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讨价还价有妙招的情景会话 篇一:针对淘宝买家讨价还价的方法 教你如何正确应对 有买卖的地方,就有价格,有价格的地方就会有砍价的可能,讲价的情况多种多样,原 因也是可有所长,有的是喜欢便宜,有的是养成了习惯。
不过就一般来说会有以下几个方式: 1、允诺型:太贵了,第一次来你给我便宜点,我下次会再来买的,还有很多朋友也会来 买的。
卖家:非常感谢亲对小店的惠顾,不过,对于初次交易我们都是这个价格的,当然在我们 交易后您就是我们的老顾客啦, 那么以后不论是您再次购买或者是介绍朋友来购买我们都是会 根据不同金额给予优惠的。
2、对比型:谁谁谁家这样的东西都比你这个便宜,你便宜点吧? 卖家:亲,同样的东西也有档次的区别呀,都是汽车,QQ 车只要几万,而法拉利为什么 要几百万呢?就算是同档次的东西,也会因为品牌、进货渠道等因素而有区别。
我不否认您说 的价格, 但那种价格我们这个品牌没办法做的, 我也不介意您再多比较比较, 如果您能选择我, 我们会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给您优惠的。
3、武断型:其他的什么都好,就是价格太贵。
卖家:我完全同意您的意见,但您应该价格和价值是成正比的吧?从现在来看您也许觉得 买的比较贵,但是长期来说反倒是最便宜的。
因为你一次就把东西买对了,分摊到长期的使用 成本来说的话,这样是最有利的。
常言说: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所以,我们宁可一时为 价格解释,也不要一世为质量道歉。
卖家:如果使用价廉质次的产品到头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眼前的确会省小钱,但长期反 而会损失更多的冤枉钱,您觉得值得吗? 卖家:其实我觉得,买的时候我们主要在意价格,但是在整个产品的使用期间我们会更加 在意却这个产品的品质的。
所以我相信您会有正确的判断的。
卖家:我们都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其实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最好的产品往往 也是最便宜的,因为您第一次就把东西买对了不用再花冤枉钱,而且用的时间久,带给你的价 值也高,您说是吗? 卖家:价格是应该考虑,但您是否认为价值也同样重要呢?请让我向您讲一讲我们产品的 价值。
卖家:我可以问您个问题么?请问您以前购买过的产品都是淘宝上最低的吗? 卖家:我们的产品不是最低价,因为价格并不是您购买产品时唯一考虑的因素不是吗? 您想要得到的是这个产品给您带来的价值对么?一个产品的价值在于它能为您做什么, 而不在 于您花了多少钱去拥有它,您说是不是?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这个产品为您带来的价值吧。
4、威逼利诱型:就我说的价格啦,卖的话我现在就拍,不卖我就下了(去别家了) 卖家:这样的价格亲也可以开得出来,让我真是好佩服哦,呵呵,看来我们合作的可能是比较小了,还请您多多见谅。
如果您一定要走,真是非常遗憾,不过我们会随时欢迎您再次 光临! 5、博取同情型:我还是学生(刚参加工作)呢?掌柜你就便宜点咯! 卖家:现在淘宝的生意也难做呀,竞争也激烈,我们这个月的销售还没有完成任务呢,其 实大家都不容易,何苦彼此为难呢?亲再讲价的话,这个月我们就要以泪洗面了,请亲也理解 一下我们的苦衷吧,好吗? 6、借口型:哎呀,我的支付宝里钱不够,我支付宝里刚好就只有这么多钱(正好是他讲 价时他提出的金额) 情况分析:一般来说,买家说这样的话有时候的确是因为支付宝里钱不够,对于这样的情 况,他已经下决心购买,那么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他充值付款就可以了。
篇二:纳什讨价还价问题 (翻译) 纳什讨价还价问题 约翰· 福布斯· 纳什 在经济问题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处理方式。
它可以以很多形式出现,例如讨价还价,双边垄 断等等。
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非零和博弈。
在这种处理方式中,一般的假设是,在特定的经 济环境中关于单个的个人的和一个两个人的群体的行为。
从这些假设出发,我们可以得到这个 经典问题的解。
这篇文章对博弈论来说也是有价值的。
引言 一个两人博弈讨价还价的解涉及到两个个人,他们为了双方共同的利益都有合作的机会, 而且合作还不止一种方式。
在更简单的情况下,正如本文所考虑的,在没有另一个人同意情况 下,一个人不能采取任何行动来影响另一个人的福利。
卖方垄断与买方垄断的经济情况,两国之间的国际贸易,还有雇主和劳动联盟之间的谈 判都可以被看成是讨价还价问题。
本文的目的是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理论上的探讨,并且获得 一个确定的“解”——当然,为此我们做了一些理想化的的假设。
这里的“解”的意思是:每一个 个人期望从这种情况中获得的满意的数量的决定。
或者,甚至是,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说,拥有 讨价还价的机会应该价值多少的决定。
这就是经典的交换问题,更确切地说,古诺等人所说的双边垄断。
冯· 诺依曼和摩根斯坦 在《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中介绍了另一种方法。
书中用两人非零和博弈来证明这种经典交 换情形。
总的来说,通过设定一些假设,我们将讨价还价问题理想化了。
