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于OWL元模型的本体建模研究
基于OWL元模型的本体建模研究
# # 收稿日期: $""=>&$>&!# # # # ? 通讯联系人# 5 @ A B,/9: +CDCE/-FG H*I9/4( J+( +I( 4基金项目:国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K"=L=";K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MNN"=L ) ;武 汉 市 科 技 重 点 攻 关 项 目 ; 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 OD9OC"=>"= ) ; ( $""$&""$"%= )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王 翀 ( &P;&>) , 女, 硕士生, 现从事软件工程研究( # 5>B,/9: J,-F4+8-F Q J+*G R,+88( 48B( 4-
!TS
武汉大学学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学版)
第 !" 卷
号和抽象描述, 这使人们难以理解和掌握它们, 从而 难以满足实际的本体建模需要# 因此有必要通过定 义 $%& 的元模型来促进对 $%& 语法和语义的简
[ ’] 单、 一致的理解 # 如果不是特别指出, 本文随后主
〈 F:=)5:<*,{<15==, .@0=: A*=<.(>)(/:, .@0=: )?>*=} 〉 } 确定连接对象 类 型 的 关 系 的 类 $ 确定关系: 型# 这里列举了 $%& 四种对象类型之间可能出现 的关系# N*15)(/: 8?>*= C L {.@0=: =3HE15==$0,.@0=: =3H-./>*.)?$0, /G1: @(=I/(:)%()4,/G1: /:*$0, /G1: (:9*.=*$0,/G1: =5B*-./>*.)?O=, /G1: =5B*E15==O=,/G1: =5B*O=, /G1: 3:(/:$0,/G1: </B>1*B*:)$0, /G1: (:)*.=*<)(/:$0, /G1: <5.@(:51()?,/G1: B5PE5.@(:51()?, /G1: B(:E5.@(:51()?, /G1: 511Q513*=J./B,/G1: 45=Q513*, /G1: =/B*Q513*=J./B} 在所应用的元建模语言中, 一般 % 确定角色: 通过使用角色类型指定对象之间的关联# $%& 中对 象的既可以作为 @/B5(: .*=/3.<*, 又可以作为 .5:M* .*=/3.<*# L N/1* 8?>*= C{@/B5(: .*=/3.<* ,.5:M* .*=/3.<* } $%& 的 & 分配关系类型和角色类型的属性: 关系和角色类型具有很多属性, 例如 B31)(>1(<()? 就 说明关系 /G1: <5.@(:51()? 需要指出 <5.@(:51()? 的限 定值# L -./>*.)(*= 0/. N*15)(/: 8?>*= 5:@ N/1* 8?>*= C L L { 〈 .@0=: =3HE15==$0, {} 〉 , 〈 .@0=: =3H-./>*.)?$0, {} 〉 , 〈 /G1: 45=Q513*, {} 〉 , … 〈 /G1: <5.@(:51()?, {B31)(>1(<()?} 〉 , … 〈 /G1: (:)*.=*<)(/:$0, {} 〉 , …} 每一个单个的技术 ’ 确定单个技术的元模型: 中处理对象、 关系和角色类型之间所有可能出现的 联系# 这里使用三元组 〈 关系, {对象 R ,对象 S } 〉 来 说明上述联系, 其中对象 R 的角色类型是 .5:M* .*6 =/3.<* , 对象 S 的角色类型是 @/B5(: .*=/3.<*# E15== C{ 〈 .@0=: =3HE15==$0, {<15==, <15==} 〉 , @(=I/(:)%()4, {<15==,<15==} 〉 , 〈 /G1: 〈 /G1: 3:(/:$0, {<15==,<15==} 〉 , 〈 /G1: </B>1*B*:)$0, {<15==,<15==} 〉 , 〈 /G1: (:)*.=*<)(/:$0, {<15==,<15==} 〉 , 〈 /G1: 45=Q513*, {>./>*.)?,(:=)5:<*} 〉 , 〈 /G1: =5B*E15==O=, {<15==,<15==} 〉 , 〈 /G1: =5B*O=, {<15==,<15==} 〉 } -./>*.)? C L { 〈 .@0=: =3H-./>*.)?$0, {>./>*.)?,>./>*.)?} 〉 ,
[ $] ( 因此有必要寻找出一种更好的 和补集关系等)
