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素质赛答辩题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素质赛答辩题
一、填空题。 ‚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中的主人公是( )和 ( )。 二、大多数人都看过央视的《艺术人生》《实话实 说》《焦点访谈》《星光大道》《你想挑战吗》 《新闻30分》等栏目,一位老师把这些节目的创意 元素引入到了语文练习中,让练习充满生命活力, 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赏心乐事。 请谈谈你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行语文练习的?
邢台市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知识素养问答题
请选题(选红色题号)
1 10 19 28 37 46 55 2 11 20 29 38 47 3 12 21 30 39 48 4 13 22 31 40 49 5 14 23 32 41 50 6 15 24 33 42 51 7 16 25 34 43 52 8 17 26 35 44 53 9 18 27 36 45 54
第7组
一、选择题。 ‚舌战群儒‛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指的是( )。 A、赵括 B、项羽 C、诸葛亮 D、关羽 二、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说的话:注意声音要响亮……注 意读课文要带着感情……注意把文章写生动……注意感 受人物内心……注意听清老师的问题……老师提醒了学 生一万零一次,却独独不提醒自己和学生一起学习。 上面这段话给你哪些触动,请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
第9组
一、填空题。 《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和 ( )。 二、[案例]: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问时,学 生反问:‚老师,你说什么?‛当一个学生发言还没结 束,旁边的学生都高高地举起手,大声嚷道:‚老师, 我来!我来!‛当教师评价学生时,有些学生往往说不 出发言者说了什么。以上现象,共同原因是学生没有良 好的倾听习惯。 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请谈谈你的见解。
第3组
一、下面一句话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来,说明 理由,并改正。 我再次打电话垂询这位编辑,希望他给我一个认 真的回答。 二、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 际教学中,批改学生的作文却成了老师心中永远的 ‚痛‛。你平时是如何批改学生作文的,结合实例谈 一谈。
第4组
一、‚凤毛麟角‛一词使用正确的一句话是( )。 A、像这样的弄虚作假、欺骗领导的事例,你们这儿 绝非凤毛麟角。 B、有学问知识的人比较容易找,而有人格修养的人 实在是如凤毛麟角。 二、[案例]有一个小学生造了个句:‚我躺在小溪里睡觉。‛ 老师看后训斥道:‚你真马虎,怎能在小溪里睡觉呢?‛那 个小学生垂着头,流泪……‛事后,有人问那个小学生: ‚你为什么那么说呢?‛那个小学生委屈地说:‚我把自 己当成一条小鱼,小鱼不是在小溪里睡觉吗? 请你评析这个教学案例。
第25组
一、选择题。 ‚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的‚子规‛是指( )。 A、燕子 B、杜鹃 C、喜鹊 D、乌鸦 二、说到指导学生写字,很多老师首先想到的是方法 与技巧:正确的写字姿势、笔顺规则、汉字的结构规 律,以及老师示范、同伴监督、物质奖励等;有的老 师认为:只要用心,难事也会变得容易。 你认为在写字教学中,写字态度、方法与技巧, 哪个更重要一些呢?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一谈。
第21组
一、选择题。 ‚屡试不爽‛的意思是( )。 A、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B、屡次试验都没有成功。 二、陶行知说过:‚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 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品读陶老 先生的话,谈谈你的理解和在教学实践 中的做法。
第22组
一、选择题。 下面故事中( )不是三国故事。 A、赤壁之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二、写文章有‚题好文一半‛之说,读文章也常常 通过标题初步感悟内容,所以语文教学也要紧扣 题目来组织教学,或开门见山,或巧妙设疑,以 求事半功倍。 请谈谈你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利用课题进行 教学的?
第17组
一、填空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 )(谁)《 》里 的诗句。 二、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有一位韩兴娥老师,她在课堂40分 钟之内进行‚海量阅读‛,两周上完一册教材,三年级学完六 年级教材;二年级学生识字量达到2500字,三年级认识3000 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低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 达到50万字,中高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100万字; 唯一的家庭作业是循环日记,而全班成绩却一直名列前矛。 请你评价一下韩老师的做法。
第23组
一、选择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 写的是( )的壮观景象。 A、泰山 B、庐山 C、黄山 D、华山 二、‚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是课堂追求的 最高境界,也是课堂动态生成的源头活水。 请谈谈你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追求 ‚真实‛的?