这些假设包括:两个个 体都是高度理性的;每一个人都能精确地将他自己的意愿和不同的东西相比较;他们在讨价还 价的能力上是相等的;并且每一个人都完全了解对方品位和偏好。
为了给出讨价还价情形的理论解释,我们提取出这种情形来建立一个明确的数学模型。
在寻找讨价还价解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基数效用来表示讨价还价中个人的偏好或者品位。
通过 这个方法,我们将个人的意愿加入到数学模型中,以此来最大化他在讨价还价中的收益。
我们 将简略地回顾一下这篇论文中所用的专业术语的理论。
个人的效用理论 预期这个概念在这个理论中是很重要的。
我们将会部分地解释一下这个概念。
假设斯密思先生知道他明天将会获得一辆新的别克汽车。
我们就说他有一个别克汽车的预期。
同样地,他 也可能有凯德拉克汽车的预期。
假如他知道明天用掷硬币的方式来决定他到底是拥有别克汽车 还是凯迪拉克汽车,我们就说,他有二分之一的别克汽车和二分之一的凯迪拉克汽车的预期。
因此,个人的预期是一种期待的状态。
这种期待也许涉及到一些可能事件的必然性,或者是其 他可能事件的不同概率。
另一个例子,斯密思先生可能知道他明天将会得到一辆别克汽车并且 认为他也有二分之一的概率获得一辆凯迪拉克汽车。
上文提到的二分之一的别克汽车和二分之 一的凯迪拉克汽车的预期阐释了下面预期的重要性质:假如 0≤p≤1,A 和 B 代表两个不同的预 期, 这就会有一个预期 pA+ (1-p) B。
它是由概率为 A 和概率为 B 的两个预期的概率组合而成。
通过做出如下假设,我们能够建立个人的效用理论: 1. 一个提供两种可能的预期的个人能够决定哪一个是更好的,或者至少它们是一样好的; 2. 因此而产生的顺序是可传递的。
假如 A 比 B 更好,B 比 C 更好,则 A 比 C 更好; 3. 任何相同意愿的状态的概率的组合,彼此之间是令人满意的; 4. 假如 A,B,C 符合假设 2,那么,存在一个 A,C 的概率组合使得它和 C 一样好。
这意味着 假设的连续性; 5. 假如 0≤p≤1,A,B 一样好,那么 pA+(1-p)C 和 pB+(1-p)C 一样好。
假如 A,B 一样好, 那么当 B 满足任何的意愿顺序关系时,A 可以替代 B。
这些假设条件足够说明存在符合要求的效用函数。
将每一个个人的预期都赋予一个实数。
这个效用函数并不是唯一的,这是因为,假如 u 是这样一个效用函数,那么 au+b 也会是一个 效用函数(a>0)。
令大写字母代表预期,小写字母代表实数。
这样的效用函数将会满足一下 性质: 1. u(A)> u(B)等价于 A 比 B 更好,等等; 2. 假如 0≤p≤1,那么 u [pA+(1-p)B]=p u(A)+(1-p)u(B)。
这就是效用函数重要的线性性质。
两人理论 在《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中,作者提出了 n 个人博弈的理论。
它将两人讨价还价问题 作为其特殊的情形。
但是, 那里所发展的理论没有试图找出给定的 n 个人博弈的价值, 也就是, 对于每一个参与人来说,决定有机会参与到博弈中来有什么价值。
这种决定只有在两人零和博 弈情况下才能达到。
我们的观点是:这些 n 个人博弈应该是有价值的。
那就是,应该有一组数字,它连续地 取决于一组数量,而这组数量由博弈的数学描述构成。
并且,这组数字表示每一个有机会参与 到博弈中的个人的效用。
我们将一个两人预期定义为两个一人预期的组合。
这样,我们就有两个个人,每一个个 人都有一个关于他自己未来环境的确定的预期。
我们把一人效用函数看成是可应用到两人预期 的。
假如一人预期(两人预期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应用到相应的两人预期中,那么每一个一人 预期都给出了它将要给出的预期。
两个两人预期的概率组合的定义为给它们的成分制定相应的 组合。
因此,假如[A,B]是一个两人预期,并且 0≤p≤1,则有 p[A,B]+(1-p)[C,D] 将被定义为[pA+(1-p)C,pB+(1-p)D] 显然, 一人效用函数和一人情况一样拥有相同的线性特征。
从这一点来看, 当使用“预期” 这一名词时,它表示的意思是两人预期。
在一个讨价还价情形中,一个预期是很容易辨别的。
这是一种在讨价还价者之间的非合 作的预期。
因此,对两个个体使用效用函数很自然的。
这两个个体赋予预期的数字为 0.这依然 使得每一个个体的效用函数由只和正的实数相乘来决定。
从此以后,任何效用函数的使用都一 定要被理解成这样被选择。
我们制作一个图标来表示面对如下两种情形:给它们选择效用函数以及在平面图形上构 建所有可用的预期的效用。
介绍关于获得的点集的性质的假设是有必要的。
我们希望假设从数学的意义上来说,这 个点集是紧的凸的。
它也应该是凸的,因为通过描绘成两点的两个预期的适当的概率组合,在 点集中的两点构成的线段上,总是能够找到描绘成任意点的预期。
紧的条件暗示了一件事:点 集一定是有界的。
这就是说,它们能够被包围在一个足够大的平面空间。
紧还暗示着任何连续 的 效用函数在集合中的某些点具有最大值。
我们应该把与具有相同效用的任何效用函数相对应的两个个体的预期看成是等价的。
因 此,这个图形变成了这种情形的重要特征的完全描述。
当然,图形仅仅由比例的改变所决定, 因为效用函数并没有完全决定。
现在,因为我们的解应该包含两个讨价还价者获得的理性预期,所以这些预期应该在这 两个人之间适当的契约是可实现的。
因此,应该存在一个可利用的预期,这个预期给每个人他 所期望获得的满足的数量。
有理由假设:两个人是理性的将会很容易符合那种预期,或者是一 个等价的预期。
因此,我们把图形中的集合的某一点看做是代表“解”。
并且它也代表所有的作 为公平讨价还价的两个人会同意预期。
通过给定在这个解点和集合之间应该成立的条件,以及 从这些演绎出一个简单的决定解点的条件,我们扩展了这个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