方式消除上述这种技术和应用需要之间的语义差 距, 真正促进基于 :)T 本体应用的发展( .ST ( .-/U/C6 S86C9/-F T,-F*,FC) 是软件工程中 的标准建模语言, 它不仅受到学术界和软件开发领 域的广泛关注, 而且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大量工 具和领域专家的支持( 因此要为语义 )CI 的信息语 义构建大量高质量的模型, .ST 无疑是一种理想的 建模语言( 使用 :)T 表示领域知识是一个复杂的 过程, 难以表示出完整的领域知识, 这就使 :)T 技 术和实际需求领域之间出现了较大的语义差距( 作 为一种对语义 )CI 及其相关本体研究起到重要作 .ST 完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采用 用的语言, .ST 的概念建模机制可以对整个问题域的对象 (即
间的映射关系, 从而能够在特定的领域中使用原有 的 .ST 结构并最终实现直观、 易操作的 :)T 本体 建模( 本文主要采用 .ST 扩展机制作为克服 :)T 和 实际本体 建 模 需 求 间 语 义 差 距 的 关 键 技 术, 在对 :)T 建模元素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制定了 .ST 建模元素与 :)T T/2C 语法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 继 而建立了 :)T T/2C 的 .ST VW8U/9C 元模型( 随后的 一个具体示例说明, 使用 :)T 的 .ST VW8U/9C 能够 直观、 清晰地进行 :)T 本体建模, 促进 :)T 本体 建立的易操作性(
现实世界中的概念) 建模, 能够完整表示需求领域
$% 引% 言
# # :)T 是 )=Y 新近推出的一种针对语义 )CI
[ &] 的本体语言, 它以 ZMST [ :\T 作为发展基础 , 是
的知识; 采 用 .ST 的 扩 展 技 术 可 以 制 定 :)T 的
[ =] .ST VW8U/9C , 规范 .ST 建模元素和 :)T 元素之
要分析和建立的是 $%& &()* 的 +,& -./0(1*#
[ !] 本文采用 23456-*775 8/195:*: 提出的元建模
方法来建立 $%& 的 +,& -./0(1* 元模型# 此方法将 元模型的构建过程定义为一个对元模型进行内容分 析的过程, 该过程具体来说可分为 ; 步: 首先收集和 识别相关的建模技术, 然后将这些建模技术进行分 类以简化建模方法的概念结构, 最后再将这些技术 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元建模方法# 本文依照此方法分 析和构建 $%& 元模型的过程如下: 这些技术包含不同 ! 确定方法中用到的技术: 的概念及其所支持的符号# 其中, 一个技术包含的概 念也可 以 被 其 它 技 术 共 享# $%& 中 主 要 包 含 了 <15==、 >./>*.)? 和 (:@(9(@351 这 ; 个核心技术# $%& A/B5(: C {<15==,>./>*.)?,(:@(9(@351} 对象类型指的是一个技术的 " 确定对象类型: 基本组成元素# $%& 中所包含技术由 D*5@, E15==, -./>*.)?, F:=)5:<* 这 ’ 种元素组成# /G1: $HI*<)-./>6 *.)? 等 属 性 是 -./>*.)? 的 子 类, 它们也可以作为 $%& 的对象类型来使用# $HI*<) 8?>*= C {D*5@, E15==, -./>*.)?, F:6 =)5:<*} -./>*.)? C{/G1: $HI*<)-./>*.)?, /G1: A5)5)?>*-./>*.)? , /G1: F:9*.=*J3:<)(/:51-./>*.)? , /G1: 8.5:=()(9*-./>*.)?, /G1: K?BB*).(<, /G1: J3:<)(/:51-./>*.)?} 每个对象类型都 # 确定每个对象类型的属性: 含有 " 到多个属性, 这些属性说明了对象类型实例 的特征# 这一步详细说明了每个 $%& 对象类型所 包含的属性, 例如 -./>*.)? 中需要指出该属性的名 字以及它所涉及的是哪两个元素# -./>*.)(*= 0/. /HI*<) )?>*= C L { 〈 D*5@, {/G1: 9*.=(/:F:0/,/G1: (B>/.)= } 〉 , {<15== :5B*,/G1: E15==,.@0=: -./>6 〈 E15==, *.)?} 〉 , 〈 -./>*.)?,{>./>*.)? :5B*, .@0=: @/B5(:, 万方数据 .@0= : .5:M* } 〉 ,
第 !" 卷 第 ! 期 # $""% 年 &" 月