第24组
一、‚红豆相思‛是从王维有关诗句里引 申出来的,请背诵一下这首诗。 二、‚比比看,我们大家谁读得最响亮!‛ 在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课堂上,我们 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鼓励学生,于是孩子们 便扯着嗓子大声读起来. 你对此有何看法,请谈谈你的见解。
第14组
一、选择题。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 )和创 新意识。 ①合作精神 ②参与程度 ③探究精神 二、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在回答别人问他是怎样成功时 说过,他的成功,课内知识占30%,课外知识占70%。 可见,局限于课堂的语文学习是不完备的,也不可 能是高效的。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课 外阅读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呢? 请你谈一谈。
第2组
一、选择题。 《狱中联欢》中‚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这幅对联的横额是( )。 A、苦尽甜来 B、极乐世界 C、扭转乾坤 二、[案例] 师:课文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白骨精。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 个,说说他(它)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生:我觉得白骨精也有好的地方,至少它很孝顺嘛。你看,它抓到唐僧之后就派 人去请自己的母亲一起来吃,这不是很有孝心的表现吗? 师:其他同学呢?(许多学生愕然。有人在微微点头) 生:我听了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觉得也有点道理。白骨精抓唐僧时面对一次次 失败却不泄气,抓到唐僧后,没忘记请母亲来吃唐僧肉,这总是一件好事。 如果你是文中的老师,面对学生的回答,将会怎样处理这个教学环节? 请谈一谈。
第12组
一、选择题。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被压在哪座山下五百 年? 是( )。 A、五指山 B、五台山 C、五行山 二、现在,许多学校开展了‚阅读经典,走进 名家‛的读书活动,请谈谈你对‚经典‛的 理解。并为在场的教师推荐一本你认为堪称 经典的书籍。
第13组
一、下面一句话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来,说明 理由,并改正。 我差不多每个星期日都光顾这个商场。 二、在游戏中识字,有的学生只关注游戏,而忽视 了识字。如何通过游戏有效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请 谈谈你的做法。
第10组
一、选择题。 在下列诗句、成语中,‚日‛字的意义相同的是( )和 ( )。 ①锄禾日当午 ②日久见人心 ③千里江陵一日还 ④夜以继日 ⑤王师北定中原日 ⑥日出江花红胜火 二、小学高年级识字教学常常是被忽略的,因为不少教师认为 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和能力,没有必要在识 字教学上下工夫。即便进行识字教学,也总是就字讲字,止于 让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完全割裂开来。 其实,识字教学在高年级也不能忽视。 请谈谈你对高年级识字教学的做法。
第19组
一、填空题。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
二、你认为写字教学如何体现年级特点呢?
第20组
一、选择题。 ‚头悬梁,锥刺股Fra bibliotek说的是( 刻苦学习的故事。 )两个中国古人
A、苏秦、孙康 B、苏秦、孙敬 C、苏秦、白衡
二、在习作前指导课中,如果不加以指导,学生就 可能不知道怎么写;如果细致指导,又可能出现学 生的作文‚千文一面‛‚千篇一律‛的情况。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应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
第11组
一、选择题。 王之涣《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中的‚杨柳‛是指( )。 A.杨树 B.柳树 C.杨树和柳树 D.与树木无关 二、当前,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小生课外阅读 现状令人担忧。有鉴于此,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 指导,则显得尤为重要。 请谈谈你是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
第5组
一、请判断下面家长的做法是否恰当 。 一位家长为感谢教师对孩子的培养,在教师节 给班主任老师送匾一幅,上书‚杏林新秀‛。 二、作文教学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作前指导,二 是作后讲评。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上好讲评 课的?
第6组
一、选择题。 小学高年段要求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字。 A、300 B、400 C、500 二、几乎在每一节阅读课上,教师都会或多或 少地让学生齐读课文。齐读之于学生,究竟 是共同提高‛还是‚束缚个性‛?请结合教 学实践谈谈你的看法。
第15组
一、选择题。 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是( ) 。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二、个性化朗读,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本中所 反映的生活经验进行同构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怎样组织个性化朗读活动呢?
第16组
一、选择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 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B )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二、[案例]:一位教师在《詹天佑》一课的词语教学中,出示了一些词语 请学生读,其中有‚阻挠‛和‚恶劣‛。当学生读到‚阻挠‛时,老师说 学生读得困难不够大,要求学生把困难读得大些。于是学生大声地读‚阻 挠‛,甚至有点声嘶力竭。当学生读到‚恶劣‛时,老师竟要求学生读得 再恶劣些。‚读得再恶劣些‛,应该怎样读?于是学生只好装腔作势地读 ‚恶劣‛……‚把词语读出感情来‛,这句话是当今语文课的流行语言, 请谈谈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及你在教学中的做法。
第8组
一、选择题。 ‚豆蔻年华‛是指( )。 A、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 B、十三四岁的少女 二、[案例]:课始,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课文。可以大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 读几遍。‛学生读课文,刚开始小声地自由读,渐渐地变成 了齐读。教师及时提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 读自己的。‛刚开始,学生似有所悟,选择不同的方式读, 可没过多久又变成了齐读。教师面露不悦,显得无奈。 请你评析上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