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_4

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_4


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工作制度;配套工程情况;主要技
术方案的比选要点;存在问题及建议;附件等23个有关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容。
back
总平面布置及运输:
包括设计依据和范围;厂址;总平面布置; 工厂运输;存在问题及建议;附件等内容。
工艺:
工艺部分说明书的内容应根据行业特点和工
程的繁简条件编写。包括设计依据和范围;全厂
生产车间组成;全厂工艺流程;生产操作计量工
第二节.设备布置图
(一)设备布置图的视图内容 (1)一组视图:表示厂房建筑的基本结构和设备在厂房
内外的布置情况。平、立面图,剖面图的数量以表示清楚 为原则。
(2)尺寸及标注:在图形中注写与设备布置有关的尺寸
和建筑轴线的编号、设备的位号、名称等。
(3)安装方位标:指示安装方位基准的图标。 (4)说明与附注:对设备安装布置有特殊要求的说明。 (5)设备一览表:列表填写设备位号、名称等。 (6)标题栏:注写图名、图号、比例、设计阶段等。
②图幅:图形采用展开图形式,呈长条形,因此可采用
标准幅面加长的规格。
(2)设备的画法
①图形:设备在图上一般按比例用细线(b/3)绘制,画
出设备的主要轮廓。有时也画出具有工艺特征的内件示意 结构,可以用虚线绘制或用剖视形式表示。设备上的管口 一般不予画出;若需要画出则可用单线表示。设备上的传 动装置应简单示意画出。某些过大或过小的设备图,可适 当缩小或放大比例。
2.比例与图幅
绘图比例通常采用1:50和1:100,个别情况 下,可考虑采用1:200和1:500。首页图可采 用1:400、1:500的比例。必要时,可以在一 张图纸上的各视图采用不同的比例,此时可将主 要采用的比例注明在标题栏内,个别视图的不同 比例则在视图名称的下方或右方予以注明。
②标注方式:设备的位号、名称一般标注在相应设备
的图形上方或下方,各设备在横向之间的标注应基本排成 一行。在图纸同一高度方向出现两个设备图形时,将偏在 上方的设备标注在图纸上端。若在同一高度方向出现两个 以上设备图形时,则可按设备的相对位置将某些设备的标 注放在另一设备标注的下方。也有一些图样,其设备位号 用指引线引出,注在设备图形的空白处。同位号的设备在 位号的尾端加注“a”、“b”、“c”等字样以示区别。 如数量不止一台而仅画出一台时,则在位号中应予注全。
作的综合说明。有几个主要车间时,应按车间分
别编写。
back
第九章 工艺设计图
第一节 工艺流程图 一、概 述
1.全厂总工艺流程图或物料平衡图
细实线长方框表示各车间(工段)。流程线只画 出主要物料,用粗实线表示。流程方向用箭头画 在流程线上。图上注明车间名称,各车间原料、 半成品和成品的名称、平衡数据和来源、去向等。
(一)视图内容和表示方法 1.视图内容
(1)图形
将各设备的简单外形按工艺流程次序,展开在同一平 面上,配以连接的主辅管线及管件、阀门、仪表控制点符 号等。
(2)标注
注写设备位号及名称、管段编号、控制点代号、必要 的尺寸、数据等。
(3)图例
代、符号及其他标注的说明,有时还有设备位号的索 引等。
(4)标题栏
(1)物料流量V(m3/s或t/s):物料的流量V,是 根据生产规模,通过计算确定。
(2)物料在设备中的逗留时间τ(s):物料在连续操 作设备中的逗留时间则取决于生产工艺的要求。
(3)物料在设备各部位的流速ω(m/s)。
1.生产能力的确定
对于连续操作的设备,其生产能力是在保证生 产工艺条件的基础上,单位时间通过设备的物料 量,由工厂的规模与物料衡算确定。
n 19.73 2.82(个) 取3个 7
4.设备主要尺寸计算
容器类设备的主要尺寸计算方法同间歇操作设 备的计算方法。但连续操作设备为保证其顺序性, 通常高径比要比间歇操作设备大些。具体情况, 可根据生产特点加以确定。
三、主要设备明细表
通过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除了定型的通用 设备以外,对于生化反应器(发酵罐、种子罐)、 换热器、塔器等主要设备都应列设备明细表。
3.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是内容较为详细的一种工 艺流程图。在管线和设备上画出配置的某些管件、 阀门、白控仪表等有关符号,可供生产和施工、 安装使用。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是工艺设计必须 完成的图样。
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的绘制
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是表示全部工艺设备、 物料管道、阀门、设备附件以及工艺和自控仪表 的图例、符号等的一种工艺流程图,也称生产控 制流程图或工艺控制流程图。在初步设计和施工 图设计中均要提供这种图样。由工艺专业和自控 专业人员合作绘制而成。它是设备布置、仪表测 量和控制设计的依据,并可供施工安装、生产操 作时参考。
τ——设备的每一个操作周期(h)
G——设备操作有效量(t)
r——一昼夜内设备操作的小时数 V0——昼夜内被加工的原料、半成品的容量(m3) Va——一台设备的容量(m3) ——设备的填充系数,此值为经验值,主要考虑物料 的泡沫性质和将来可能增加的容量余地。
