定发生的天气状况,也包括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气象、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
气候的差异性及其分布规律,造成了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时决定着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文地理环境的分布规律。
人类的一切旅游活动都离不开地理环境这个大舞台。
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追求的是美好、舒适的环境,赏心悦目的奇特景观和尽兴尽致的娱乐与运动。
这一切都离不开决定环境特征的主导因素——气象和气候。
由于气象气候的地域差异,造成自然旅游资源的游览观光内容及旅游活动项目的地域性;由于气象气候的季节性节律变化,导致人类旅游行为发生的同步变化,因而形成旅游业淡、旺季交替的变化节律;由于气候条件存在着明显的优劣差异,因此气候对旅游客流具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
因而气候与旅游者的行为、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业的分布与发展方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谓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并非是它们的全部,而是指具有能满足人们正常的生理需求和特殊的心理需求功能的气象景观和气候条件。
满足人们正常生理需求的气候条件是指,人们无须借助任何消寒、避暑的装备和设施,就能保证一切生理过程正常进行的气候条件,即人们俗称的“宜人的气候”。
具不具备“宜人的气候”条件及其条件持续时间的长短,是非特殊功能的旅游地开发的先决条件,也是旅游季节长短的决定条件。
因此,气候旅游资源不仅存在于以优越的气候条件为主要吸引力的消寒避暑胜地,而且是任何一个旅游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因素,也称其为背景旅游资源。
故气候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具有地域性、特定性的特点,也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这是气候旅游资源不同于其他旅游资源的特殊性。
第二节宜人的气候一、宜人气候的衡量标准气候的组成要素包括:气压、气温、空气干湿度、风力、降水、日照率等。
各气候要素对人体的生理影响是综合性的,不同气候要素的组合对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影响。
如,同一气温状况下,空气相对湿度变化,人体的温度感觉就不一样;同一温度下,风速不同,人体的温度感觉也不相同。
经过对人体状况受天气影响的长期研究,现代疗养学家认为,天气除影响人体的健康外,还影响着人的情绪。
若仅从人体一切生理过程正常进行的角度来确定,在标准大气压状况下,气候是否宜人是根据皮肤的温度、出汗量、热感和人体热量调节系统所承受的负担来确定的。
它主要是取决于使人感到舒适的气温、湿度与风效(空气运动带走体表热量、水分,对体温的外在调节效应)三项指标。
若兼顾人体的健康与情绪,则除上述指标外,还应考虑到日照时数指标和天气变率指标。
如何衡量气候宜人与否,目前有两种定量评价的方法和采用的标准。
1.舒适指数与风效指数舒适指数与风效指数是目前我国使用较为普遍的气候宜人程度的衡量标准。
这原是特吉旺(W\5H\5Terjung.1966)在对美国大陆生理气候的评估研究中,设计的两个评价指数。
特吉旺选用气温、相对湿度与风速三项指标,用气温和相对湿度的不同组合来表示舒适程度的不同状况,用气温和风速的不同组合来表示风效状况。
这两项指数的综合是确定各地,一年内宜人气候时段,即旅游季节长短的依据。
(1)舒适指数即人们对周围空气环境感觉舒服的程度。
根据大多数人的感觉,特吉旺把气温与相对湿度的不同组合分为11类(表6.1)。
各月舒适指数的级数可通过查舒适指数列线图(图6.1)获得。
根据天气要素的昼夜变化节律对人体生理活动规律的影响,通常采用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以及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四个指标,查得昼(即白天最高气温时)、夜(即凌晨最低气温时)的舒适指数,再按下页表6.2所示方法,得出涵盖昼夜状况的舒适指数。
在昼夜温、湿变幅不大的地区,或气候资料不详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各月平均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两个指标获得各月舒适指数。
测试结果表明:90%以上的人认为“0”区范围内的气温和相对湿度的组合舒适,+1区的组合只有10%的人感到舒适,其他人感到还可以,而-1区的组合,只需穿一件衣服就可以维持人体的热量平衡。
因此,一般认为,舒适指数在+1~-1之间的日期为适于旅游的季节,其中“0”区持续的日期为最佳旅游季节。
表6.1 舒适指数分级表图6.1 舒适指数列线图表6.2 舒适指数(2)风效指数系人们的裸露皮肤在气温和风速的不同组合作用下感觉冷暖的程度。
根据大多数人的感觉,将气温与风速的组合分成12级(表6.3)。
各月风效指数的级数是通过查风效指数列线图获得的(图 6.2)。
通过月平均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及风速三项指标,查出风效指数的昼、夜值,再按表6.4所示方法得出涵盖昼夜的风效指数,与月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两项指标得出的舒适指数相应的风效指数,通过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风速求得。
表6.3 风效指数分级表注:①气温30℃~32.7℃;②气温>32.8℃;③气温>35.6℃测试结果表明,风效指数为“-a”的暖风和“-c”的凉风日期为适于旅游季节,而风效指数“-b”的舒适日期为最佳旅游季节。
两级指数分别求得后,进行旅游地气候资源的综合评价,以确定该地适宜旅游季节时段和最佳旅游季节时段的范围。
当同一月两项指数发生冲突时,综合评价的结果取低值。
表6.4 风效指数图6.2 风效指数列线图舒适指数与风效指数,是从气候旅游资源角度论证某一地旅游开发价值和比较同类旅游地旅游价值的有力依据。
适于旅游季节与最佳旅游季节延续的时间越长,价值越高,反之越低。
2.宜人度“宜人度”是我国地理学界张剑光、冯云飞于1991年提出的气候宜人程度的衡量标准。
这是建立在气压、日照率、降水、气温、湿度以及风速等气候要素指标基础上的衡量标准。
他们依据前人对上述气候要素与人体生理活动适宜关系的研究成果,设计了上述要素综合影响的总评价模型(式 6.1、6.2)、各要素值向要素评价指数转换的标准平分曲线图(图6.3),制定出宜人度及舒适感的五级评价标准(表6.5)。
CI=0.13C1+0.36C2+0.26C3+0.25C4………………式6.1C2=0.44C5+0.42C6+0.14C7………………………式6.2模型中CI是宜人度,C1、C2、C3、C4分别为气压、晴朗、温湿、风冷四个方面的宜人指数;C5、C6、C7是用于计算晴朗宜人指数的分指数,分别为日照、降水、雾等三要素的宜人分指数。
宜人度及各项指数与分指数值均在0~10范围内,值越大,宜人程度越高。
图6.3 标准平分曲线图五幅标准平分曲线图的横坐标为各要素的实有数据或组合影响指标,纵坐标为评价指数值。
气压、日照、降水、雾均以实测值进行换算,风冷力和温湿指标通过相应的经验公式求得。
风冷力是反应室外环境中风速和气温对裸露人体散热量影响的指标,计算公式为:WI=Δt·-V)\;WI即风冷力,是皮肤温度为33℃时(当皮肤的加权平均温度为31℃~33℃时,人们感到不热也不冷,人体便出现最佳热感的舒适状态),体表单位面积的散热量(Kcal/m2·h),Δt是体温(33℃)与周围气温之差,V是风速(m/s)。
温湿指标指气温、湿度对人舒适感的影响,计算公式为:DI=Td-(0.55-0.55R)(Td-58)其中:DI为温湿指标,没有单位,Td是干球气温(℉),R为相对湿度(以0~1.0表示)。
表6.5 宜人度评价指数分级资料来源:《旅游学刊》,1991,No.3。
宜人度的求导步骤为:①收集各气候要素值,并计算出风冷力和温湿指标;②在标准平分曲线图上求各项指标值;③通过总评价模型求导宜人度。
二、宜人度气候的空间分布规律受影响气候形成与分布的诸多因子的制约,宜人气候的空间分布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地带性、非地带性规律。
在水平地带结构中,宜人气候分布中、低纬度上的湿润气候与半湿润气候区内,尤以海滨、岛屿地区最佳。
在山区垂直地带结构中,宜人气候分布的上、下限因地而异,特别是上限。
这主要决定于气温、气压的垂直变化状态。
在对流层中,空气的温度随高度变化的平均值减率为0.65℃/100米,这是全球统一的。
但气压变化各地不同。
在中纬地带,根据气压与高度的关系(表6.6),宜人气压下限(800mb)的绝对海拔高度为2000米,属于中山的范围(中山1000~3500米)。
低纬副热带、高压带地带,气压垂直变化不大;赤道低压带属暖低压系统,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幅度小。
这些地带其上限的决定因素不是气压,而是气温的变化。
根据上述分析,山区的宜人气候在中纬地带,其绝对海拔高度的上限为2000米;在低纬地带可突破2000米。
这一分析结果与世界各国及我国的著名避暑胜地在山区的分布事实是相吻合的(表 6.7)。
除此,还有众多内陆水面(内海、湖泊、水库)沿岸地区,也分布着宜人的小气候。
表6.6 标准大气中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注:此表是根据35°~60°N地区,从海平面至30公里高度范围内大气的平均状况规定的。
资料来源:周淑珍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
我国幅员辽阔,地处亚洲大陆东部的中、低纬地带,南北地跨50个纬度,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热量带。
海岸线自西南向东北绵延1.8万公里。
以大兴安岭、燕山山脉、太行山脉、秦岭、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线为界,东半部为各个热量带的半湿润、湿润气候区,是我国水平地带上的宜人气候的集中分布区。
这里恰是我国的中、低山地的主要分布区,故而,也是我国垂直地带上的宜人气候集中分布区。
气候旅游资源的分布决定了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即集中分布在我国的东部。
现仅以气候为基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地为例(表6.8),其他在自然旅游资源各章节分述。
表6.7 世界著名高山避暑城市和我国著名避暑山地表6.8 国家旅游度假区类型资料来源:1993年《中国旅游年鉴》。
第三节奇妙的气象景观与冰雪运动奇妙的气象景观与冰雪运动是满足人们特殊的心理需求的旅游资源。
所谓特殊,即对只有在特定的气象、气候条件下才能出现的奇妙景观,才能进行的娱乐活动和体育运动,才能展现的艺术创造的需求。
而这些特定的气象、气候条件并非宜人。
对旅游者来讲,他所追求的不是温暖和舒适,而是特有的娱乐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