3.设备容积的计算
V Va 24
式中 V——设备的总容积(m3)
第七章 设计说明书
第七章 设计说明书
第一节 初步设计说明书 一、全厂初步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内容
1.总论
2.技术经济
3.总平面布置及运输
4.工艺
5.自动控制测量仪表 6.建筑结构
7.给水排水 8.供电 9.电信 10.供热
11.采暖通风 12.空压站、氮氧站、冷冻站 13.维修
14.仓库与堆场 15.中心化验室 16.环保与综合利用
一般应全部画出,但也可只画出一套。只画出一套时,被 省略部分的系统,则需用双点划线绘出矩形框表示。框内 注明设备的位号、名称,并绘出引至该套系统的一套支管。
(3)设备的标注
①标注内容:设备在图上应标注位号和名称。设备位号
在整个车间内不得重复。施工图设计与初步设计中的编号 应一致。如果施工图设计中设备有增减,则位号应按顺序 补充或取消(即保留空号)。设备名称也应前后一致。
具体包括:设计依据;设计指导思想;设计范围;建设
规模和产品方案;进度建议;投产后达到设计能力的计划
安排;主要原材料、物料、燃料的规格、数量及来源;论
述生产方法的先进性、合理性、可靠性及选用依据;厂址
概述;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技术经济;全厂设备估算重
量;建筑材料估算数量;安装及施工材料估算数量;环境
保护及综合利用;节能措施;劳动保护、安全防护;工厂
17.节约能源 18.消防 19.计量 20.职业安全卫生
21.生活福利设施
22.总概算书
总论: 扼要阐明工程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 技术特征,综合各专业提出的设计要求,论述设 计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说明环境保护、 节能、消防、计量、职业安全卫生等基本情况。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或建议。
Va——24h内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的容积()
r——操作周期,包括预备时间、操作和清洗等 辅助操作时间(h)
——设备的填充系数,装有搅拌和冷却装置的 或产生泡沫多的物料应取0.6~0.8,酒精发酵罐 等取0.8~0.85,汽液分离器取0.7等
4.设备主要尺寸的计算
发酵工厂的设备多为容器型设备。不同的设备, 高径比有很大差别。锥形底制作容易,排料干净, 间歇操作采用较多。
②相对位置:设备间的高低和楼面高低的相对位置,
一般按比例绘制。低于地面的,也要相应画在地平线以下, 尽可能符合实际安装情况。有位差要求的设备,需注明其 限定尺寸。设备的横向顺序应与主要物料管线一致,勿使 管线曲折往返过多。设备间的横向间距,要合理布置,避 免管线过长或过密。
③相同系统的处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系统,
例如以淀粉质原料,年产10000t酒精厂根据物 料衡算蒸煮醪的体积流量为14.8 m3/h。因此要 求连续蒸煮设备的生产能14.8 m3/h 。
2.设备容积的计算
已知物料的流量V和逗留时间τ,可以计算出设备的 有效容量V有效: V有效 V (m3 )
例如10000t/a酒精厂蒸煮时间(即在蒸煮设备高温 区的逗留时间),根据生产经验,要求90~60min, 现取80min,则蒸煮设备的总容积V有效为:
V有效
14.8 60
80
19.73(m3)
3.设备数量的计算 连续操作设备为一般取设备数量为3~5个。也
可设定单个设备容量由总容量求算设备数量n:
n V有效
V ' 式中 V有效——设备有效总容积(m3)
V’——单台设备容积(m3) ——填充系数(%) 接上例10000t/a酒精厂V有效=19.73 m3,V’ =7 m3,=100%,则设备数量n为:
注写图名、图号、设计阶段等。
2.表示方法
(1)比例与图幅
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可以车间或工段为主项进行绘制, 原则上一个主项绘一张图样。若流程复杂,一个主项也可 以分成数张绘制,但仍算一张图样,且需要使用同一个图 号。必要时也可适当缩小比例进行绘制。
①比例:图上的设备图形及其高低间相对位置大致按1:
100或1:200的比例绘制,流程简单时也有用1:50的比 例。一般流程图用展开画法,实际上并不全按比例绘制, 故于标题栏内不予注明。
第六章 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第六章 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一、专业设备设计与选型的依据
(1)由工艺计算确定的成品量、物料量、耗汽量、耗 水量、耗风量、耗冷量等。
(2)工艺操作的最适外部条件(温度、压力、真空度 等)。
(3)设备的构造类型和性能。
二、专业设备设计与选型的程序和内容
(1)设备的工艺操作任务、工作性质、工作参数的确定。 (2)设备选型及该型号设备的性能、特点评价。 (3)设备生产能力的确定。 (4)设备数量计算。 (5)设备主要尺寸的确定。 (6)设备的传动搅拌和动力消耗计算。 (7)设备结构的工艺设计。 (8)支撑方式的计算选型。 (9)壁厚的计算选择。 (10)材质的选择和用量计算。 (11)其他特殊问题的考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